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今天有不少人疑問我們這兩天為什麼密集出手援助多國?

其實,這個的思路和當年為什麼去幫非洲修鐵路差不多。只是大家對這塊的瞭解都比較少,今天一起來科普一下。

1 經濟層面有利


拋開道德層面,單從經濟角度看,救比不救益處大。


有這樣一個經典問題:一個工廠一年能生產多少雙鞋子?

一般人的答案是,看工廠有多少機器多少工人,產能是多少。有的人可能會想到,還要看工廠有多少原材料。但這都是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

市場經濟下,工廠一年能生產多少雙鞋子,決定條件是有多少訂單。

只要你的訂單足,廠房可以建工人可以招,材料不夠我可以高價去買。

但沒有訂單,哪怕我擁有全世界最勤勞的工人最先進的機器,哪怕我的庫房裡堆滿了材料,我也生產不了鞋子,因為生產了賣不出去,做一雙就虧一雙,你覺得工廠會開工嗎。沒人買就不會有生產。

這個問題算是最基礎的市場經濟科普,理解了這個問題,就能理解“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也能理解為什麼我們要幫其他國家。

這兩天各地都開始復工復產,很多人覺得,復工的關鍵是當地政府動作快慢,工廠主們動作快慢。實際上,復工的關鍵在於訂單需求,有了訂單,工廠才能復工,有動力復工。否則工人回來流水線也開不起來。甚至你可以理解為,只要老外們訂單的利潤足夠高,國內工廠完全可以一個車間請一個醫療團隊現場看著復工。


我國目前內需市場雖然在增長,但外部訂單依然是極重要一個部分,其他國家崩了沒消費沒訂單,我們一樣受影響。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句話真的不是空話~

此外,很多人覺得,國內疫情都沒結束缺物資,為什麼還要去援助國外呢?

也還是源於這個案例。


缺物資,本質還是一個訂單的問題,疫情一開始,缺相關醫療物資缺口罩,不是我們生產不了,而是平時沒有這麼大的需求,沒有訂單,工廠們自然就沒有生產,商家那裡也沒有儲備。而且缺物資這個事,不是說今天缺明天就能造的,比如簡單的一個口罩,就涉及到了製作工廠,還有上游的原材料,轉型生產是需要時間的。這導致了疫情一開始,口罩不夠用大家都短缺的情況。但隨著疫情發展,你會發現,各種工廠都開始轉型製造了。比如大家熟悉的格力,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還有各種大家不熟悉的央企,都開始產能全開造口罩了。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所以現在我們其實已經不太缺口罩了,缺的是別的醫療物資。

但一個問題來了,這麼多工廠改裝了流水線火力全開造口罩了,一天一億隻,兩週就全國人手一隻了,多餘的口罩怎麼辦呢?

這不是,就只能賣老外們了嗎。

所以,很多人高估了援助成本,其實沒你們想的那麼高~甚至搞不好還是賺的。

準確的說,當我們的口罩流水線開起來後,口罩的成本,已經不能用你腦海裡疫情開始時概念來算了。相當於用我們已經大規模生產的物資去給別人雪中送炭。

2 大國也要買菜


很多人都把國家關係看的太虛無,其實有些時候,和買菜也沒有區別~比如,某些新聞,你要連起來看。外交部9號回覆英國,前面先說了疫情,然後最後一段,畫風一轉,開始誇英國5G發展的好,採取了客觀公正的態度。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然後,11號~英國投票表示,我們允許華為有限參與5G建設呀!!!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你看,誇你客觀公正,就是希望你保持客觀公正。弦外之音,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覺得對英國的援助馬上要來了。


類似的是當年非洲修鐵路:

幫你修鐵路,沒錢怎麼辦?我借給你,

錢還不起怎麼辦?用礦山和資源來還。

路修好了,礦也給你蓋好了,你的工人拿了工資,有消費能力了,買的還是我們的小米華為中國製造。


一頓操作,國內過剩的水泥鋼鐵產能輸出了,礦產資源拿到了,錢還回到自己手上了。我們還有了自己的高科技企業,完成了產業升級~非洲國家也完成了基礎建設,可以開啟現代化生活。

