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文|戰國君

谈起科学与宗教,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觉得这俩是对立的,比如哥白尼直到死才敢把自己的日心说猜想发表出来,宗教人士布鲁诺因为用哥白尼的日心说来宣传太阳神宗教,于是被宗教裁判所视为异教徒而烧死,近代实验科学之父的伽利略被软禁.......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教团在当时社会中对欧洲的新思想造成重大压抑,当时社会民众的思想、言论和自由完全被剥夺,成立宗教裁判所压抑一切学术活动,并且,当时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甚至会替代世俗法律来判决一个人是否有罪,由此看来确实是宗教缔造了千年黑暗的中世纪。

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西方的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宗教信仰者,牛顿晚年研究神学以及炼金术,爱因斯坦晚年也在研究神学,甚至有一句话: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宗教改革的重要性

实际上宗教改革引发了几个重大社会运动:

  1. 宗教改革内容中"自由、平等、博爱"就是资产积极革命旗帜的徽号,从而引发资产阶级革命从而缔造资本主义;
  2. 宗教改革对科学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因为科学就是基督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融合;
  3. 西方反对君主统治,"王在法下"限制君王的权力,解放人权靠的就是改革后的基督教;
  4. 反对教皇统治以及解放人们被宗教束缚的思想以及政教分离,也西方说人用宗教去对抗宗教(改革)。

在讲解宗教改革以及引发的相关运动之前,先介绍一下基督教为什么会成为西方的主流,因为在此之前,基督教被犹太教视为异端邪说,这关乎到基督教天然的反抗基因,因为其本身就是脱胎于犹太教之中,我们可以视为改革犹太教于是产生基督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基督教如何产生?又如何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犹太教的多灾多难在历史上确实属于独树一帜,并且他们自己也说这是上帝降给他们的惩罚,惩罚自己的祖先违背上帝和莫西订立的契约,可是好不容易从巴比伦之囚回到国家里,却在3世纪被马其顿希腊征服,到了公元1世纪又成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好像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改变,无奈之下那就只能起兵反抗罗马的统治,于是展开武装斗争,可最终都失败了。可是上帝也宽容他们,在旧约中,上帝许以"弥赛亚"(救世主)降世为犹太人创造人间天堂,也正是如此,犹太人一直期待着。

所以在那个时期,犹太教里面的几个分支或团体(艾赛尼派,法利赛派),因为期待弥赛亚尽快降世(基督救世),于是他们这帮人重新定义教会,声称自己得到新的"启示",希望弥赛亚以"先知"、"大祭司"和"国王"的形象出现,最终聚集全世界的犹太人,打败以色列的帝然,开创新纪元,这是基督教思想的最开端,施洗约翰和耶稣的早期门徒中就有很多犹太人。

直到后来,基督教自身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对当时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号召力与吸引力。在当时是代表广大下层群众的世界性宗教,是反抗罗马统治的暴政的政治武器,同时也是对抗犹太教的思想武器。

但是后来随着基督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可以让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人能够信仰,这区别于一般的民族性宗教,所以能够对大帝国的统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上当时罗马帝国内部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统治者担心被推翻,于是君士坦丁一世皈依基督教并且325年召集基督教"普世主教大会",确定了基督教的正统教义。392 年,狄奥多西世以罗马帝国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了与统治阶级结为一体的统治性宗教,但是后来随着帝国的分崩离析,分为东西罗马:

东派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教会为首,自称是"正统教会"(简称东正教),在马其顿、希腊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传播,通行语言是希腊语,也有称之为"希腊教会"。

西派以罗马教会为首,自称"公教"(即普世教会,在中国称天主教),据有法国、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一带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故又称"拉丁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开始更多的掌握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和经济,由此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就会强烈压抑世俗人文理性精神,基督教也就从为普通人发言而变成了以教皇为至高无上的服务,就连世俗的君王都要亲吻教皇的脚丫子,而所有的皇权都需要教皇去授予和加冕。

下面我们通过基督教变质到黑暗中世纪时期之后,宗教人物进行宗教改革的过程开启新时代,帮助大家理解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故事得从德国人马丁·路德讲起。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画像

