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之森》—這樣的相遇已足夠溫柔


《螢火之森》—這樣的相遇已足夠溫柔


每次讀完一本書,都彷彿像是要和一個頗有好感並且相談甚歡的朋友不得不說再見一樣,而這個再見的含義,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都明白,下次再見,不會再有初次認識時的感覺了,更大的可能是我們不會再有見面的機會了,即使偶爾還是會和其他人提到他的名字,或者用一些代詞去代指,講一些似乎真的存在過的他留給自己的意義,不過也只是“僅此而已”。可還是,忍不住的往後翻,生怕擱置著,就連認識的機會都給弄丟了,連甚歡的短暫交談的機會都弄丟了。

大部分時間裡我不是個合群的人,顯得有些孤僻,和其他人格格不入。而又有許多時間裡,我是能感覺到有朋友、有同類、有親人的愛及惺惺相惜的,我心裡住著一個冰冷的世界,可我不厭其煩地固執地尋覓著也記錄著一些溫暖的、溫柔的、動人的瞬間,某些人,某些事物,某些存在或不存在的神秘物質。

我有關係很好的朋友,我喜歡和他們的相處模式,彼此之間,寵著,任性著,理解著,尊重著,支持著,陪伴著,最重要的一點是給足了對方空間——實實在在的空間和虛擬的卻也尤為重要的對對方可見的那個空間。

我不確定他們是否也是那本總有一天會被翻到最後一頁的書,但我很能確定與他們相識是我做過的為數不多的稱得上有意義的事。

昨夜看了《螢火之森》,六歲的她因為迷路遇到了那個不能觸碰人類的他,他用一根木棍牽引著她走出迷途。她一句明天還來,他便在那裡等著,每一天都如此。

從此女孩“翹首以盼”著每一個可以去爺爺家度過暑假的夏天。她一點點長大,而他一直保持著初見時的模樣。直到最後,無意碰到人類小孩的時候,他們才終於有了短暫的相擁。在此之前,他摘下自己一直戴著的面具,戴在她臉上,然後在面具上印上了自己的吻。

他消失的時候,我驚訝於自己淚點如此低的人竟然沒哭,並非不感動,並非不惋惜,好像是見過、聽聞過太多的生離死別,越來越能接受那些各有不同的對故事結局的安排,也包括各種命運所開的玩笑。

於我來說,他們這樣的結局,也挺美好的。美好之處在於——總有一個人在老地方等著自己,總有一個人守著彼此之間的約定。想見一個人的時候,他也想見自己,想擁抱一個人的時候,他也想擁抱自己,喜歡著對方,對方也正好喜歡著自己。

這樣的相遇,已經足夠溫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