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多讀歷史,能夠舉一反三,就可前知過去,後知未來


《論語別裁》:多讀歷史,能夠舉一反三,就可前知過去,後知未來

為紀念南師誕辰,老古文化推出【紀念南師誕辰公益活動】每月一本書,老古文化邀您共讀南師經典活動。活動期間,“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每月將有一本南懷瑾老師著述的有聲書免費播放,用戶可登錄“老古書屋”線上平臺免費收聽,並通過每日讀書打卡,與其他書友共讀好書。


千古艱難唯一死


刺激和誘導的教育法


孔子的學費問題


道德仁藝


夢中的憂樂


今日內容


精彩摘錄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怕亡國,因為亡國可以復國。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就能把國家光復回來,沒有什麼可怕。尤其我們這個民族與眾不同,歷史上已經有好多次復國的經驗,就是因為我們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國雖亡而文化猶存。最怕是把自己文化的根挖斷了,就會陷於萬劫不復。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假如有人問,孔子的學術思想真正要講的是什麼?可以大膽地引用這四句話作答,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說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這四點。

人生對於道、德、仁、藝這四種文化思想上修養的要點都要懂。這四個重點的前一半志於道,據於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於仁,遊於藝作為生活處世的準繩,是他全部的原則,同時告訴每個人,具備這些要點,才叫學問。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以前中國的教育制度,師生之間,如父子兄弟,負一輩子的責任。

現在這個責任沒有了,知識成了貨品,與我們原來的教育制度、教育精神不同。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所說教學的原則,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發憤,非要有堅強的求知心,才能啟發出他本有的智慧來。

第二就是引起他的懷疑。孔子所謂當仁不讓於師,韓昌黎所謂:師不必賢於弟子。老師不一定完全是對的,不是光靠服從接受便行,如果呆板的接受,學問會越來越差的。多懷疑就自然會去研究,發就是研究。

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激發他憤、悱的求知慾。

瞭解前代的事情,和現在的事情原則差不多,道理是一樣,只是發生的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現象兩樣而已。所以多讀歷史,能夠舉一反三,就可前知過去,後知未來。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路這樣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學問中,智、仁、勇三個字是相連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開的。

孔子說,一個統帥的修養,一定要做到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所謂臨事而懼,並不是怕事,而是說任何一件事到手上,開始時就是怕會失敗,所以要考慮周詳,不自作聰明;到事情終於來了,則好謀而成,不怕了,必須用智慧,各方面都設想周到,促其成功,這才是統御人才的基本修養。


老古書屋是“書香中國 經典世界”的重要項目,老古文化聯合光華教育基金、中國文化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致力於將其打造為傳承經典文化的終身大學。老古書屋採用會員制,會員可免費收看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所有內容。快來一起追南師的新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