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灰磚青瓦,燈籠結綵,漢口裡,在武漢園博園的東門建起,跟隨歷史的腳步,對武漢不離不棄,逐漸發展成為武漢最具代表的歷史文化街。

漢口裡自19世紀末一直伴隨著武漢人民的生活,是武漢歷史變革的一個縮影。漢口裡既有西方低層聯排式住宅的特點,又有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建築的特色,紅而不豔。

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漢口裡不擁擠,相反,它是空曠的。引入眼簾的是灰白地磚整齊鋪排,猶如另一種形式的紅毯莊嚴迎接遠道而來的貴賓。

旁邊的樹木不高,似乎害怕遮掩恢弘建築一絲絲的古派,參差疊錯,又不失一抹蔥綠的生機。

綠色的瓦片,魚鱗般排布。用黃色漆刷的高柱,匾額上金鑄斑駁的大字,都在展現著當日的金碧輝煌,歷史重影。

龐大的灰色建築,別具一格的牛角簷邊,背後高大的後牆,如屏障般誤導人們它的簡單。其實,當穿過那一道牆,別有洞天,真實淳樸的圖景,令人流連忘返。


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漢口裡有一個城市故事館,有民居、文化、西洋、傳統商業和金融行業五個故事板塊。

它像是一個時空隧道,吸引遊客放緩腳步,踏入古往今來。城市故事館猶如一個白髮蒼蒼,手提菸袋的老者,坐在青石板路邊,給過道的遊客沙啞地講著屬於武漢的故事。

再往裡,有一座關於協天大帝的寺廟。傳說協天大帝有鎮疫作用,因而往日這裡梵香縷縷,人影交錯。

自清朝開始,這座寺廟便守護這裡,來往虔誠的人們屏氣神凝,手持焚香,腳步輕輕,為來日祈禱。彷彿過往歷史的人們善意的累積,武漢這座古城,歷經苦難而不倒。

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接著,便是商業文化街,一個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青石路。

街邊佈滿了楚國商業風範的店鋪。坐在路邊,來一碗熱騰騰,香味四溢的熱乾麵,望著木窗的鏤空繁瑣的雕花,欣賞陳舊而又不失雅緻的茶桌,聽著老人爽朗的笑聲,好不快活。

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而最讓人回味的,應該就是“汪玉霞”了吧,這個陪伴了老街281年,把歷史做進味蕾的老店。乾隆時期,從安徽來漢做茶葉生意的汪士良和妾蔡玉霞樹起了汪玉霞招牌,從此,便成為武漢人民心中不可磨滅的愛戀。

每值中秋時期,花樓街的汪玉霞門前總有人排長隊買月餅。尤其是蔥酥口味的,還有鹼酥餅也是一絕。

中間淡出20多年的老字號,汪玉霞又在青年路開了一家店,酥糖、酥京果、鹼酥餅、綠豆糕、芝麻糕、月餅,還是原來的味道。


最能感受漢口文化的1處景點,與園博園一牆之隔,可惜沒人來玩

微風吹,青草蕩,窗欞吱呀響,歷史悠悠刻。感受商業與古文化的碰撞,它雖已經褪去了表面的浮華,但沉澱卻最使人迴腸。

收拾心情,輕踩凹凸青板,身臨其中,或許,歷史的遺珠,文化的結晶,會讓人不禁感嘆:漢口裡,這真是個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