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文|戰國君

談起科學與宗教,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覺得這倆是對立的,比如哥白尼直到死才敢把自己的日心說猜想發表出來,宗教人士布魯諾因為用哥白尼的日心說來宣傳太陽神宗教,於是被宗教裁判所視為異教徒而燒死,近代實驗科學之父的伽利略被軟禁.......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教團在當時社會中對歐洲的新思想造成重大壓抑,當時社會民眾的思想、言論和自由完全被剝奪,成立宗教裁判所壓抑一切學術活動,並且,當時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甚至會替代世俗法律來判決一個人是否有罪,由此看來確實是宗教締造了千年黑暗的中世紀。

今天的我們很難理解,西方的科學家大多數都是宗教信仰者,牛頓晚年研究神學以及鍊金術,愛因斯坦晚年也在研究神學,甚至有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宗教改革的重要性

實際上宗教改革引發了幾個重大社會運動:

  1. 宗教改革內容中"自由、平等、博愛"就是資產積極革命旗幟的徽號,從而引發資產階級革命從而締造資本主義;
  2. 宗教改革對科學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因為科學就是基督文化和古希臘文化的融合;
  3. 西方反對君主統治,"王在法下"限制君王的權力,解放人權靠的就是改革後的基督教;
  4. 反對教皇統治以及解放人們被宗教束縛的思想以及政教分離,也西方說人用宗教去對抗宗教(改革)。

在講解宗教改革以及引發的相關運動之前,先介紹一下基督教為什麼會成為西方的主流,因為在此之前,基督教被猶太教視為異端邪說,這關乎到基督教天然的反抗基因,因為其本身就是脫胎於猶太教之中,我們可以視為改革猶太教於是產生基督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基督教如何產生?又如何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猶太教的多災多難在歷史上確實屬於獨樹一幟,並且他們自己也說這是上帝降給他們的懲罰,懲罰自己的祖先違背上帝和莫西訂立的契約,可是好不容易從巴比倫之囚回到國家裡,卻在3世紀被馬其頓希臘征服,到了公元1世紀又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好像猶太人的命運並沒有改變,無奈之下那就只能起兵反抗羅馬的統治,於是展開武裝鬥爭,可最終都失敗了。可是上帝也寬容他們,在舊約中,上帝許以"彌賽亞"(救世主)降世為猶太人創造人間天堂,也正是如此,猶太人一直期待著。

所以在那個時期,猶太教裡面的幾個分支或團體(艾賽尼派,法利賽派),因為期待彌賽亞儘快降世(基督救世),於是他們這幫人重新定義教會,聲稱自己得到新的"啟示",希望彌賽亞以"先知"、"大祭司"和"國王"的形象出現,最終聚集全世界的猶太人,打敗以色列的帝然,開創新紀元,這是基督教思想的最開端,施洗約翰和耶穌的早期門徒中就有很多猶太人。

直到後來,基督教自身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以及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喚,對當時深受壓迫的勞苦大眾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號召力與吸引力。在當時是代表廣大下層群眾的世界性宗教,是反抗羅馬統治的暴政的政治武器,同時也是對抗猶太教的思想武器。

但是後來隨著基督教作為世界性宗教,可以讓不同人種不同膚色的人能夠信仰,這區別於一般的民族性宗教,所以能夠對大帝國的統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上當時羅馬帝國內部信仰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統治者擔心被推翻,於是君士坦丁一世皈依基督教並且325年召集基督教"普世主教大會",確定了基督教的正統教義。392 年,狄奧多西世以羅馬帝國名義正式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從此,基督教成了與統治階級結為一體的統治性宗教,但是後來隨著帝國的分崩離析,分為東西羅馬:

東派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教會為首,自稱是"正統教會"(簡稱東正教),在馬其頓、希臘至埃及及其以東地區傳播,通行語言是希臘語,也有稱之為"希臘教會"。

西派以羅馬教會為首,自稱"公教"(即普世教會,在中國稱天主教),據有法國、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一帶及其以西地區,通行拉丁語,故又稱"拉丁教會"。

在這個過程中,宗教開始更多的掌握政治、軍事、社會、文化和經濟,由此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國家就會強烈壓抑世俗人文理性精神,基督教也就從為普通人發言而變成了以教皇為至高無上的服務,就連世俗的君王都要親吻教皇的腳丫子,而所有的皇權都需要教皇去授予和加冕。

下面我們通過基督教變質到黑暗中世紀時期之後,宗教人物進行宗教改革的過程開啟新時代,幫助大家理解宗教和科學的關係,故事得從德國人馬丁·路德講起。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畫像

