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唐代詩人張祜在詩歌創作上有卓越成就,《全唐詩》收錄了他349首詩,最有名的就是這首。

張祜雖然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還有“海內名士”的美譽,但他在科舉場上卻不得意。失意官場的他漫遊天下,喝酒吟詩遊山水,以俠士自居。於是就有了“張祜好俠”的典故。

一天傍晚,有個不同尋常的人來到他家,穿著打扮很威武,腰裡掛著佩劍,手裡提著一個皮袋,皮袋裡有個東西,不停向外滲血。他問:“這是張俠士的家嗎?”張祜說:“是的。”“我有一個仇人,找了十年沒找到他,今天晚上我殺了他,高興得不得了!”那人指著皮袋說,“這是他的頭。” 張祜不由對他敬佩起來。

來人說:“我還有個恩人,是個義士。很多年了我沒有去報恩,他在距離這裡三里,能不能借給我十萬錢去報恩?明天就還給你,以後我願為你出生入死,什麼都不害怕!”張祜相信了他,把他所有的積蓄都給了來人。那人留下了皮袋便離開了。

第二天,張祜見那人不回來,害怕皮袋裡的人頭被別人看見,於是和家人一起準備把人頭埋了。張祜打開皮袋一看,竟然是個豬頭,才知道被騙了。人們感嘆說,世界上被稱為豪俠的人,不被人騙的看來還是很少啊。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張祜好俠”這事被後世演繹成了成語,意思是不分是非,輕信他人的話,就難免受騙上當。

而直接說到張姓的成語還有:

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的“張冠李戴”;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的“張三李四”;

表示移花接木,代人頂包的“張公吃酒李公醉”;

比喻夫妻感情好的“張敞畫眉”;

意指不畏權貴,直言正諫的“張綱埋輪”;

比喻出謀劃策的“張良借箸”等。

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天下,雙方相持不下,有個叫酈食其的縱橫家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後代。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自己的首席謀士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餐桌上抓過一把筷子,幫助劉邦分析,從八個方面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張良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這就是“藉箸代籌”、“張良借箸”這個典故的由來。

弓力千鈞東風勁;

長空萬里北斗明。

這是廣泛鐫刻於各地張姓宗祠的一副楹聯。如果你姓張,別人問你貴姓時,你在說出自己的姓氏後,很有可能會補充一句:“弓長張。”是的,張姓與弓箭有著不解之緣。

在靠投石擊敵的遠古洪荒時代,弓箭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起著劃時代作用的發明。被尊為中華五帝之首的黃帝,正是靠著這種可以遠射而制敵於非命的神秘武器,確立了天下諸部落聯盟盟主的地位。

這個發明了弓箭的人叫“揮”,有人說是黃帝的第五子,也有人說是黃帝的孫子。由於揮發明弓箭的功勞很大,黃帝就封他為弓正,掌管弓箭製造,將今天河北清河縣東面的清河封給他,並賜為張姓。後世民間因此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

張姓也因此尊奉張揮為得姓始祖。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24位,而當代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民間歷來就有“張王李趙遍地劉”之說,由此可見張姓在歷史上的地位。

張姓名人輩出,人才濟濟。《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張姓歷代名人1741名,位列各姓氏名人的第三位;張姓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4.95%,排在第三位;張姓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5.34%,排在第二位。

對張姓傑出人物略加分類:

計謀上有“謀聖”張良,首創連橫策略的張儀等;

科學上“木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編纂《博物志》的張華等;

書畫有“書中四賢”張芝,畫家四祖張僧繇,“草聖”張旭,《棲霞山圖》張宏等;

文學上有唐代詩人張若虛、張繼、張祐、張籍,“小品聖手”張岱,“性靈派三大家”張問陶等;

思想上有“中華解空第一人”僧肇(俗姓張),“北宋五子”張載等;

宰相有“嶺南第一人”張九齡,“燕許大手筆”張說,南宋抗金名相張浚,萬曆首輔張居正等;

名臣有中國四大酷吏張湯,康熙重臣張廷玉,晚清四大中興名臣張之洞等;

名將有三國蜀漢五虎大將張飛,穩定邊疆的宰相名將張仁願,後周開國功臣張永德等;

農民起義有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領袖張角,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抗元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等;

得道成仙的傳奇人物有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天師道創始人張天師張道陵、自稱蜀王的神仙張亞子張育等。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說起酷吏,大家不要認為這個酷就是壞。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酷吏,張湯以執法嚴峻而聞名。雖然他當時權勢很大,但他為官清廉儉樸,是一代廉吏。因為受人誣陷,張湯最後被迫自殺。他死後,清理家裡的財產竟然不超過五百金,而且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和自己的工資俸祿,沒有其他的產業。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族人要求厚葬張湯時,張湯的母親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汙衊致死,有什麼可厚葬的!”於是用牛車裝載他的屍體下葬,只有簡單的棺木而沒有外槨。

