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說起"琴"(今名"古琴"),您腦海裡首先閃現的是什麼?琴棋書畫?還是琴瑟合鳴?是08奧運開幕式上《太古遺音》的古樸蒼勁,還是電影《英雄》裡盲人琴師的碎玉錯金?短時間裡,你可能無法窮盡"琴"的諸般形象和感覺,但如果您聽過琴,卻肯定會為它的清雅所動。"清琴入性靈",琴的清音可使人純粹靈魂,淨化身心。

2003年,繼崑曲之後,中國的古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名錄。由是開始,本來冷門的古琴,很快熱遍全國,迎來了其發展史上多彩的春天。作為人類共同的歷史遺產,古琴擁有其它樂器所不具備的完備體系和理論,從上古一直傳到今天,幾千年來從未中斷。而作為詩的國度,"琴"在我國的詩歌傳統裡,也一直未曾缺席,一直落落獨立,千年彪炳。

作為“琴詩”系列的首篇,我們先來看看先秦詩歌中與"琴"相關的詞句。

《孔子家語·辨樂解》說:"昔者帝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昔者舜鼓五絃,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史記·樂書》也記載:"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驤心,故天下治也。" 《南風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帝舜心心念唸的都是萬方子民,他希望子民們乘這南風心情舒暢,忘卻生活之艱辛煩惱,乘這南風之時,耕織稼穡,以獲得豐收和財富。一帝、一琴、一詩,從源頭上,便確立了琴之獨特,不與它器同。


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舜帝手撫五絃琴雕像


三代之事,距今估摸已有5000餘年,大率傳說多過事實。至西周時,五絃琴由文王加一弦,武王復加一弦,遂成七絃琴。春秋時,天下迎來大變革時期,文化思想空前繁盛起來,諸子百家,爭鳴並起,群雄逐鹿,樂壞禮崩,古琴也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期。

作為記錄西周至春秋時期多維生活風貌的《詩經》,其中有很多處關於琴的詩句。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關睢》),這兩句表達君子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即擬通過琴瑟美好聲音的力量打動美麗的女性,以實現雙方的情感溝通。"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鄭風·女曰雞鳴》),則表達女性自己對婚姻生活的祝福,借琴瑟的和諧來比喻夫妻生活的和美協調。 "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小雅·鹿鳴》),形容宴會時賓主和諧歡快的氛圍;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棠棣》),形容夫妻之間情誼深厚,渲染了舉行家宴時兄弟妯娌和睦相處的歡樂場面和美好氣氛。


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詩經中有不少關於琴的詩句


而"琴瑟擊鼓,以御田祖"(《小雅·甫田》),則表現了農民祭祀時的場景,這詩後兩句為"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可見祭祀時同時兼顧祈雨,即祭祀的目的是希望實現風調雨順。琴在這裡,承擔的是祭祀者和神明之間的媒介,承擔著人神之間交流溝通的橋樑作用。


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琴蕭合奏


先秦時期,琴樂獲得了很大發展。知名琴家包括師曠、孔子、連成、伯牙等人,著名琴曲包括孔子《幽蘭》、師曠《陽春》、《白雪》、伯牙《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發展到這個階段,已能表現出一定的藝術水準。在日常生活中琴也被廣泛應用,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家常日用,都有琴的身影,琴樂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幽蘭獨處世外


帶您領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古琴”之詩(先秦)

高山流水


琴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寄託。《禮記·曲禮下》有句雲"士無故不撤琴瑟",表明琴對於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重要性,和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其清、和、淡、雅的獨特品質寄寓了士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情操和處世心態,對他們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