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灰度上線“分付” 支付寶的優勢地位會被撼動嗎?

叔本華說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

在這樣一個奉行及時行樂的消費時代,年輕人大都不願意無聊而寧願痛苦來得有味道、有存在感,因此被不斷的物慾刺激去追逐滿足。走在大街上,每個商家都在想辦法掏空消費者的錢包,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過度追求慾望導致超前消費,當能力無法支撐慾望的時候,只好求助於消費貸款,畢竟一頓高級美味或者一支口紅帶來的“及時快樂”可以短暫抵消還款的憂慮。

正是這些人性的特點創造了很多商業機會,因此,在消費金融戰場上,早已有不少互聯網巨頭交戰正酣。如今,微信灰度上線“分付“,正式踏入消費金融江湖,那麼未來,又是否如騰訊所願,在消費金融江湖攪起一番風雲呢?

不規定用戶具體還款日 微信分付無免息期且按日計息

近日,根據網上部分用戶反映微信上出現了“分付“功能,這個從去年9月就通過部分媒體走入大眾視野的所謂”微信版花唄“終於露出了真面目。但其實,比起花唄,主打分期的微信“分付”更像“花唄分期”。


微信灰度上線“分付” 支付寶的優勢地位會被撼動嗎?

據移動支付網瞭解,分付是一款全新的“類分期”消費貸產品,開通後可在支付時選擇使用,主打按日計息、隨借隨還。微信方面表示,這是微信支付為用戶提供的一種新的支付選擇,後續將逐漸向更多用戶開放。

從開通使用上看,過程十分簡單。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可以選擇“分付”先行支付,後續定期還款即可,但是微信分付不能用來轉賬、發紅包。微信的分付是跟微粒貸合作的,用戶打開微信支付時,如果選擇分付就會顯示“微粒貸”,需要簽約授權授信,同意之後顯示需要付款的金額也就是通過“微粒貸”需要借的錢以及所產生的利息。如果借款人逾期超過30天,用戶的微信信用分將被停止使用。

微信分付的每期最低還款為賬單的10%,剩餘未還則繼續按日計息。從開通後的“分付”頁面可以看到,日利率為0.04%,按此計算年化利率約為14%,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人群是否存在不同利率的情況。

雖然處處都拿來跟支付寶花唄比較,但其實微信分付還是有自己的一些特點,相比於支付寶的花唄,微信分付最不同的點有兩個,一個是微信分付沒有免息期,而且是用戶自己選擇還款時間,並且按日計息,而花唄則有41天的免息期,每個月8號之前還款免息。

現在微信分付的功能還沒全面上線,部分網友是提前享受到了這個功能,聽上去很像一次薅騰訊羊毛的機會,但在仔細算過之後,也有不少網友選擇放棄。

為什麼呢?問題在於利率,按照微信分付的利率計算年化利率14%,而14%的年利率比銀行一年期貸款的4.35%利率高出三倍多不止,另一個點在於,微信分付從用戶支付完的當天就開始算利息。因此,不少網友認為,微信分付的分期臨時用用還行,方便靈活,但是時間一長就不划算了,紛紛表示“打擾了,還是繼續還我的花唄吧!”,畢竟花唄有41天的免息期限,還能薅羊毛。

但是不管網友如何吐槽,在微信超級APP的強力支持下,微信分付還是會分得消費金融市場裡的一份蛋糕,至於是多是少,還是得看後續數據。

微信分付強勢入局 有望補齊騰訊消費金融短板嗎?

自從微信分付上線之後,在行業內外一直處於刷屏狀態,該產品的存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從本質上來講,微信分付是一種消費金融貸,而非嚴格意義上的信用支付產品。

微信灰度上線“分付” 支付寶的優勢地位會被撼動嗎?

消費金融,可以簡單理解為,是面向廣闊的C端用戶人群,在基於消費交易的基礎上,直接提供各類資金融通(含借錢、分期、貸款等)的業務,很多年輕消費者在購買大件物品比如筆記本電腦、手機等時都會選擇分期付款,多交一點利息費提前享用產品。

事實上,微信分付不是騰訊首次試水消費金融業務,此前,微眾銀行與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聯手推出了一款消費信貸產品“小鵝花錢”。與“分付”相比,“小鵝花錢”的功能更全,兼具信用支付和現金貸功能。支持消費、轉賬、發紅包、提現,額度中的50%可以直接提現至綁定銀行卡,所有額度都可以綁定微信支付使用,包括消費、紅包、轉賬等,同時支持分期還款。