古騰堡活字印刷,技術為社會進步創造可能性

西方在十六世紀二十年代,發生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一個很小的誘因: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過去雕版印刷《聖經》印刷量極低,因此只有高級教士手裡才有校本,才有《聖經》,解釋權全部歸天主教。而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聖經》大量出版,民間人手一本,宗教改革的基礎形成。(成吉思汗帶去歐洲的東方技術)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古騰堡活字印刷

就好比咱們中國過去學文化,必須走私塾拜老師,因為你是無法自學的,那時候沒有字典,沒有拼音,當有了拼音,大家識字比以前要容易的多,自此文化可以部分自學,才可以普行,但仍然需要老師去講學,不然很難讀懂古籍,所以西方是具備拼音文字而不具備印刷術,中國是具備印刷術而不具備拼音文字。

後來中國漢朝時期由於佛教傳入,印度的梵文是拼音文字,文人士大夫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這個東西很適合用於向學生教授漢字,所以中國第一次出現拼音,當然不是我們羅馬字母拼音,而是反切拼音。什麼是反切拼音?大家看一下《康熙字典》,那個上面就是反切拼音。

在以後各代隨著朝代的更迭,官話不斷改變才有了拼音,中國文字才逐步有了可以統一發音的依據。而且第一次有了可以自學深學的這麼一個工具和通道,所以佛教對中國文化在民間的推展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試想那時候中國的印刷水平已經非常可以,紙質書籍很普及了學習都是一件難事,更別說西方了。

而當成吉思汗把印刷技術帶到了西方,於是發生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聖經》可以大量出版,民間不說人手一本,但有《聖經》也不是一件稀罕事情了,於是宗教改革的基礎首先形成,這一點類似過去手機大哥大是有錢人的標配,只有他們能夠隨時隨地打電話傳播信息,而今天人人都有手機。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背景

1483年11月3日,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東部的一個小山村。馬丁·路德是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也是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德國的地理位置較重要,且在當時的經濟比較發達,尤其是商業在當時很繁榮。

但與西歐各國相比,德國的經濟面貌最大的特點就是分散性,在當時是缺乏統一的國內市場,所以市場是沒有一個標準化管理,於是在市場的混亂加上經濟的分散性,使得德國的政治上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所以,政治與經濟、社會與階級等各方面的弊端和缺點都非常明顯,致使國內一片混亂。

教會中的神職人員無惡不作,少年時的馬丁·路德是目睹了天主教會的腐敗糜爛。大家讀一下薄伽丘的《十日談》,教會賣贖罪券,意思是隻要你給教會交錢就會在上帝那裡得到救贖,你犯法了只要買的贖罪券夠多就能無罪得到救贖,斂財已經到了無恥和露骨的程度。

在歐洲中北部和歐洲西部,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發起一場宗教改革運動。也就是反對天主教對宗教的解釋權,提出"因信稱義",意思是:

我只要信服基督教,我就可以得到宗教的救贖。

在此之前是必須經過天主教教團組織才能實行這件事情叫"因功稱義"就是說:你只要做好事了就可以上天堂,"功"是指好事,"義"是指獲得救贖上天堂。試想一旦通過某組織和機構,那這其中不就會產生贖罪券之類的東西嗎?所以腐敗是必然的。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

馬丁·路德說:"你這樣號召人們去做好事上天堂有問題,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上天堂而做好事,本身不是想去做好事,這叫有目的性的道德敗壞"。

舉個例子,有人為了治理鼠患有人來收老鼠,號召大家去抓老鼠換錢,但是人們發現抓老鼠費時間和體力,成本遠不如養老鼠賣給他,所以老鼠越收越多,所以這些抓老鼠的人不是發自內心的去治理鼠患,一旦沒人收老鼠,人們就不做這個事情了,於是鼠患治了等於白治,所以這類不靠類似於獎金的東西做激勵手段就不大有效。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公開挑戰贖罪券

如果可以通過做好事上天堂所謂"因功稱義",我就沒法判斷你做出的道德行為到底是本著一個什麼樣的初心。具體講,就是沒法判斷出你做好事兒是因為幹這些事是對的是向善的,還是隻因為這件事背後的好處是可以上天堂。因此,馬丁·路德認為,長此以往,因功稱義會是一種敗壞道德的搞法。