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为社会进步创造可能性

西方在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发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一个很小的诱因: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过去雕版印刷《圣经》印刷量极低,因此只有高级教士手里才有校本,才有《圣经》,解释权全部归天主教。而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圣经》大量出版,民间人手一本,宗教改革的基础形成。(成吉思汗带去欧洲的东方技术)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古腾堡活字印刷

就好比咱们中国过去学文化,必须走私塾拜老师,因为你是无法自学的,那时候没有字典,没有拼音,当有了拼音,大家识字比以前要容易的多,自此文化可以部分自学,才可以普行,但仍然需要老师去讲学,不然很难读懂古籍,所以西方是具备拼音文字而不具备印刷术,中国是具备印刷术而不具备拼音文字。

后来中国汉朝时期由于佛教传入,印度的梵文是拼音文字,文人士大夫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东西很适合用于向学生教授汉字,所以中国第一次出现拼音,当然不是我们罗马字母拼音,而是反切拼音。什么是反切拼音?大家看一下《康熙字典》,那个上面就是反切拼音。

在以后各代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话不断改变才有了拼音,中国文字才逐步有了可以统一发音的依据。而且第一次有了可以自学深学的这么一个工具和通道,所以佛教对中国文化在民间的推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试想那时候中国的印刷水平已经非常可以,纸质书籍很普及了学习都是一件难事,更别说西方了。

而当成吉思汗把印刷技术带到了西方,于是发生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圣经》可以大量出版,民间不说人手一本,但有《圣经》也不是一件稀罕事情了,于是宗教改革的基础首先形成,这一点类似过去手机大哥大是有钱人的标配,只有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打电话传播信息,而今天人人都有手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背景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德国的地理位置较重要,且在当时的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商业在当时很繁荣。

但与西欧各国相比,德国的经济面貌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性,在当时是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市场是没有一个标准化管理,于是在市场的混乱加上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德国的政治上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所以,政治与经济、社会与阶级等各方面的弊端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致使国内一片混乱。

教会中的神职人员无恶不作,少年时的马丁·路德是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大家读一下薄伽丘的《十日谈》,教会卖赎罪券,意思是只要你给教会交钱就会在上帝那里得到救赎,你犯法了只要买的赎罪券够多就能无罪得到救赎,敛财已经到了无耻和露骨的程度。

在欧洲中北部和欧洲西部,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发起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也就是反对天主教对宗教的解释权,提出"因信称义",意思是:

我只要信服基督教,我就可以得到宗教的救赎。

在此之前是必须经过天主教教团组织才能实行这件事情叫"因功称义"就是说:你只要做好事了就可以上天堂,"功"是指好事,"义"是指获得救赎上天堂。试想一旦通过某组织和机构,那这其中不就会产生赎罪券之类的东西吗?所以腐败是必然的。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说:"你这样号召人们去做好事上天堂有问题,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上天堂而做好事,本身不是想去做好事,这叫有目的性的道德败坏"。

举个例子,有人为了治理鼠患有人来收老鼠,号召大家去抓老鼠换钱,但是人们发现抓老鼠费时间和体力,成本远不如养老鼠卖给他,所以老鼠越收越多,所以这些抓老鼠的人不是发自内心的去治理鼠患,一旦没人收老鼠,人们就不做这个事情了,于是鼠患治了等于白治,所以这类不靠类似于奖金的东西做激励手段就不大有效。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公开挑战赎罪券

如果可以通过做好事上天堂所谓"因功称义",我就没法判断你做出的道德行为到底是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初心。具体讲,就是没法判断出你做好事儿是因为干这些事是对的是向善的,还是只因为这件事背后的好处是可以上天堂。因此,马丁·路德认为,长此以往,因功称义会是一种败坏道德的搞法。

他说:"别搞那些了,大家‘因信称义’,你只要从内心信就行了,你好好做事,上帝能看到的,不用搞什么形式主义来表现给上帝看,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你心里的小九九是藏不住的,到时候天堂没上了钱还白花了,再说了,你也不想想,为上天堂你买赎罪券,因为赎罪券你就大肆干坏事,上帝差这点钱吗?你这不是公然收买上帝吗?那你这样做你所信的就不是上帝,就是魔鬼了,只有魔鬼才喜欢钱,所以你想要得救,你就不能因功称义。"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兜售赎罪券谋利

