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发展的反应

很多文章都在讲美国、苏联及其他国家对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有多么惊讶,反应有多么激烈。实际上,美国早就知道中国在研发原子弹,并对如何应对中国的核战略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没有付诸实施。

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发展的反应

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国务卿迪安腊斯克

1960年底,中国的核开发引起了美国的关注,中情局在情报评估中说,中国最早可能在1963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空军参谋长戈哈特也提醒说,中国大概在五到十年内拥有洲际导弹,为此要制定针对中国的战略方案。在这些预言的前提下,戈哈特提出,要将印度作为中国的对抗力量,向印度进行核扩散,援助印度的核武器开发对抗中国。但是,当时美国总的核政策是不扩散政策,因此该方案没有通过。

1963年,国务院和军方都提出联合苏联以抑制中国的核开发。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在进行《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因此,国防部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如何才能使中国加入该条约进行探讨。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宣传鼓吹,外交压力,经济制裁等“间接行动”,对中国进行领空侦察,派遣间谍,海上封锁,对中国核设施进行空袭等直接活动。但最后的结论是,这些措施无法保证中国加入《禁止核试验条约》,美苏合作才是最佳方案。然而,当美国向苏联提出美苏共同阻止中国核试验的意见后,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表示苏联对此并不感兴趣。所以,该策略没有成功。

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发展的反应

多勃雷宁,担任驻美大使25年

当时,蒋介石一直在积极谋划反攻大陆并要求得到美国的支持,但是美国国务院你认为,一旦台湾进攻大陆,中苏之间会立刻和解。这与美国把中苏之间的任何不和利用到美国的战略中的策略不符。因此,当蒋经国访美要求得到美国对台湾进攻大陆的支持时,美国向蒋经国传达了中苏和解的看法。肯尼迪也拒绝在对中国的情报不充分的情况下反攻大陆,同时要求台湾进行周密计划,搜集中国大陆的情报。可见,美国并不想利用台湾来破环中国的核设施,认为这是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963年11月,在肯尼迪被暗杀之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出了一项非常规作战计划——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轰炸。然而,包括国务卿腊斯克在内的高层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政治成本过高,轰炸只能推迟,并不能阻止中国进行核试验。另外,1964年要进行选举,约翰逊必须要给人们留一个好印象。再就是,当时美国已经认识美国迟早要承认中国,因此轰炸核设施没有好处。第三点,当时美国正在逐步扩大对北越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轰炸中国的核设施还很有可能导致与中国的直接对抗。所以,最终美国并没有对中国核设施进行轰炸。

总而言之,虽然美国对中国的核开发进程评估产生了一系列错误,但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肯定会成为核大国是没有异议的,在此情况下美国并没有采取措施阻止中国的核开发,而更加注重于扩大中苏之间的裂痕,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大。不得不说,美国的目标是部分实现了的。

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发展的反应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