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1949年,中國歷史上進入了一個前無古人的階段,因為這一年,人民政權誕生了。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五千年來,產生的大大小小的政權不計其數,但是在人民政權誕生之前,這些政權都陷入了這樣的怪圈循環中:先是政權建立者聲稱均田免稅,但是隨著政權建立後,新政權的掌控者就和之前的政權掌控者一樣,開始沉迷於享樂。歷史上,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被視為這種政權的典型。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唯獨人民政府打破了這個循環,而開國少將甘祖昌將軍,就是這種現象的典範:新中國成立後,甘祖昌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之後,甘祖昌選擇回江西老家務農。這一番操作,讓知道情況的網友覺得老將軍這樣做真是“使不得”。

甘祖昌之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後,選擇回家務農擔任農民將軍,這其中原因何在?小編覺得,這要從甘祖昌小時候說起。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軍旅生涯

當時是大清國光緒三十一年(西曆1905年)。這一年的春季,江西省蓮花縣的一個農民家庭裡新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甘祖昌。生於貧農家庭的甘祖昌,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得參與家裡田間地頭的勞作。倘若甘祖昌不是生在那個大風暴、大變革時代到來的前夜,誰也說不好甘祖昌的未來會咋樣。而甘祖昌很有幸,生在這個大變革的前夜。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民國九年(西曆1920年),五四運動的餘波波及到了甘祖昌的老家,十五歲的甘祖昌接觸到了新的思想,並在其後參與了我黨的一些外圍組織。這個決定,影響了甘祖昌一輩子。

隨著甘祖昌和我黨的接觸,逐漸的,甘祖昌陸續學會了用先進思想來武裝頭腦。

民國十六年,國共之間反目,甘祖昌在這一年,正式加入我黨,成為了我黨的一名成員,並在之後參加了紅軍。並在民國二十三年,參與了長征,之後,甘祖昌從始至終為革命事業、新中國的建立而奮鬥,最終,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放棄高位

自古以來出身草根的人,一旦依靠奮鬥居於高位,對高位往往有不捨的心理。但是,甘祖昌作為一個有著先進思想的人,他沒有這樣,而是在1957年,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這選擇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在世界歷史上都屬於罕見:那就是甘祖昌向上級請示,希望可以辭職回家做農民。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其實這樣的決定在當時的解放軍裡都是很少見的。於是,當時的領袖感到十分欣慰,給甘祖昌很高讚揚,並批准了甘祖昌的申請,就這樣,甘祖昌的軍旅生涯結束了——這一年,甘祖昌已經五十二歲了。

將軍農民

甘祖昌回鄉的時候,只帶了八個木頭籠子回江西。這木頭籠子裡當然不是什麼值錢的物品,不過,卻被甘將軍視為珍寶。

這是甘將軍在新疆工作的時候,在新疆購置來的禽畜的良種。甘將軍這一生走南闖北,見過許多大世面。他知道,農民想要過上好日子,光勤勞沒有,光推翻剝削階級,也只能勉強脫貧,唯獨懂得技巧經營,才能實現致富。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而技巧經營,當然指的是因地制宜,結合各地的情況,進行組合經營。甘祖昌覺得,在自己江西老家,農民光靠種糧食還是遠遠不足的,一方面要做好和農業相關的基建,給農業生產以保障,另一方面則要盡力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多方面經營,給農民創收增加進項。

因此甘祖昌考慮,把新疆的優質禽畜品種帶到江西老家,而後帶領家鄉的鄉親們發展養殖業。這樣,等於讓農民兄弟又多了一項收入。

不過,甘祖昌雖然主張讓鄉親們搞養殖業,但卻並非是讓鄉親們輕視種植業。甘祖昌認為,種植業和養殖業都要發展,一樣都不能偏廢。並且,還要不斷提高種植業的產量。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甘祖昌在家鄉對鄉親們提到提高種植業產量這一點,這讓很多鄉民不理解。鄉民們認為:這一畝地產多少糧食,自古以來都是如此,難不成甘祖昌還能變出土地讓農民擴張種植不成?

甘祖昌對這些質疑只是笑笑:當年,國民黨大軍圍困陝北,打算封鎖陝北的經濟,迫使延安方面不戰自降。而延安方面及時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南泥灣大生產。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甘祖昌參加過南泥灣大生產,甘祖昌在南泥灣生產中意識到,農耕生產不能因循守舊。比如南泥灣那樣的不毛之地,只要改造得當,其糧食產量,一樣可以滿足邊區政府和人民的開銷,讓延安成為當時全中國為數不多的一個人民都能吃飽飯的地方之一。江西老家的農耕條件再差,總不會還不如陝北的條件吧?

因此甘祖昌針對老家的農耕情況進行了調研,很快甘祖昌發現了問題:將軍的老家的特徵是,大片土地是冷漿田,這種冷漿田會導致糧食產量難以提高,因此,甘祖昌親自帶領鄉民,經過五個年頭的時間,改造了冷漿田——自從冷漿田被改造好以後,當地農耕產量,每畝地有了二倍的提高。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1986年3月,甘祖昌在家鄉去世,這期間,甘祖昌在家鄉帶領鄉親們從事農耕生產近三十年。在這三十年時間裡,甘祖昌謝絕了人民政府給他的待遇,堅持帶著鄉親們從事農耕生產,並且,在農耕生產的空閒,還不忘堅持帶著鄉親們進行基建活動:包括修建水庫、水渠,架設橋樑,並且還建設了四座水電站。在甘祖昌的帶領下,其家鄉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

將軍遺產

甘祖昌去世後,留下的遺產只有一個鐵盒子。這個盒子裡沒有別的,只有三枚勳章——這還是甘祖昌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時候獲得的。

放棄高位,開國少將甘祖昌回老家當農民,這才是人民最好的忠僕

甘祖昌童年在貧寒中長大,在獲得地位和榮譽後,他沒有留戀這些,而是想起了當年參加革命的初心,這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精神,值得全人類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