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近10萬噸農副產品“滯銷”變“暢銷”

在這個被疫情擾亂的春天,長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籃子”——和縣,5萬畝大棚裡的10萬噸辣椒紅了,3萬戶菜農的眼眶也跟著紅了。封路、封關、市場關閉……眼見辣椒就要爛在田裡,他們的心裡滿是“椒急”。

採購就是公益,消費就是善舉。為幫助菜農解決滯銷難題,和縣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主動當起“推銷員”,帶頭在朋友圈替菜農推銷辣椒。由此發端,從鄉鎮到縣區,再到市域乃至全國,一張囊括了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團體、商會、各界人士的辣椒銷售大網就此鋪開。

2月8日,馬鞍山日報社微信群裡“紅椒滯銷”的消息引起全市上下的關注。隨後,一條條帶著愛心、溫暖的求援微信、電話在城市擴散。黨媒“牽線”,大潤發、徽潤超市、夢都雨山湖等企業紛紛伸出援手,一批批紅椒於2月10日起陸續從田頭走進商超。

北京、上海、廣州、合肥、南京、馬鞍山等各地和縣商會也行動起來;生鮮電商、超市、農貿市場及批發的會員企業充分發揮優勢,將和縣辣椒“端”上貨架……

辣椒銷售的“朋友圈”還在繼續擴大。3月8日,華潤蘇果、大潤發花山及雨山店、徽潤超市、馬鋼力生公司、馬鞍山市港口餐飲有限公司6家超市、餐飲企業來到貧困村和縣腰埠村,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採購了1.6萬斤紅辣椒。

3月12日,由市商務局牽頭,市直機關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總工會等單位聯合向全市發出“消費扶貧愛心助力”活動倡議,號召廣大幹部職工自願認購和縣滯銷蔬菜。僅5天時間就認購了包括紅椒在內的蔬菜4359箱,總金額達11.5萬元。

“目前,滯銷辣椒已銷售了數萬噸,還有6000畝、約1萬噸的辣椒在田保鮮,可保留至4月底。”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衛兵表示,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復甦,對在田保鮮的辣椒需求將會逐漸增大,菜農們提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一場滯銷紅椒的突圍戰結束。

不只是紅椒,還有籠裡的雞鴨、塘裡的魚蟹......農副產品的滯銷,愁的是規模生產的帶貧主體、自種自養的貧困農民,傷的是產業扶貧的後勁、發家致富的決心。

對此,我市精準摸排帶貧主體、貧困戶滯銷農產品數量,積極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以電商扶貧、以購代捐等模式,通過“暖心吆喝+愛心認購”,幫助銷售滯銷農副產品,保障貧困戶和帶貧主體收益。

定點幫扶購一批。3月30日上午,含山縣昭關鎮大宣村一批價值1.5萬元的農副產品打包結束,即將發往結對幫扶該村的市委黨校,其中包括糧油、畜禽、雞蛋和水產等貧困戶農產品。我市充分發揮定點幫扶體系作用,由市領導、市直單位、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村,每月集中開展一次採購農副產品活動,助力解決貧困戶“銷售難”。

搭建平臺銷一批。在含山縣陶廠鎮司徒村,工作人員點開淘寶店鋪“含山縣司徒農特產”、微信公眾號“安徽司徒村農特產品銷售”的後臺,一個個訂單接連而來,司徒粉絲、含山大米等當地品牌備受青睞。一直以來,我市不斷完善電商銷售模式,建立28個扶貧電商平臺,讓貧困戶的“土貨”通過互聯網成為市民餐桌上的“香餑餑”。

社會扶貧售一批。打好“感情牌”,幫扶幹部藉助朋友圈幫助貧困戶推銷農產品;打好“鄉情牌”,藉助各地“馬鞍山商會”,讓家鄉土特產在其他城市裡紮根;打好“愛心牌”,開展“消費扶貧+送溫暖”活動。“看到當地為菜農找銷路,我很感動。和縣辣椒品質不錯,我想盡一份力。”安徽康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江紅不僅購買了近7噸辣椒,還向兩家大型超市推薦銷售了8噸。

目前,在消費扶貧的拉動下,我市累計銷售紅辣椒、瓜蔞子、畜禽、水產等農副產品9.57萬噸,銷售額3.02億元,全市貧困村、貧困戶農副產品實現動態清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