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的方案真的可行吗?为什么?

首先答案是:绝对可行的!

“红旗河”工程概述,预计全长6188公里,落差1258米,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采取自流措施,一条主线、三条支线。

具体方案如下: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取水,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后沿青藏高原边缘穿横断山脉,经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渭水等, 通过明渠、隧道、水库将河流相连,到达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河西走廊、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经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新疆和田、喀什等地区。三条支线分别是是通过延安河向陕北供水、漠北河向北京密云水库供水、春风河向吐鲁番盆地供水等,以达到缓解西北、华北等地区旱情,促进当地工业农业发展为目的。

红旗河这项工程将耗资巨大,有专家推测将达1万亿元左右;至少10倍于三峡工程。

红旗河贯通后,进入新疆的河水可以达到每年700—1000亿立方。借助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包括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与航运、国土利用等综合效益,可以根本扭转西部缺水局面,一举解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就业稳定问题等。红旗河一旦完工,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有可能开发出8亿亩沙漠土地。仅此一项,完全有可能提前若干年把我国的GDP上升到100万亿级别台阶以上。



“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



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仅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量的21%,将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光照充足,可根据需要设置大量支线,工程实施后,将形成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并产生累积效应,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惠及更多地区,方案还设计了3条主要支线。

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红旗河”的三条主要支线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使得在保证坡降的前提下,能够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优势,有能力将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干旱区域。


无论从方案的设计性和可行性,生态性等种种方面,此方案我个人认为都是可行的,都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工程,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