"因信称义","灵肉剥离",每一个人自己可以直接面对上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马丁·路德是非常排斥宗教权威的,所以马丁·路德对他们说:你不是说上帝全知全能,为什么我不能直接和上帝沟通呢?我要通过你这个腐败的教团权威才能去和上帝沟通,你卖赎罪券,搞笑,上帝要是想救一个人,难道还没法绕过你们教团才可以救人吗?那还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吗?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改革不是用嘴说出来的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他对民众说:"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读《圣经》,如果上帝决定救你,你自然就知道怎么正确读经,因为上帝直接就会启示你,让你顿悟如果上帝没打算救你,你跟着教会读经也没用,买赎罪券更是白花钱给教团那些人去穷奢极欲。"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张贴《论纲》

要知道马丁·路德那不只是有思想有能力那么简单,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什么叫改革?在自己身上动刀子,成功了那叫改革,失败了那就叫叛徒,因为他本身就是宗教人士。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大辩论

马丁路德所处的时代,教团组织实在太丑恶,所以马丁路德是不可能说他的好话,但是后人的我们来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任何制度背后的张力反应是人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

  • 如何限制人性的恶
  • 如何释放人性的善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

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

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历史中被称为新教伦理缔造资本主义。

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的"自律"(因信称义)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因功称义)。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面对教皇和德皇的打压,路德抗争到底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

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点燃了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以此来破除教会统治世俗政权,对人民进行压迫。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烧毁了诏书

面对这种局面教皇显然有些慌了手脚,他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因为此时宗教裁判所如果以宗教名义定罪只会起反作用,所以要借助世俗政权的镇压。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叛经离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

路德并没有被教皇和德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

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马丁·路德与教皇辩论

路德的文化贡献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翻译的路德圣经迄今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翻译。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改革运动引发农民起义,路德从反抗者变成镇压者

但改革这个事情如果走的不彻底,那么就两边都得罪了,马丁·路德在这方面确实也出了问题,其实问题不全出在他,出在他的徒弟闵采尔身上,我们刚才说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中是对权威的挑战和不懈。

他的思想当中对权威的拒斥,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个效应,世界不仅仅有宗教权威,同时还有政治权威,而且政治权威经常会拿宗教权威给自己进行加持。结果因为宗教权威被拒斥了,政治权威就会遭遇到某种潜在的挑战。马丁·路德的追随者闵采尔动起了歪心思,他不仅想颠覆宗教,更因为对政治权威的拒斥所以想来一次陈胜吴广起义,确实,他发起了德国农民起义运动,鼓动农民起来造德皇统治的反。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闵采尔起义

德国农民起义搞起来之后,德国陷入一片混乱,农民杀的最狠的就是农民,这个时候路德就急了,他说:"我让你们反的是天主教会,没让你们反政府。反教会跟反政府这是不同的两回事,你们居然把我这个理念从反教会给发展到反政府上面去,那就是把圣经读歪了,闵采尔一定是被魔鬼给带走了,所以我坚决支持政府要去镇压这些反抗者。"

路德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因为他极高的声望,于是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后来他说:"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

路德、加尔文他们全都支持对闵采尔的镇压,尽管闵采尔前前后后地搞起了三次农民起义,但最终还是被老大哥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人士给按住了。

这就是宗教改革的那段期间发生的社会运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宗教,并且社会不再需要皇帝,而路德无论是镇压还是不镇压

,总归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的腐败统治。只可能不整压的话,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会早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总归来说,新时代要来了。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德意志社会动乱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看出:

一种强势文化,造成一种文化覆盖以及思想控制,如果你不能改革它、不能颠覆它,就无法进行社会转型,就无法产生新时代所需要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比如德国的皇权没有被推翻,宗教尽管改革了,但始终还是处于上流地位,所以这一次的改革确实没有让德国一下子进入新时代,可也是如此,在当时社会的动乱能够快速平息,可是反过来想,长痛不如短痛,如果当时就推翻皇权和教皇,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德国运动。

天主教团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大家读不懂圣经

我们不禁要问天主教团是怎么来的?其实我们印象中的天主教团腐败那都是后来的事情,其实最开始他们形成的初衷是不错的,不知道大家看过《圣经》了吗?没有人讲解,你就直接去读《圣经》的话,会发现完全读不懂,就像是读哲学书一样,字都认识,组到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所有故事你全都能读明白就像是看一千零一夜一样,但你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想说啥,因为你读起来会觉得里面讲的各种道理匪夷所思。