他說:"別搞那些了,大家‘因信稱義’,你只要從內心信就行了,你好好做事,上帝能看到的,不用搞什麼形式主義來表現給上帝看,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你心裡的小九九是藏不住的,到時候天堂沒上了錢還白花了,再說了,你也不想想,為上天堂你買贖罪券,因為贖罪券你就大肆幹壞事,上帝差這點錢嗎?你這不是公然收買上帝嗎?那你這樣做你所信的就不是上帝,就是魔鬼了,只有魔鬼才喜歡錢,所以你想要得救,你就不能因功稱義。"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兜售贖罪券謀利

"因信稱義","靈肉剝離",每一個人自己可以直接面對上帝,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馬丁·路德是非常排斥宗教權威的,所以馬丁·路德對他們說:你不是說上帝全知全能,為什麼我不能直接和上帝溝通呢?我要通過你這個腐敗的教團權威才能去和上帝溝通,你賣贖罪券,搞笑,上帝要是想救一個人,難道還沒法繞過你們教團才可以救人嗎?那還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嗎?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

改革不是用嘴說出來的

1517年,為反對教皇利奧十世借頒發贖罪券盤剝百姓,路德在維登堡大教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論綱》所引起的強烈反響,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預料。社會各階層都對《論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可以說《論綱》點燃了第一次德國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為德國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階層的熱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羅馬教庭徹底決裂的道路。

他對民眾說:"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去讀《聖經》,如果上帝決定救你,你自然就知道怎麼正確讀經,因為上帝直接就會啟示你,讓你頓悟如果上帝沒打算救你,你跟著教會讀經也沒用,買贖罪券更是白花錢給教團那些人去窮奢極欲。"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張貼《論綱》

要知道馬丁·路德那不只是有思想有能力那麼簡單,更需要勇氣和毅力。

什麼叫改革?在自己身上動刀子,成功了那叫改革,失敗了那就叫叛徒,因為他本身就是宗教人士。

1519年,羅馬教會的神學家約翰·艾克同馬丁·路德在萊比錫展開了大論戰。在路德唇槍舌劍、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約翰·艾克狼狽不堪地敗下陣去,這場大辯論無疑成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轉機。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約翰·艾克同馬丁·路德大辯論

馬丁路德所處的時代,教團組織實在太醜惡,所以馬丁路德是不可能說他的好話,但是後人的我們來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任何制度背後的張力反應是人類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就是:

  • 如何限制人性的惡
  • 如何釋放人性的善

1520年是宣場路德學說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書籍、文章208冊,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冊之多。被稱作宗教改革三大論著的《致德意志貴族公開書》、《教會被囚於巴比倫》、《基督徒的自由》都發表在那一年。在這些著作中:

路德的攻擊矛頭並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敗,他矛頭所指是整個封建神權政治。

他的學說從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紀的教階組織,否定了奴役人們的聖禮制度和教會法規,提出建立與資本主義發展相適應的資產階級廉儉教會,這一點尤為重要,在歷史中被稱為新教倫理締造資本主義。

在宗教理論上以資產階級的"自律"(因信稱義)取代了封建主義"他律"(因功稱義)。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面對教皇和德皇的打壓,路德抗爭到底

這一切點燃了下層人民的熱情之火,呼出了人們的心聲,人民擁戴路德,以教皇為首的教會人員卻對路德恨之入骨。

1520年10月,教皇下詔書勒令路德在60天之內悔過自新,否則將開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對威逼毫不動搖,在擁護者的讚美聲中把教皇的詔書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動進一步劃清了自己同教會的界限,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歐各國的人民,他們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嚮往宗教改革。可以說由路德點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歐各國已成燎原之勢,點燃了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以此來破除教會統治世俗政權,對人民進行壓迫。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燒燬了詔書

面對這種局面教皇顯然有些慌了手腳,他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為路德定罪,因為此時宗教裁判所如果以宗教名義定罪只會起反作用,所以要藉助世俗政權的鎮壓。德皇終於決定於1521年4月17—26日,在沃爾姆斯召開帝國會議,為路德定罪,給這樣一個叛經離道的叛逆者以懲誡,同時也要給路德的擁護者們表演一次殺雞儆猴的把戲。

路德並沒有被教皇和德皇的淫威嚇倒,他昂首挺胸地到達沃爾姆斯,在帝國會議上據理力爭,毫不讓步。

他聲稱:"我堅持己見,決無反悔!"