漢武帝知道後,說:“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因此將誣陷張湯的人處以死罪,並晉升了他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

難能可貴的是,後來,張安世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父親為楷模,為官廉潔。他因病逝世後,漢宣帝特意下旨,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

張安世曾舉薦一個人做官,後來這個人來送禮道謝。張安世說自己是看才學舉薦,是公事,豈能私謝,於是與這個人絕交了。

張安世生性謹慎而周密,情商很高,每次與皇帝商議大事,決定好之後,他總是稱病退出。等聽到皇帝頒佈詔令後,再假裝大吃一驚,派人到丞相府去詢問。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沒有人知道他曾參與這些事的決策。

“草聖”張旭特別喜愛喝酒,每次喝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叫。他甚至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當筆來書寫,世人因此都稱他為“張顛”。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張顛酒醒後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他將草書筆法傳給崔邈、顏真卿的時候說:“開始時,我聽說公主與挑夫爭著走路,從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後來看見公孫大娘舞劍,從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

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

張旭非常同情這個鄰居,總想幫他但沒有找到機會。這次對方主動請求幫助,於是就特意用自己拿手的書法回信說: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拿著信,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幾頁信紙就被搶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向張旭千恩萬謝。

在張旭出生之前500年的東漢末年,也有一位大書法家被後人稱為“草聖”。他就是張芝。

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他與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為“書中四賢”。張芝的弟弟張昶也擅長草書,有“亞聖”之稱。

張芝出身官宦世家,但卻沒有紈絝子弟的習氣,反而勤奮好學,潛心書法。朝廷屢次徵召他出來做官,他都嚴辭拒絕。他的父親為方便張芝兄弟倆習文練字,叫人在河邊打造了石桌、石凳、墨池。從此,兄弟二人以帛為紙,臨池練字,布帛寫滿後漂洗再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墨池的水變得烏黑,後世稱為張芝墨池。

唐代有一個叫張公藝的人,一家九代同堂不分家,遠近稱頌。高宗親自前來探望,向他詢問保守家業、和睦家族的秘訣。他卻用一個“忍”字作為回答,而且還將這個“忍”字寫了一百遍。高宗從中悟出了治國齊家的大道理,深為感動,心滿意足地起駕回宮。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此後,張公藝家族為了紀念這次有意義的事件,就以“百忍”作為自己家族的堂號。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兩位羅漢,在凡間化做兩位苦行僧。他們倆在蘇州寒山寺的這段精彩對話千古流傳。蘇州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但它因誰而聞名天下呢?沒錯,是一個叫張繼的唐代詩人。他寫的《楓橋夜泊》也是千古流傳: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比張繼年齡小一輩的唐代詩人張籍,是大文豪韓愈的大弟子。他對杜甫詩歌迷戀到要吃掉的程度,竟然把杜甫的名詩一首一首地燒掉,燒完的紙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上三匙。

一天,張籍的朋友來拜訪他,看到張籍正在拌紙灰,很是不解,就問道:“你為什麼把杜甫的詩燒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好友聽了哈哈大笑。

大家看看張籍的代表作《秋思》,是不是有杜甫的味道: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與張姓一位偉大人物大有關聯。他叫張騫,漢武帝時期,他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這就是今天聞名天下的絲綢之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張騫開闢的這條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到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經13年,其中被匈奴關押了十年,歷盡艱辛,出發時有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我們今天吃的葡萄、苜蓿、石榴就是他從西域引進的。

最後提幾個簡單的問題:

廣東省南雄市珠璣巷因其歷史上的移民關係,是南遷移民的發祥地和真正的故鄉。珠璣巷原名敬宗巷,因為巷名要避唐敬宗的廟諱,加上唐敬宗為表彰張興七世同堂的孝義,賜給張興珠璣絛環,所以改名為珠璣巷。請問,是誰開鑿了大庾嶺梅關,使珠璣巷成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驛站?

位於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因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於是因此而得名。它是中國道教發祥地,是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龍虎山上懸棺群是目前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千古之謎”。請問,龍虎山上有多少座懸棺?

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的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與武當武術、張三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裡有一個小奇蹟,請問,哪座峰上的天然石像酷似武當山金頂上的真武大帝像?


百家姓之張: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咋辦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鉅著。在這部著作中,張仲景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除第一次記載了藥物灌腸、膽道蛔蟲治療方法外,還有一個是什麼方法?

“木聖”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同時還是文學家,他的代表作《二京賦》是漢賦中的精品,賦中的“二京”,指的是哪兩個城市?

西晉著名文學家張華編撰的《博物志》,是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是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填補了我國自古無博物類書籍的空白。書中保存了我國古代不少的神話材料,其中最有名的是哪個神話?

不如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張姓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