比如耶稣在《圣经》里说:

先信奉我的,我未必就让他先上天堂,后来追随我的,我反倒让他先上天堂。按咱们理解,凡事都要有个先来后到,咱们中国人最讲究先入者为尊,你会觉得后入者反倒能进天堂的逻辑匪夷所思。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圣经

那你要问过去的西方人能读懂圣经吗?也不能....对于西方的信徒来说,靠理性吃透《圣经》也同样是一件困惑的事情。四圣人中的路德和加尔文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人的理性太脆弱。靠你的理性就想信神,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对此我们要反向思维了,就是:

你信了神这件事情本身就代表神选择了你,而不是你找到了神。

如何理解这句话?就是你信了神,这本身就可以证明神已经决定拯救你了,这不是因为你干好事,就是因为神想救你了,这就是神无条件赐给你的恩典,这跟你干没干好事没关系。

还不好理解吗?也就是说:不同信仰之间不存在救赎更不存在背叛。背叛耶稣的是自己的徒弟犹大,他绝不是其他宗教信仰者,所以你信神既所谓神选择救赎你,为什么会受到上帝的恩典,因为他爱信仰者,跟因为你做好事就爱你,你不做好事就不爱你没关系。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创世纪》

所以如果是信仰者居然白白蒙受了上帝的恩典,那他就会想:我承蒙上帝恩典,我就要必须努力更加能够配得上上帝给的这个恩典。所以得严格遵照一个教徒的标准去做事情。

当然记住一句话我在这里说的都是信徒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这么信了,那么他就会这么想;要是不信的话,这些都全无意义。佛教里的讲"信而见佛","由知而信"。

咱前面说了,那时候的西方人读《圣经》也很难理解,也读不出该遵守什么标准,而且那时候活字印刷都没有,一般人没有《圣经》就算有了也不懂,那该怎么学习呢?所以你得跟着教会去混。为什么?人们都需要一个标准对吧,万一我理解错误了,这就麻烦了,那不就是被魔鬼带到沟里去了吗?

这是信徒的头等大事,所以在早期,大主教们、神学家们,有知识的人们他们会召集大公会议,大家就是把大量神学高手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聚在一块,讨论经里面一些重要的疑难问题到底该咋理解。

大公会议上大家对于某些重要的神学问题达成共识之后,这就被公认为唯一正确的解法,也就是标准,与之不同的就被视作异端学说,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矛盾就在犹太教说基督教是异端学说,说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这是胡扯,所以矛盾很深,但是却同根同源,西方反犹情绪原因在这。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宗教改革打破神学与君王的统治

油画中的神学家

人们为了获得救赎,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恩典,所以神学家们要努力带领信徒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经,那么,唯一正确的解法,这个东西需要有传播机制,才能让正确的思想占领阵地;也需要有传承机制,才能确保正确的解法不至于很快就被人丢掉了。由传播机制和传承机制,逐渐地就发展演化成为天主教会,这不是唯一原因但确实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你想这么多神学家和有知识的人一起讲解的《圣经》在他们看来肯定比起一个没文化的要说的对,所以一个人要是想自己读懂,那多半要被魔鬼带跑了,所以他们说:

教会之外别无救赎。这不是说教会本身就是上帝,而是说你不跟教会,你就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理解上帝。

当然这是一开始,任何组织后来都会腐败。

其实教团不是说你一定要来我这里才可以和上帝沟通,而是你没文化你自己看不懂,可教会后来已经大幅地背离了教会的初衷,腐化堕落得很严重,即便初衷很好,到了这会儿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实在是给后人上了一课。

垄断必然带来腐败问题

这还是人性的问题,原则上来说:教会垄断了通向救赎的道路,这本是一种善意的垄断,最开始引导人们去获得救赎,毕竟大众不识字....更别说文化人都读不懂的《圣经》了,所谓的宗教解释权;

但任何垄断都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教会是由具体的人来组成的,只要是人,就无法确保他能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就有可能堕落,于是教会的垄断反过来又可能带来教会的堕落。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自己也进行了一场反宗教改革,就是教会给自己动刀子刮骨疗毒的改革。有人曾经感叹,如果天主教会早能够进行这种改革,路德根本就不会叛出教会,导致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了。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种竞争性的环境,反过来才使得"善意的垄断"的善意性能够不至于堕落。如果没有竞争,那么一定走向腐败。

什么是基督教的自由?

