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管理應哪些方面進行規範?

努力就好


其實規範化管理很簡單,只要把握一下幾點,包你沒問題。

1、抓好種薯基地建設  建立一定規模的馬鈴薯莖尖脫毒室、防蟲網棚用於生產原原種和原種,成規模,集中成片建立一級、二級原種基地和生產種薯基地。A、加速加工品種的引進及新品種的篩選。優質品種是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基礎。目前生產上主栽品種均以糧菜兼用型,且高產、優質品種少,加工型品種更是缺乏,品種花色單一。特別要引進適合各種深加工的專用型品種,達到多花色、多品種、多用途的目的,為馬鈴薯產業化的持續以展不斷提供品種支撐。針對我縣特點,新品種主要指標要求抗旱、抗病外,還必須要求各用途品種符合以下要求:澱粉加工型品種的薯塊澱粉含量18%以上;全粉加工型品種的薯塊幹物質含量24%以上,還原糖0.3%以下並耐低溫糖化,薯肉白色,芽眼淺;油炸薯條、薯條加工型品種的薯塊圓形、長橢圓形、芽眼極淺,幹物質含量22---25%,還原糖含量0.25%以下並耐低溫糖化,食味優良;鮮薯出口型品種的薯形圓或橢圓,芽眼淺,表皮光滑,黃肉,大中薯率80%以上,食味優良。B、微型脫毒種薯╔·產基地及各級優質種薯生產基地建設。進行微型脫毒種薯工廠化生產、規模化生產是脫毒種薯能否大面積推廣的關鍵。目前我縣馬鈴薯原原種是多外地調進,規模小,成本高,對外依附性強,只能按別人生產的東西確定種植品種、面積,品種結構不盡合理,給馬鈴薯產業化開發產生了致命缺點。因此,在不斷引進新品種的基礎上,進行工廠化生產原原種,統一生產標準、產品商標,使微型薯生產規範化、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 

 按照專用型品種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建立多用途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完善種薯生產體系,區域種植,相對集中,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作好田間記載、鑑定、定級和銷售,完成優質原原種、原種、一級原種、二級原種及一級良種的生產。C、加強監測體系建設。病蟲、質量的監測是生產優質馬鈴薯脫毒種薯的保障。應嚴格按照《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種薯生產的全程監控,從新品種引進、微型薯生產、各級種薯生產均要嚴格把關,逐步實現種薯生產標準化、種薯質量證書化、種薯管理規範化、種薯經營專業化、檢測監督制度化

2、建立優質專用薯(商品薯)基地按照飼用、菜用、食用、加工、出境等用途的不同,從品種選用,播種時間,採收標準,種植規範上均要嚴格要求,成規模建立專用薯生產基地。3、建立馬鈴薯種薯營銷體系市場是引導馬鈴薯產業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


多多圖說


馬鈴薯標準化生產體系包括馬鈴薯品種的標準化、生產環境 的標準化、種薯繁育的標準化、生產管理的標準化和採後保鮮貯運 加工的標準化等幾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