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編劇:一切交給大腦芯片

以前一知名出版人選稿子。最後選了一個脾氣性格古怪的人的稿子,還是個gay,文筆的確不錯。他說只有這種人能寫出好東西, 領悟感和我們不一樣。他說他接觸的作家裡,正常人一般寫的都比較平庸,有個性的人出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影視行業對文字質感沒那麼強,不要求語感,只求表達清晰,對很多年輕編劇都是過高要求……這讓我想起了一則往事,當年我們混QQ群的時候,《如果這是宋史》的作者高天流雲反感阿弩的《朔風飛揚》️的主人公在日本成長,作為東北人,認為阿弩是個精日,很是氣憤,於是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他也不是封筆,只是他的《芒星》連續被19家出版社拒稿,一時心灰意冷,於是華麗轉身,忙著觸電(空戰片《空天獵》就參考了《芒星》掛策劃)。假以時日,一枚金光閃閃的編劇就誕生了!其實很多編劇智商超過大部分美劇了……這不是我們一個行業的問題,整個國家重理輕文,對理工誇的山呼海嘯,最後片子出來又罵編劇注水,我寫二十八場戲,你給我拍成五十級那關編劇bird事啊,那編劇寫戲是一定會打點滴的……下邊舉幾個我看過的比較典型的例子:


老謀子:張藝謀進步了,跳出了旗袍大腿彈琵琶,不過張藝謀不管拍什麼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審美……張藝謀一以貫之的形式(雖然換了種形式)大於內涵,沒有靈魂。中國元素一到他手裡,就變成一堆生硬符號,毫無底線的文化造假。形而上的道可道非常道具象化為奇技淫巧。陰陽八卦圖老讓我出戏,看到一幫壯士扭著腰時我笑場了……東方氣韻,化在骨子裡的,還是要看侯孝賢和李安。張藝謀還是美工驚豔,電影水墨風格用得特別好,但就是故事跟屎一樣!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差距所在,你得承認鉅作也是工業化的一部分,就是劇本兒的東西,它是可以量化的,他是也可以設立標準的,幹這個事情沒有問題的,就是你把它標準化了以後。你的很多東西就方便啦,他沒有標準,你永遠也沒有希望啊。


麻花團隊:麻花團隊的隱藏氣質是“涼薄”,抄襲任何作品,都能流露出深深的涼薄感,恐怕很難走得長遠。德雲社呢,則是光明正大的下作。而這,恰是郭德綱一直強調的,迴歸傳統相聲的“本源”。粗俗和下作,正是下九流,街頭語言藝術原來的樣子。從馬雲老師拿粗俗黃段子開車獲得的掌聲和讚許來看,郭師傅連“糟粕”都兼容幷蓄的傳統倫理哏,讓臺下“大娘們兒”們笑到前仰後合實屬正常。我用下作把所有從業者都拉回梨園時代的下九流,然後我和我捧的人“成角兒”就贏了。這就是所謂黑暗森林的降維攻擊打法。結合鄙國的社會現狀,郭師傅和德雲社的路徑必然成功。但是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觀有個BUG,就是“不求人”。正如郭師傅標榜的“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德雲社就是專門和曲協、劇協對著幹,顯示自己“獨立反體制”,得到小資的擁護。您的兒徒用水滴籌詐捐那一刻,江山已崩。至於調侃國難啥的,只是下作本色,被借題發揮攻擊只能說求仁得仁。不得不說,郭德綱這人其實是順勢而為的站上風口浪尖的人,也是藉此機會大獲成功的人……


範偉:演的《耳朵大有福》通過退休職工的生活,很謹慎地展示了一點魔幻和悲涼。什麼體制不是工人自己選的,三四十歲,下崗即失業,雙職工全家生活無著,很慘。諷刺的是,變賣的資產又肥了一批,然後國企又開始招工,重新臃腫。無視民生的招都是暈招。有的人月收入只有幾百元,還不一定能保障。這是發達地區無法想象的。沒有蓄水就讓魚換塘,魚沒處遊,也沒聲音。這批人六七十歲了,就一點點消失罷了。資源型城市都面臨類似的問題,輸送完資源自己枯竭了,然後城市就走向衰老。本人編審的《茶油的背後》也道出了農民的狡猾以及生存空間的變化……


其實,可以AI創作的——


AI編劇:全三維數字生成模型,所有材質8K以上……根據群眾的最大公約喜好,大數據篩選主角配角的相貌身材參數,進入程序輸入參數,自動生成數字模型外交程序生成的高精度程序貼圖。然後AI編劇根據定製化生成不同劇情和結尾的劇本。所有拍攝讓虛擬程序完成,包括虛擬後的現實場景。整套程序會逐漸過度到個人操控時代。程序普及到民用,任何人都能創建角色和劇本並進行拍攝。然後世界電影大會經過層層篩選,最後留下10部PK,勝出者就是當年的電影大師。以後這類程序都是一鍵生成的,這得感謝量子計算機的誕生。操作很人性化,速度很極限化。人人都能衝當藝術大師的年代,拋開硬件工程師的迭代幫助後,剩下的就看每個人的想象力和藝術天賦了。以後的終極形態是自己給自己拍電影 像做夢一樣……當然,如果進入人機端口互相融時代,軟件和笨重的硬件也將被拋棄,那時候通過腦脈衝就可以直接交流了,包括自己的宏大構想。如果你拒絕別人的垃圾思維進入自己的意識,直接選擇屏蔽對方的脈衝電波就行了。我想靜靜,終於在科技的引導下,得以現實實現,我是說在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我想靜靜”。當然,你甚至還可以屏蔽自己的思維,一切交給大腦芯片。


友情提示:屏蔽自己的時候,別忘了定時。否則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時代的電子植物人。因為別人沒有你的密匙,無法喚醒你,即便用量子計算破譯你的密匙,把你喚醒時,很可能已經破壞了你的記憶儲存。其實現在的虛擬引擎UE4已經部分開始能實現真實現實物理世界,材質都是可以用現實掃描的技術,數字化8K精度以上的物理呈現。真假難辯。等算法更進一步,計算機中心處理器的物理極限被突破,很多夢幻的事情都可以提前實現。模型可以大量人工掃描數字化後,交給計算機學習建模,慢慢的就可以真正意義上的參數化建模。直至最終一切交給計算機,通過語言告訴它你想要什麼樣的模型。反正所有的模型面片都是基於數學上的三角面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