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臺釣相對於傳統釣是靈敏了很多,但這個靈敏也會讓你傷透腦筋的,我不知道我是否說得對,也不知道各位釣兄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反正我面對那時而狂舞、時而木立、時而輕顫等等類型的漂相,常常一籌莫展,每每提竿卻無魚,弄得自己不勝其煩。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雙鉤懸墜釣法使用靈敏的豎立浮漂鉤餌輕觸底或離底施釣,有口無語就成了常有的現象,大部分釣友都會認為是小雜魚鬧窩,無法正常吞餌造成的原因,故此也就不會太在意這些頻頻出現的空竿現象,今天我憑藉個人實戰的總結,詮釋一下這個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原因。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一、鉤

理論上來說,釣大魚用大鉤,釣小魚用小鉤。但是,實際的釣場環境千差萬別,特別是野釣,初到一個地方時,不太瞭解本地水庫、池塘,魚的大小,或者是習慣使然,有時用的鉤子大了點。釣一二兩的小鯽魚用5、6號的伊勢尼鉤子。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鉤過大,餌吃不進口,魚兒只有吃食的動作,卻吞不下鉤,必然就浮漂有信號而釣不上魚了。所以,釣魚時,應當先了解一下水域的鯽魚的大小,使用合適的魚鉤。二兩以下的鯽魚用千秋1號、2號袖、伊豆1號就可以了,二兩以上一斤以下的鯽魚用3號、4號袖,或者伊豆3號就行。反之,鉤過小,經常遇到提竿有頓挫感,但提不上魚,刺魚不深,或被拉直,都會造成跑魚。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二、線

1、主線:不符魚情、水情,比重大的主線下沉到位後,由於比重大會把浮標下拉一~二目,破壞了浮標的準確性,即而出現假信號。主線過粗過硬隱蔽性就差,水阻就大,易吸水,切水性穩定性都差,與子線的配合也差。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空竿現象。

解決方法:一般來說,釣鯽魚的主線,0.3~1.5#,釣混養1~3#,要注意的是,細線配大漂行,粗線配小漂不好。漂小配線過粗,會由於配鉛墜不夠,線在水中的張力和浮沒法克服,會導致找底不準和信號混亂。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2、子線:子線過粗目標大容易引起魚的警覺。子線過硬魚吸食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魚訊而空竿。

解決方法:底釣200~300克的鯽魚,我們一般用0.4#子線,長度12~15cm。如果是冬天,慢魚,氣壓低悶熱天,那就要考慮選擇偏軟的子線了,長度可加大到18cm甚至20cm,號數可減到0.3和0.2的優質子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大釣餌的擺幅,刺激魚索餌的積極性。同時,軟子線也讓餌更容易入口。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三、餌

1、拉餌的絲過長,魚鉤的殘留物就多,直接影響刺魚。拉絲粉放得過多,餌料不成團,子線和鉤柄上會附有小絲團,魚爾爭吃,有魚訊而不中鉤。

對策:非商品餌,以顆粒餌為例,大概要用拉絲粉20~25%左右,具體的得看顆粒的粗細,水也一樣,你得多試試幾次配餌才知道你的餌是大吸水還是小吸水。一般來說配拉餌寧可水分過量也不要水不足,所以不用怕餌太稀,很多時候餌吸水完畢還發現餌太乾燥了,不停補水。

至於商品餌含拉絲粉的,最多再加5%--10%足矣,太多了就死了。箇中經驗多多自己體會,多試餌才得出適合自己的。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2、餌拌得過硬、過粘。一個又硬又粘的餌團,鉤的穿透性就會更差,即使魚已將鉤餌吸入口腔,提竿時,鉤餌會迅速從其口腔中滑脫出來,有標訊而無魚。

對策:用面料做釣餌時,應將配製的麵糰反覆搓揉,使其彈性和韌性達到最佳狀態。其軟硬程度好比人的耳垂一樣柔軟。

3、餌過於鬆散。過於鬆散鉤上無餌,魚引了一窩也沒用。偶爾標有訊號,也是魚多撞線,碰釣組造成的,這樣魚是釣不到的。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對策:餌的大小剛剛包好鉤子,在掛餌的時候不能用力的將餌捏在鉤子上,那樣影響餌料的霧化。正確的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大拇指捏一塊餌料,後將餌料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中間,然後拿過鉤子,稍稍用力一拉,大拇指輕輕地搓一下。搓的時候應該搓接近鉤柄的位置,稍稍固定即可,讓餌料在鉤子上的狀態為三角形,底部比較鬆散,便於魚的吸食。

4、活餌掛的太長。活餌掛的長魚咬餌,拖餌而咬不到鉤,有魚訊也是空竿。

對策:以蚯蚓做釣餌為例,垂釣前摸清釣場的魚情,根據魚的大小確定用餌量。如大魚多時,應相對用粗一些的蚯蚓掛鉤;如小魚多時,應用細紅蚯蚓掛鉤。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四、竿

1、選竿,選擇性的用竿要根據水的深淺,魚的大小和上魚的快慢,來選擇粗細即軟硬度不同的釣竿。如:調性過硬的竿(適用釣大型魚)來釣小型魚。即使提竿及時,由於提竿力度和竿的彈性,會把魚嘴拉豁,終形成空竿。過軟的竿又影響起魚的速度,貽誤戰機,提不到魚。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2、提竿時機,提竿時的力度速度和角度都要掌握好。提竿過早、晚及用力過度都會造成空竿。對於送標到何種程度提竿才恰到好處,眾說紛紜。有人主張只要標看得準,提竿宜早不宜遲;有人說漂尾上升幾釐米或幾目提竿最合適等等。上述提法不正確,也過於機械。

以鯽魚為例,提竿的最佳時機是在鯽魚已將釣餌吞入口中而又尚未吐出之前的一瞬間,即漂尾上升後由快轉慢欲停的瞬間,這個時間稍縱即逝,最多不超過一秒,在這個關鍵時刻提竿,中魚率可達90%以上。

3、坐姿與竿架高度調得不適宜,不便於操作,也容易空竿。

臺釣中提竿無魚的原因,從四個方面分析,並提出對策


總之,如果我們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這種有信號釣不上魚的情況,就要仔細的分析一下原因,確定問題出在哪兒,然後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釣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