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電商扶貧模式助推碭山縣精準脫貧

本報訊 近年來,碭山縣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助力精準脫貧。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電商企業1370餘家,農產品電商品牌1500多個,網店和微商5萬多家,10萬多人從事電商物流等相關產業,2019年全縣電商交易額達46.7億元,有效帶動1.33萬戶、2.6萬餘人擺脫貧困。碭山縣積極搶抓“互聯網+”機遇,堅持高位推動、頂層設計,依託水果產業優勢,借力農產品電商帶動,將電商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創造性打造了“七大”電商扶貧模式,探索了一條政府積極作為、群眾踴躍創業、企業自主轉型、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路徑。

堅持典型示範,打造“電商典型人物+產品+貧困戶”模式。碭山縣身殘志堅的電商創業典型李娟,患有脊髓空洞症,通過堅持用嘴咬著觸控筆在手機上進行微商銷售,不僅解決了自家的賣果難題,還幫助附近的農戶銷售酥梨8萬餘斤,先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自強模範”等。以她為引領,在碭山縣註冊成立了電商扶貧合作社,產品通過阿里魔豆媽媽公益官方店進行銷售。同時,碭山縣還成立了殘疾人電商協會,舉辦了2場殘疾人電商創業扶貧專題培訓班,共培訓362名殘疾人,通過弘揚李娟精神,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帶動郝蒙、唐懷智、陳永秋等113人走上了電商創業之路。

鼓勵龍頭帶動,打造“電商企業+村級黨組織+貧困戶”模式。碭山縣積極引導各電商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指導縣電商協會在全縣開展“一個電商一個村,精準幫扶助脫貧”活動,為電商企業與貧困村(社區)搭建對接平臺。通過原材料生產基地建設、吸收勞動力就業、“你種我銷、你養我賣”等方式開展精準幫扶。

創新經營方式,打造“電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碭山縣充分發揮合作社在電商精準扶貧中的輻射作用,通過拉動農產品收購價格、幫助貧困群眾開設網店、免費培訓、吸收貧困戶就業等方式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目前全縣共建立產業扶貧基地60個,資產收益扶貧帶動19582戶;18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覆蓋建檔立卡農戶7500戶。

精心搭建載體,打造“電商+村級扶貧驛站+貧困戶”模式。該縣積極打造集“電商運營、創業孵化、就業培訓、扶貧車間、產業基地、物流配送、便民服務”於一體的電商扶貧驛站,帶動貧困群眾發展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生態種植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加工、林下經濟、鄉村旅遊等產業,不僅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還有效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

吸引社會力量,打造“平臺+電商+貧困戶”模式。引進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參與碭山縣電商扶貧工作,同阿里巴巴脫貧基金簽訂合作協議,將碭山縣列入阿里巴巴全國十個重點合作的縣之一,在興農扶貧、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接。與蘇寧易購合作,將電商扶貧實訓店模式引入碭山縣,針對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核心的農村群體開展電子商務實用性培訓,培育更多農村電商實用人才,結合中華特色碭山館,打通碭山縣農特產品上行通道。藉助京東扶貧頻道,打造網絡銷售直通車,僅京東生鮮特產扶貧超級單品日一天,就銷售碭山皇冠梨147噸,全網排名第一。與新浪集團簽訂了“金梧桐縣域計劃”,在扶持縣域品牌、扶持新農人和扶持扶貧正能量內容傳播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強化黨建引領,打造“黨建+電商+貧困戶”模式。碭山縣大力實施“黨旗領航 電商扶貧”工程,健全黨建引領電商扶貧責任體系,將鎮村黨組織服務電商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列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目標考核,通過教育培訓、聯繫幫扶、打造品牌、典型帶動等形式,實現了“支部引領、產業支撐、電商帶動、貧困戶脫貧”目標。

發展網紅經濟,打造“媒體公眾(明星網紅)+產品+電商+貧困戶”模式。2018年7月,由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指導,碭山縣人民政府、《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的“我為貧困縣代言”——碭山縣黃桃推介會暨扶貧優選上線啟動儀式在碭山縣成功舉行,由表演藝術家李玉剛為碭山代言,本次扶貧優選活動共銷售黃桃70餘萬件,共400餘萬斤,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下一步,碭山縣將以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升級版為抓手,推動電子商務和特色農業、旅遊體育、民俗文化等碭山優勢產業有機融合,鞏固提升電商扶貧成果,為實現鄉村振興添翼助力。 (本報記者 路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