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表達了當時德意志人民要求擺脫羅馬教庭控制的強烈願望和堅定信心。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馬丁·路德與教皇辯論

路德的文化貢獻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幫人無計可施,只好蠻橫地對路德進行人身迫害,宣佈路德為不受法律保護的人。路德無法立足,只好隱居到瓦特堡,從事聖經翻譯。路德並沒有沉寂下去。他選擇的聖經翻譯工作有著不可估價的積極意義。

1543年,路德翻譯的德文聖經面世了,海涅認為路德對聖經的翻譯是"創造了德語"。路德所譯的聖經是依照著未經後世篡改的希伯萊文和希臘文原本。他翻譯的路德聖經迄今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語聖經翻譯。他的翻譯為人民提供了對抗天主教會的思想武器。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他譯的聖經使用的是德國語言,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繫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

改革運動引發農民起義,路德從反抗者變成鎮壓者

但改革這個事情如果走的不徹底,那麼就兩邊都得罪了,馬丁·路德在這方面確實也出了問題,其實問題不全出在他,出在他的徒弟閔采爾身上,我們剛才說了,馬丁路德的思想中是對權威的挑戰和不懈。

他的思想當中對權威的拒斥,同時也會帶來另外一個效應,世界不僅僅有宗教權威,同時還有政治權威,而且政治權威經常會拿宗教權威給自己進行加持。結果因為宗教權威被拒斥了,政治權威就會遭遇到某種潛在的挑戰。馬丁·路德的追隨者閔采爾動起了歪心思,他不僅想顛覆宗教,更因為對政治權威的拒斥所以想來一次陳勝吳廣起義,確實,他發起了德國農民起義運動,鼓動農民起來造德皇統治的反。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閔采爾起義

德國農民起義搞起來之後,德國陷入一片混亂,農民殺的最狠的就是農民,這個時候路德就急了,他說:"我讓你們反的是天主教會,沒讓你們反政府。反教會跟反政府這是不同的兩回事,你們居然把我這個理念從反教會給發展到反政府上面去,那就是把聖經讀歪了,閔采爾一定是被魔鬼給帶走了,所以我堅決支持政府要去鎮壓這些反抗者。"

路德他先寫了《勸基督徒勿從事叛亂書》,又開始回維登堡講道,因為他極高的聲望,於是平息騷亂,最後寫了《反對殺人越貨的農民暴徒書》,後來他說:"無論誰,只要力所能及,無論是暗地裡也好公開地也好,都應該把他們戳死,扼死,刺殺,就象必須打死瘋狗一樣!"他對待農民起義的態度由勸撫、調解到力主鎮壓。

路德、加爾文他們全都支持對閔采爾的鎮壓,儘管閔采爾前前後後地搞起了三次農民起義,但最終還是被老大哥路德和加爾文等宗教人士給按住了。

這就是宗教改革的那段期間發生的社會運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已經不再需要宗教,並且社會不再需要皇帝,而路德無論是鎮壓還是不鎮壓

,總歸所發起並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整個歐洲,永久性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神權的腐敗統治。只可能不整壓的話,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會早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但總歸來說,新時代要來了。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德意志社會動亂

1546年2月,路德死於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歲。從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看出:

一種強勢文化,造成一種文化覆蓋以及思想控制,如果你不能改革它、不能顛覆它,就無法進行社會轉型,就無法產生新時代所需要的社會和政治結構,比如德國的皇權沒有被推翻,宗教儘管改革了,但始終還是處於上流地位,所以這一次的改革確實沒有讓德國一下子進入新時代,可也是如此,在當時社會的動亂能夠快速平息,可是反過來想,長痛不如短痛,如果當時就推翻皇權和教皇,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德國運動。

天主教團是怎麼產生的?因為大家讀不懂聖經

我們不禁要問天主教團是怎麼來的?其實我們印象中的天主教團腐敗那都是後來的事情,其實最開始他們形成的初衷是不錯的,不知道大家看過《聖經》了嗎?沒有人講解,你就直接去讀《聖經》的話,會發現完全讀不懂,就像是讀哲學書一樣,字都認識,組到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所有故事你全都能讀明白就像是看一千零一夜一樣,但你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想說啥,因為你讀起來會覺得裡面講的各種道理匪夷所思。

比如耶穌在《聖經》裡說:

先信奉我的,我未必就讓他先上天堂,後來追隨我的,我反倒讓他先上天堂。按咱們理解,凡事都要有個先來後到,咱們中國人最講究先入者為尊,你會覺得後入者反倒能進天堂的邏輯匪夷所思。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聖經