我们可以由上述看出,当时的人们需要自由,不愿意被皇权和教皇压迫,那什么是自由?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希腊人认为自由是人的基本标志,正像中国人把禽兽作为人的反义词,希腊人把奴隶看成人的反义词。人作为人应该有自由,而奴隶由于制度的原因就没有自由,他活着不是为了自己活着,他是工具意义上的。希腊和罗马奴隶制的残酷不是平时你打骂他,而是你不把他当人看待。

科学从希腊开始,它就是一种通往自由人性的教化之路,你为了成为一个自然人就得学科学,科学是希腊的人文,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性。

欧洲近代从黑暗中世纪走出来,勃新发展一时成为世界中心。它是通过三件事情完成的。

  • 文艺复兴,找回古希腊工商业文明思想的根脉。
  • 科学思潮,古希腊理性文化所引出的科学运动和思潮。
  • 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引起的各地宗教改革。

我们能看出古希腊文化的寻回(文艺复兴)对西方的重要性,这叫寻回古文化的根,哲科体系的发展,以万物不是神创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还原论思调去对抗神学解释世界的神创世的突现论思调,动摇教会解释权以及思想控制力度,通过古希腊的哲学帮助大众在人文理性精神上再度绽放,那就是著名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时代,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前期背景,但是由于教会的权力太大,使得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无法得到发展。

我们把今天的欧洲文明叫基督文明,大家可能会很奇怪,他们不是讲科学的吗,怎么称自己基督文化,原因就是基督文化中因为当初反抗罗马统治而注入宗教意义上平等的基因,而后来成为了统治工具,可由于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它又一次成为人们的思想武器,又一次为普通公民向反抗统治去发言,并且在近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直到后来宗教再也没有实现政教合一,直到今天,西方人信科学和基督教一点也不冲突。

基督教的改革对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和以及科学发展的作用

直到宗教改革这事情发生之后,欧洲人第一次脱离了天主教的控制和压抑,精神得到解放,由这个自由延伸出平等。因为都是上帝的子民,我们都因信而获得上帝的救赎,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旗帜上的基本思想徽号,然后再由这个平等引出契约精神和勤俭文化,而马丁·路德以及当时的改革派所提出的新教义被称为"新教徒",所以被称为"新教伦理"缔造资本主义制度。

加上当时社会中底层人以及新贵族的财富越来越多,于是统治阶级无法像之前一样压迫他们了,也就是所谓"新教伦理"缔造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说,文艺复兴开启潮流,底层财富的积累这些都是奠定近代化的基础,而只有在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才能有机会逐步在西方发展起来。

基督教本身为科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我们现在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因为在19世纪之后,现代科学具有了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变成了非常有用的学问。那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因为基督教它是偏于积极的作用,而现代科学其实是希腊哲学(文艺复兴)和基督教(宗教改革)相融合的产物。现代科学就是在基督教环境下的经院哲学里成长起来的,没有基督教可以说现代科学无法产生,自此改革之后,世俗社会脱离神学统治,脱离政教合一,由此科学才能够发展。

古希腊文化的自由,新教的基督文化的自由以及科学本身倡导的自由,三个方面加之造成的社会运动不断推进制度进步,西方于是开启新时代,这就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拯救欧洲的原因,这种巧妙的融合就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咱们知道"清教徒"就是英国人口中的宗教改革派,后来英国也发生宗教改革,清教徒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摆脱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因而得名"清教徒"。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清教徒的先驱者产生于玛丽一世统治后期,流亡于欧洲大陆的英国新教团体中。

部分移居至美洲,也就是后来的美国人,美国人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就是基督文化,而他们所谓的美国式自由也正是基督文化带给他们的,所以你看他们宣誓都是按着圣经,科学家也都是信宗教,原因很简单,美国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不允许为宗教立法,于是宗教只是个人修行和信仰的通道,与世俗社会的一切关系不大,就像是一只没有毒牙的蛇,人们还会怕它吗?


关注 ,我们一起畅游历史的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滋养~

您的转发将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