當然,這個畢竟不是買菜,不會那麼明顯。所以很多人只看見了第一步,沒有看到後面的部分。就覺得你亂花錢,其實國與國直接很多事情,要當長期連載的連續劇看。和買菜真的沒區別。

這兩天的援助其實也還是這個理,目前總共有援助伊朗伊拉克日本韓國巴鐵意大利。


伊朗伊拉克,中東刺頭,不懼老美,既是我們重要的石油來源,也和我們有大量合作,很多基建都是我們修的,要幫吧。

日本韓國,東亞三國的愛恨情仇我就不科普了,文化同源,一衣帶水,而且日本前段時間還幫了我們,你不幫回去是說不過去的。

巴鐵,這個也不用說了。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意大利,但意大利是西方G7中最早響應一帶一路的。

所以啊,章小姐那句話總結的好,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小本本早給你全記好了。


網上有個段子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韓國: 我們的問題很嚴重啊思密達

中國:我們這就捐口罩!

日本:我們也嚴重啊,夥伴!

中國:我們這就捐試劑盒!

伊朗伊拉克:我們也很糟糕,嗨呀…

中國:我們這就捐物資!

意大利:我們的情況很可怕了

中國:我們這就分享救治經驗!


美國:噢,我的上帝,這次的簡直太糟糕了,你知道的

中國:鷹醬加油!!!

3 價值輸出


除了經濟賬和利益交換,很多人還忽略了一個事情。援助的行為,往往會帶著文化和價值觀輸出。其實,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個道理,全世界人都是認可的,援助後意大利人是領情的。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這是老百姓眼裡實實在在的感情,不因政黨輪換而變遷。

此外,就是價值觀方面的影響。

比如,這兩天經典的雙標慘案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為什麼紐約時報這樣的老媒體會出現雙標慘案?因為意大利學了中國的操作啊之前中國封城,吐槽影響個人自由,這個操作其實算是歐美媒體的常規操作。

但現在疫情來了,怎麼辦?老外也得治病啊,於是回頭去翻過往的成功經驗,結果一看,目前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的手段,全都是來自中國的,而且全都是全民口罩,封城,社區管制這樣高具中國特色的操作。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怎麼辦?你就說怎麼辦吧?我意大利,就是死,也不用你這套玩意!!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中國密集出手援助多國,援助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歐美國家長期以來,都可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東方,很多人從小接受的都是純自由主義的教育,所以在他們的價值觀裡,自然習慣性的排斥封城這樣集體主義色彩極濃的操作。他們可能也會習慣性的把中國的一切操作都帶上不好的想法。但隨著疫情,中國的援助團隊中國的專家把中國特色的方案和經驗帶去後,他們可能在使用後就會慢慢的發現,封城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進而就會開始思考,集體主義是否也有其道理呢?中國的很多作為,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就像改開之前,養三隻鴨子是社會主義,四隻就是萬惡的資本主義。但後來試了試呢?

別說了,真香~

最重要的是,中國援助了治療團隊和方案,意義不僅僅是帶來了一個簡單的方案而已而。

還意味著,你無法解決的問題,我能解決。


往小了說,我醫療水準比你高。

往大了說,這叫科技自信,制度自信

美國的股市,能夠有這麼高的估值,其實本身,並不是說它們真的值這麼多。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人們深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科技實力,最廣泛的影響力,可以解決所有的難題。而現在,一個大家都棘手的問題,美國還在焦頭爛額,中國一下解決了,甚至還能幫助別人解決。美股連續兩波熔斷,可能也有這個關係在內,很多人說了一堆石油,其實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技術問題無法擊穿市場,信心面被打擊到了才是原因。

信心看似一文不值,但也確實重若千鈞。

4 總之,對外援助不論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有意義,還是一個很好的樹立我們是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契機,同時還提高了「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在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度。

有人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甚至比大山還要高。

但小學課本早已告訴了你,

重要的不是山有多高,而是你有沒有一顆讓高山移動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