那你要問過去的西方人能讀懂聖經嗎?也不能....對於西方的信徒來說,靠理性吃透《聖經》也同樣是一件困惑的事情。四聖人中的路德和加爾文對此給出的解釋是:人的理性太脆弱。靠你的理性就想信神,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對此我們要反向思維了,就是:

你信了神這件事情本身就代表神選擇了你,而不是你找到了神。

如何理解這句話?就是你信了神,這本身就可以證明神已經決定拯救你了,這不是因為你幹好事,就是因為神想救你了,這就是神無條件賜給你的恩典,這跟你乾沒幹好事沒關係。

還不好理解嗎?也就是說:不同信仰之間不存在救贖更不存在背叛。背叛耶穌的是自己的徒弟猶大,他絕不是其他宗教信仰者,所以你信神既所謂神選擇救贖你,為什麼會受到上帝的恩典,因為他愛信仰者,跟因為你做好事就愛你,你不做好事就不愛你沒關係。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創世紀》

所以如果是信仰者居然白白蒙受了上帝的恩典,那他就會想:我承蒙上帝恩典,我就要必須努力更加能夠配得上上帝給的這個恩典。所以得嚴格遵照一個教徒的標準去做事情。

當然記住一句話我在這裡說的都是信徒的想法如果一個人這麼信了,那麼他就會這麼想;要是不信的話,這些都全無意義。佛教裡的講"信而見佛","由知而信"。

咱前面說了,那時候的西方人讀《聖經》也很難理解,也讀不出該遵守什麼標準,而且那時候活字印刷都沒有,一般人沒有《聖經》就算有了也不懂,那該怎麼學習呢?所以你得跟著教會去混。為什麼?人們都需要一個標準對吧,萬一我理解錯誤了,這就麻煩了,那不就是被魔鬼帶到溝裡去了嗎?

這是信徒的頭等大事,所以在早期,大主教們、神學家們,有知識的人們他們會召集大公會議,大家就是把大量神學高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聚在一塊,討論經裡面一些重要的疑難問題到底該咋理解。

大公會議上大家對於某些重要的神學問題達成共識之後,這就被公認為唯一正確的解法,也就是標準,與之不同的就被視作異端學說,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矛盾就在猶太教說基督教是異端學說,說耶穌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這是胡扯,所以矛盾很深,但是卻同根同源,西方反猶情緒原因在這。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改革打破神學與君王的統治

油畫中的神學家

人們為了獲得救贖,為了不辜負上帝的恩典,所以神學家們要努力帶領信徒按照正確的方法來解經,那麼,唯一正確的解法,這個東西需要有傳播機制,才能讓正確的思想佔領陣地;也需要有傳承機制,才能確保正確的解法不至於很快就被人丟掉了。由傳播機制和傳承機制,逐漸地就發展演化成為天主教會,這不是唯一原因但確實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你想這麼多神學家和有知識的人一起講解的《聖經》在他們看來肯定比起一個沒文化的要說的對,所以一個人要是想自己讀懂,那多半要被魔鬼帶跑了,所以他們說:

教會之外別無救贖。這不是說教會本身就是上帝,而是說你不跟教會,你就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理解上帝。

當然這是一開始,任何組織後來都會腐敗。

其實教團不是說你一定要來我這裡才可以和上帝溝通,而是你沒文化你自己看不懂,可教會後來已經大幅地背離了教會的初衷,腐化墮落得很嚴重,即便初衷很好,到了這會兒已經不是那麼回事了,實在是給後人上了一課。

壟斷必然帶來腐敗問題

這還是人性的問題,原則上來說:教會壟斷了通向救贖的道路,這本是一種善意的壟斷,最開始引導人們去獲得救贖,畢竟大眾不識字....更別說文化人都讀不懂的《聖經》了,所謂的宗教解釋權;

但任何壟斷都會帶來巨大的利益,而教會是由具體的人來組成的,只要是人,就無法確保他能經受得住利益的誘惑,就有可能墮落,於是教會的壟斷反過來又可能帶來教會的墮落。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會自己也進行了一場反宗教改革,就是教會給自己動刀子刮骨療毒的改革。有人曾經感嘆,如果天主教會早能夠進行這種改革,路德根本就不會叛出教會,導致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了。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種競爭性的環境,反過來才使得"善意的壟斷"的善意性能夠不至於墮落。如果沒有競爭,那麼一定走向腐敗。

什麼是基督教的自由?

