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四”在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很多東西都喜歡並列四個,比如四大發明,四書五經,四大天王,四庫全書,而中國的傳統名著本來是“七大名著”,後來也成為了“四大名著”,之所以有三本被刪掉,除了“四”的魔力之外,還因為其他三本和中國的傳統統治思想不符,所以被官方打壓了。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被刪掉的這三本書分別是《金瓶梅》《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這三本書為何被刪掉呢?

《金瓶梅》

《金瓶梅》是根據三個女主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個人各取了一個字而來,被列為明朝“四大奇書”之首。這本書的作者是蘭陵笑笑生,根據《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為題材創作的章回小說,描寫了奸商惡霸西門慶的發家史,以及他的好色史,借西門慶這個小家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政府的腐敗。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這本書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為它暴露出的社會問題太直接,太敏感,影響了封建政府的統治,另一方面,書中描寫了大量的男女間的“性”,這在當時的封建思想中格格不入不入。

毛澤東評價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揭露封建社會經濟生活的矛盾,揭露統治者和被壓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寫得很細緻的。”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帶領人民群眾翻身做主的人都認可了《金瓶梅》地位,可見封建政府為何要打壓了。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清代學者蒲松齡所著,描寫了各種離奇故事和狐鬼傳說,小時候看電視可沒少受到這些故事的驚嚇,但也看的津津有味。作者正是借這些故事抨擊了社會的黑暗,科舉的腐敗,政府的無能,體現出強烈的反抗思想。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這本書之所以被打壓是因為:

  • 一是這本書描寫的愛情故事都衝破了傳統的婚姻觀念,顛覆了大家的愛情觀,與傳統文化不符;
  • 二是嚴厲抨擊了腐朽的科舉制度,直接深刻描寫出科舉制對讀書人的摧殘。
  • 三是它含沙射影地揭露了封建統治的殘暴,對人民的壓迫,威脅了統治階級的利益。

近代文學家郭沫若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本書的影響之深可見一斑,難怪封建政府會嚴格打壓。

《儒林外傳》

《儒林外傳》代表了古代諷刺小說的巔峰,後人評價頗高,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對世界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與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相提並論。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我們所熟知的“范進中舉”就是出自《儒林外傳》,這個故事深刻諷刺了科舉制度死板和腐敗,書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都是通過這些小人物反映出社會問題。

古代“七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網友:社會需要和諧!

這本書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為它通過刻畫了很多深入人心的人物,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虛偽,對封建王朝的統治進行了深刻的嘲諷和抨擊;二是它開創了諷刺流派,產生了很多諷刺小說,對封建政府形象產生影響。

這三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書,不管是文學創作,人物描寫還是影響地位,都與四大名著不遑多讓,只是他們與四大名著來說,揭示的問題更直接更露骨。

從秦朝的“焚書坑儒”,到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後來的文字獄,封建政府對思想管理非常重視,這三本書自然也就只能在私下流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