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長壽祕訣是腸道健康 專家教你“四捨五入”

原標題: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發起脾氣來影響50多種疾病......

你是否經常便秘、腹瀉?是否氣色不佳,口氣難聞?起床時,身體沉甸甸,什麼都不想做?

其實,這很可能是你的腸道在抗議。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俄羅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家梅契尼可夫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長壽秘訣就是腸道健康。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教你保護腸道的“四捨五入”法。

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家工廠,腸道就是工廠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負責體內的髒活累活。各種食物在這裡被分解、吸收,剩下的殘渣也從這裡被排出體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在人體胃腸道組織的皺褶中有一個組織機構,即“神經細胞綜合體”,其實就是腸道內的神經系統。

該綜合體能獨立於大腦進行感知、接收信號,並作出反應,使人產生愉快或不適感覺,甚至還能像大腦一樣參加學習等智力活動。

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道其實很脆弱

不少人只重視心、腦、肝、腎,卻不知道腸道健康也可能是性命攸關的大事。研究發現,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在內的50多種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作為消化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腸道既強大又脆弱,它既有多重功能,又易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類。如果息肉破潰,會導致腸梗阻及出血情況。患病後,可能出現輕微或不典型的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出現便血、黏液血便等問題。

絕大多數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因此對大腸息肉還是要採取謹慎態度,如發現要及時切除。

2 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一般多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其中以18~30歲和70~80歲為高發年齡段。患者也會有腹痛、腹瀉等問題,但症狀更為嚴重,同時也可能合併有發熱、體重下降、腹部包塊等症狀。

3 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直腸和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表現在排便習慣、糞便性狀的改變。比如大便次數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帶血及黏液,有時患者會有便秘、腹瀉、中下腹部疼痛等情況。

4 腸梗阻

腸梗阻可以分為三類:一種叫機械性腸梗阻,腸道被寄生蟲、糞塊、膽石、異物等阻塞,或者腸道某一部分粘在一起;第二種是動力性腸梗阻,常見於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部感染引起的腸麻痺;第三種原因是血運性腸梗阻,是由於腸繫膜血管栓塞,腸管血運障礙,從而形成腸麻痺和腸梗阻。

5 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是因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情緒波動大、自身壓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患者的腹痛症狀一般與排便有關。如果排便後腹痛減輕或加重等,那麼腸易激綜合徵的可能性較大。

“四捨五入”保護腸道

醫生推薦一套保護腸道的“四捨五入法”:舍,應該做減法;入,應該做加法。

“四舍”危害腸道的壞習慣

長期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會給腸道“添亂”,引發腸道疾病。

吃得太油膩

長期高油、高脂飲食,吃太多肉,植物類食物吃得少,會導致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下降。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就會介入,身體開始“發炎”。

這種慢性炎症會引起脂肪異常堆積,可能引發肥胖,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風險。

吃得太刺激

酒、過濃咖啡及茶水等刺激性飲料、過於辛辣的食物等都會刺激腸道,引起胃腸黏膜損傷,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吃鹽過多,容易使胃腸道內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內水分無法被吸收,從而引起腹瀉等腸道問題。

吃得太精細

現代人吃得越來越精細,膳食纖維攝入普遍不足。如果膳食纖維長期過少,腸道動力不足,不僅排便速度慢,還導致有益菌缺乏繁殖所需的“糧食”,大大增加患腸癌的可能。

很多人通過少吃飯,甚至過度節食來減肥。調查顯示,80%的減肥者有過便秘症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由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最常見的情況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喝水不夠量

便秘時,很多人選擇吃大量的高纖維食物,相信膳食纖維有助排便,卻忽略了喝水。

其實,除了膳食纖維之外,還需要水分幫助糞便膨脹,才能對腸道產生刺激。身體越缺水,糞便越乾燥,便秘越嚴重。許多人以為自己是“頑固型便秘”,其實只是喝水太少。

此外,氣候乾燥、睡眠不足、過度操勞、情緒焦躁等,也會引起身體乾燥進而便秘。

“五入”保護腸道的好食物

為了保證腸道健康,需要攝取一些有利於腸道的食物,給腸道增添“動力”。

雜糧

全谷雜糧中纖維素多,而且膳食纖維多。它們不僅能幫助清腸通便,還能在大腸中能夠促進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有助於降低腸癌的風險。

果蔬

大白菜、西蘭花、菜花、芥藍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種植物化學物質——異硫氰酸酯,不僅有助於清除腸道垃圾,還具有抗癌作用。

蘋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的果膠是一種非澱粉多糖,它可以延緩腸道對脂肪和糖分的吸收,降低膽固醇和血糖。

藻類

海帶、黑木耳等菌藻類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膠原成分,能有效促進體內廢物排出,減少便秘,清潔腸道,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好幫手。

大蒜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是一種強大的抗菌物質,能活化細胞,加快腸胃蠕動,促進新陳代謝,緩解疲勞。

為了保證大蒜的保健功能,最好遵循“吃生不吃熟,吃碎不吃整”的原則,用生蒜拌涼菜、調製蒜泥等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好菌

腸道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免疫功能,功能正常的腸黏膜屏障和協調良好的腸道菌群生態是抵抗疾病的有力防線。

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產生特有的酶類,促進食物消化和吸收,並抑制有害菌生長,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增強免疫力。

受訪專家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姜 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