我們可以由上述看出,當時的人們需要自由,不願意被皇權和教皇壓迫,那什麼是自由?這就成了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希臘人認為自由是人的基本標誌,正像中國人把禽獸作為人的反義詞,希臘人把奴隸看成人的反義詞。人作為人應該有自由,而奴隸由於制度的原因就沒有自由,他活著不是為了自己活著,他是工具意義上的。希臘和羅馬奴隸制的殘酷不是平時你打罵他,而是你不把他當人看待。

科學從希臘開始,它就是一種通往自由人性的教化之路,你為了成為一個自然人就得學科學,科學是希臘的人文,目的是培養自由的人性。

歐洲近代從黑暗中世紀走出來,勃新發展一時成為世界中心。它是通過三件事情完成的。

  • 文藝復興,找回古希臘工商業文明思想的根脈。
  • 科學思潮,古希臘理性文化所引出的科學運動和思潮。
  • 以馬丁·路德為代表引起的各地宗教改革。

我們能看出古希臘文化的尋回(文藝復興)對西方的重要性,這叫尋回古文化的根,哲科體系的發展,以萬物不是神創而是由簡單到複雜的還原論思調去對抗神學解釋世界的神創世的突現論思調,動搖教會解釋權以及思想控制力度,通過古希臘的哲學幫助大眾在人文理性精神上再度綻放,那就是著名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時代,這是宗教改革發生的前期背景,但是由於教會的權力太大,使得處於萌芽狀態的科學無法得到發展。

我們把今天的歐洲文明叫基督文明,大家可能會很奇怪,他們不是講科學的嗎,怎麼稱自己基督文化,原因就是基督文化中因為當初反抗羅馬統治而注入宗教意義上平等的基因,而後來成為了統治工具,可由於中世紀後期的宗教改革產生的"自由、平等、博愛",它又一次成為人們的思想武器,又一次為普通公民向反抗統治去發言,並且在近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直到後來宗教再也沒有實現政教合一,直到今天,西方人信科學和基督教一點也不衝突。

基督教的改革對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和以及科學發展的作用

直到宗教改革這事情發生之後,歐洲人第一次脫離了天主教的控制和壓抑,精神得到解放,由這個自由延伸出平等。因為都是上帝的子民,我們都因信而獲得上帝的救贖,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博愛"就是資產階級革命旗幟上的基本思想徽號,然後再由這個平等引出契約精神和勤儉文化,而馬丁·路德以及當時的改革派所提出的新教義被稱為"新教徒",所以被稱為"新教倫理"締造資本主義制度。

加上當時社會中底層人以及新貴族的財富越來越多,於是統治階級無法像之前一樣壓迫他們了,也就是所謂"新教倫理"締造資本主義制度,可以說,文藝復興開啟潮流,底層財富的積累這些都是奠定近代化的基礎,而只有在宗教改革以後,資本主義才能有機會逐步在西方發展起來。

基督教本身為科學以及資產階級革命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我們現在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也是因為在19世紀之後,現代科學具有了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變成了非常有用的學問。那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呢?因為基督教它是偏於積極的作用,而現代科學其實是希臘哲學(文藝復興)和基督教(宗教改革)相融合的產物。現代科學就是在基督教環境下的經院哲學裡成長起來的,沒有基督教可以說現代科學無法產生,自此改革之後,世俗社會脫離神學統治,脫離政教合一,由此科學才能夠發展。

古希臘文化的自由,新教的基督文化的自由以及科學本身倡導的自由,三個方面加之造成的社會運動不斷推進制度進步,西方於是開啟新時代,這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拯救歐洲的原因,這種巧妙的融合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價值和意義。

咱們知道"清教徒"就是英國人口中的宗教改革派,後來英國也發生宗教改革,清教徒只承認《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權威,強調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擺脫王權對教會的控制;提倡"勤儉清潔"的生活,因而得名"清教徒"。清教徒信奉加爾文主義(Calvinism),清教徒的先驅者產生於瑪麗一世統治後期,流亡於歐洲大陸的英國新教團體中。

部分移居至美洲,也就是後來的美國人,美國人最強大的思想武器就是基督文化,而他們所謂的美國式自由也正是基督文化帶給他們的,所以你看他們宣誓都是按著聖經,科學家也都是信宗教,原因很簡單,美國實行嚴格的政教分離,不允許為宗教立法,於是宗教只是個人修行和信仰的通道,與世俗社會的一切關係不大,就像是一隻沒有毒牙的蛇,人們還會怕它嗎?


關注 ,我們一起暢遊歷史的星河,品讀歷史人物,汲取文化滋養~

您的轉發將是對我最大的認可,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