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放权”但不“放松”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首次增设国土空间规划专章。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国发〔2020〕4号)(下称《决定》)指出,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其中,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一年。

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放权”但不“放松”

《决定》,特别强调各省级单位政府要严格审查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特殊用地的占用,要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

该《决定》发布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疫情之中,该《决定》对于释放经济活力,尤其是对于发掘经济活跃地区的增长潜力,释放出怎样的讯号?对于广东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就此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兴与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认为:这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的重要举措。

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放权”但不“放松”

关于审批权“下放”,吴志才教授有三点解读:

第一内涵:3个不变,3个转变

3个不变:一是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不变。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是总体土地利用指标总量不变。土地指标还是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下拨;三是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条件标准不变。

3个转变:一是审批权下放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以外的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授权”由“国务院”下放到“相关试点省、直辖市”;二是审批效率在变高。减少了相关申报流程,缩短了用地指标申报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项目-土地”的匹配精准度变高。由于“省级审批,统筹调配”,对重大文旅项目的相关土地供给精准对接大大提升。

第二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审批权下放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项目高品位投资、土地高质量供给”的重要“催化剂”。就文旅产业而言,对“有理念、有实力、有经验、有情怀”的“四有”文旅企业,根据发展需求,提供精准的土地供给,加快项目发展。受疫情影响中小微文旅企业短期内应该不会加大投入出现土地审批扎堆现象,但可根据发展实际需求适度配套相关土地指标。

第三保障:建立健全审批管理制度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土地审批制度。广东省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土地审批制度,构建土地管理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成为全国示范标杆。二是建立健全土地审批监管制度。明确审批要求和标准,加强对土地审批的监督检查,严格审查把关,防止“圈地跑马”占用资源、以文旅之名发展其它产业、项目“烂尾”等现象发生。

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放权”但不“放松”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