既然已經有了功能更為全面的“小鵝花錢”為什麼微信還要大張旗鼓的推出“分付”呢?這要從騰訊的財報說起。

騰訊2019年財報指出,通過加強在線下商戶的滲透,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地位。2019年四季度,騰訊的商業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月活躍支付賬戶超過8億,月活躍商戶超過5000萬。毫無疑問,這些成績大多來自微信支付的貢獻。說微信支付是和支付寶平分秋色的現象級支付應用工具,可能沒有什麼不妥的。

也就是因為微信支付大有可為,微信才會想要進一步挖掘它的價值。正如業界認為的那樣,“分付”的推出,一方面是基於利潤考慮,提升用戶使用頻率,利於補齊消費金融短板,完善金融業務架構;而另一方面,立足自有生態的商戶場景,未來,微信或將通過“分付”進一步形成規模相當的信用支付體量。

從目前來看,分付的主戰場似乎是在體系之外的場景,也即是說主要是線下消費,這裡沒有太多護城河,也是微信支付的優勢所在地。在不斷的下沉市場中,“分付”瞄準的是大量沒有信用卡的用戶。線下消費市場分期需求正在抬頭,具體表現為分期的商品單價越來越低,“分期買茶葉蛋”在未來可能不是一句玩笑話。螞蟻金服消費金融事業群總經理邵文瀾在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上透露,去年就有2000萬商戶產生了花唄分期交易,其中500萬商戶做過貼息營銷。

分期需求,說白了就是消費者願意付出額外成本進行購物,“分付”同樣符合要求。現在線下購買產品很多都可以分期,除了家電這種大件產品,鞋子服飾這類快消也都可以分期。

說完了線下消費,再來說說微信分付線上消費場景的機會,也是大有可為。眾所周知,微信是個國民APP,流量池放眼全國無人可比,有足夠的用戶基礎做背書。

微信這兩年與各大電商平臺的合作,比如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等,為這些電商平臺提供入口通道,而且微信小程序裡面也有很多電商類相關的,用戶可以在小程序直接購買商品,這中間分付可以有所作為,再加上微商的體量,可以說,微信分付的線上使用機會並不比線下的少。

微信分付趕上了時代的號召,也不缺良好的基礎,若再針對特定商家、商品補貼一些利息,也許還真能夠補齊騰訊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短板。但是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戰場裡原本幾家互聯網巨頭。

遲到五年的微信分付失去先發優勢 能否靠體量逆襲支付寶?

微信支付在七年前推出的時候,曾一度不被大家看好,因為當年支付寶推出的餘額寶風靡整個移動支付領域,就算微信支付就嵌入在大家每天使用的微信之中,也是很難獲得用戶的關注。但現在7年過去了,藉助微信社交強關係、利用微信紅包風靡全國的微信支付市場份額在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達到了39.53%,可以看作是支付寶的勁敵。

微信灰度上線“分付” 支付寶的優勢地位會被撼動嗎?

最近微信推出的分付相比花唄也已然失去時間優勢,遲到了整整五年,其實就算不跟花唄相比,行業內除了螞蟻金服的花唄、借唄,還有京東的白條與金條、美團的生活費買單與生活費借錢、百度的度小滿金融、去哪兒的拿去花與借去花、蘇寧的任性付與任性貸、唯品會的唯品花與唯品花取現等等,這些都比騰訊要佈局早得多。

另一方面,不難看出,除了騰訊以外,其他大多公司均掌握一定的體系消費場景,都能給予“花”部分一定支持,這是微信所缺乏的。就拿支付寶來說,支付寶背後有淘寶這一直系電商平臺支撐,而且網購本就是一個容易發生超額消費的場景,為花唄的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而且錢始終是在自家“錢包”裡打轉,風險比較低。

那麼,微信分付究竟是否能夠像微信支付一樣,在未來成為花唄的勁敵呢?在筆者看來,也並非不可能,只不過可能又是一場長久戰。

首先,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迅速,現金支付幾乎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掃碼、刷臉支付。其次,消費信貸業務這些年也是突飛猛進。2019 年,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發佈了首份呈現中國 90/95 後年輕人消費信貸現狀的報告,數據顯示,超 8 成的中國年輕人會使用包括信用卡、銀行貸款、花唄、京東白條等金融產品,用以在購房、購車、基本生活等各方面減輕壓力,改善生活。也即是說,信用消費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

總而言之,整個市場的蛋糕是在不斷擴大的,社交功能強大如微信肯定能夠分得一塊。

微信之所以在現在推出分付,或許正是因為微信遭遇創新瓶頸轉而尋求功能化升級,同時也為自己在消費金融領域打個基礎,在用戶面前露露臉,讓大家都有個心理準備。未來是否能夠逆襲花唄,還要看微信分付具體的打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