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最近看了兩部印象深刻的電影,都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

一部是《當幸福來敲門》,根據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里斯·加德納生平拍攝。講的是用盡自己的全部積蓄購買了高科技治療儀,卻因為賣不出去而導致自己瀕臨破產的落魄業務員克里斯·加德納,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在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被股票投資公司錄取了,併成為了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故事。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另一部是《何以為家》,講的是十二歲的少年贊恩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的故事,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但是卻在無力撫養孩子和給孩子們教育的情況下,依然不停的生孩子。作為家中長子的贊恩,弱小的肩膀承受了無數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時,他憤然離家出走。但是,生活並沒有眷顧他,他反而因為捅人被抓了起來。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雖然故事的背景不同,但是,很多人都會注意到:雖然都是貧困的家庭,但是克里斯·加德納的兒子和贊恩過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

克里斯·加德納的兒子在每個月150元的託兒所裡,而贊恩想去上學變成了一直奢侈,還要早上去學校讀書,下午到別人的店裡打工。

我個人覺得,這主要是由於父母造成的。

父母的成長環境不一樣

《當幸福來敲門》裡面,克里斯·加德納說:我活到28歲,才第一次見到了我的父親,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立下志願,我長大了,為人父以後,我會一直陪伴在我的孩子身邊。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而克里斯·加德納的妻子離開的時候,也想帶走小克,但因為克里斯·加德納的請求,她說:我相信你能照顧好小克,然後離開了。

對於小克的父母來說,小克從來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在不能保證自己的衣食住行的情況下,依然要帶在身邊、保證他的安全的孩子。

而贊恩的父親則說: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這怎麼是我的錯呢?我要是有選擇的餘地,我比你們做得還漂亮。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由此,可以看出兩點:一是他的父母,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第二就是他的父母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認為自己是被不懂事的孩子告上法庭,自己是無辜的。

但是,他們為什麼要不停的生孩子呢?

在贊恩說母親人家送來幾隻雞,你就把妹妹賣了的時候,他的母親並沒有覺得自己有錯,而是大罵他:你差點壞了我們家的好事。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這一點,足以說明,在他父母的眼中,女兒大了,就是要賣出去的(他們說的是嫁,但我覺得賣更合適),他們覺得,自己把孩子養這麼大,把她賣了,補貼家用,就是女兒唯一可以發揮的作用。

一對父母將自己的孩子當成寶,一對父母將自己的孩子視為賺錢的工具,給孩子的又怎麼可能是一模一樣的待遇呢?

父母的見識不一樣

在《當幸福來敲門》中,克里斯·加德納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這說明他本來是有一點資產的,雖然只讀到高中就輟學了,但是,他的見識明顯更高。

在去股票投資公司之前,他在售賣高價的高科技治療儀,接觸到的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生,也是社會上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人。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而他本人和妻子,也沒有無止境的生孩子,而是努力給唯一的孩子,提供經濟條件內相對更好的生活。在即使已經將賬單分期了的情況下,也在孩子的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個他心心念唸了很久的籃球。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但是在《何以為家》當中,贊恩的父母住在破爛的房子裡,他們採取的改變家庭經濟條件的措施,是不停的生孩子,然後不讓孩子上學,年紀大了的孩子去打工,去賣甜菜汁。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而年紀小的孩子,則由年紀大的孩子帶著,或者在家裡,東倒西歪。只要保證孩子還活著就行。

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讀書的時候,也是優先考慮孩子去學校了之後,學校能給孩子什麼東西,比如能不能帶回來棉被和食物。

為什麼要把10歲的妹妹嫁出去呢,他的父親是這樣說的:我們也是為了讓薩哈(贊恩的妹妹)過得更好,我什麼都給不了她,她跟著我們一點活路都沒有,在我們家裡,她連個睡覺的地方都難找。我們家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沒條件洗澡,也沒電視給她看。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為之後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以睡大床。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將孩子賣給別人,明知別人娶她,就是讓她儘快懷孕生孩子,還說是為了孩子好?結合之前的母親的行為,我們必須說,贊恩的父母,見識非常短。

而在薩哈去世之後,贊恩的母親高高興興地來高告訴贊恩:我又懷孕了,我準備叫這個孩子薩哈。

他們接觸到的,都是和他們一樣窮的人,也就意識不到生一堆孩子不如生一個孩子,給這個孩子更好的成長條件,讓他去讀書,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他們從未想過靠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讓孩子讀書之後找到更體面、更賺錢的工作,而是妄想通過嫁女兒收錢的形式,來改變自己家人的生活。

他們的見識,決定了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

也許會有人說,拋開成長環境和見識,社會也是一個很很重要的因素。那麼,就以電影中好心收留贊恩的拉希爾母女為例。

拉希爾是一個單親媽媽,而且沒有合法的身份。但是,她在上班的時候,帶著孩子,將孩子放到廁所裡,上班抽空去喂孩子,下班了又用小推車把孩子帶回家。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即使很窮,也買水給孩子洗澡,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給孩子買玩具,記得孩子的生日,並且從飯店帶回客人不要的蛋糕,給孩子過生日。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在同樣的社會條件下,在同樣的經濟條件下,她明明可以將這個孩子賣了,自己過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她將孩子視若珍寶,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即使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是黑戶,她依舊沒有放棄孩子。

貧窮並不是不給孩子教育的機會,不給孩子上學的機會,並且早早將孩子嫁給別人的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才是導致一個家庭繼續窮下去的原因。

父母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自己成年後對孩子的態度,而他們的見識,也決定了他們會給孩子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這也是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原因之一。

對比兩部電影中的孩子,小克無疑是幸福的,他的父親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他,把他當做自己繼續奮鬥的動力。而贊恩的父母則把孩子當成賺錢補貼家用的工具,嫁孩子的時候自我欺騙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實際上他們很清楚孩子嫁過去之後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從《當幸福來敲門》到《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劇

生而不養,才是貧困家庭對待孩子不同的最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