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連續5年銷量破百萬 從產品驅動到價值驅動

儘管去年中國汽車銷量總體下滑,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銷量卻突破117萬輛,不僅連續5年銷量破百萬,而且在排名前五的第一陣營企業中,成為唯一一家銷量和盈利能力雙增長的企業。

中國車市歷來有“喜新厭舊”之說,要想贏得更好的銷量,車企就得變著花樣推新車。不過,去年東風日產並沒推什麼新車,為啥還能賣得這麼好?

“關鍵是我們在產品力和體系力的基礎上,構築了企業發展的最強護城河——價值力。”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表示,東風日產成立17年以來,始終秉承“領先半步”的企業精神,在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均保持了較高的“戰略敏捷度”,前瞻性地建立起不同形式的驅動力,推動企業穩健前行。

東風日產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年至2013年,即在車市“黃金10年”中憑“產品力”贏得先機。依託強大的產品矩陣、創新的營銷方式、團隊的狼性文化、領先半步的全面佈局,東風日產在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日子裡乘勢而上。

第二階段是2014年至2017年。這段時間內,車市總體重歸冷靜,從高速增長轉入微增長態勢,東風日產也據此提出了由“快”到“穩”的經營方向,通過強基聚力、補全短板,以“體系力”穩步跨入百萬銷量大門。

第三階段是2018年至今。隨著車市調整加深,東風日產不再僅僅依靠體系慣性,開始從體系力驅動探索向價值力驅動轉變,初步形成了以“尊重”“引領”“責任”為核心的價值觀,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蓄勢賦能。

何謂“尊重”?即尊重市場、客戶、夥伴。東風日產堅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一方面,堅持將監測工作延伸到一線和市場最前沿,注重精細化管理與數據顆粒度;另一方面,緊跟潮流、順勢而為,不僅在合資陣營率先發布新能源戰略車型,而且針對市場需求進行業務創新,比如成立全新官方認證二手車品牌等,提前佈局並佔據先發優勢。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在東風日產,銷量是可以預測的。“推動精細化管理與數據顆粒化是永恆的工作。”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宇告訴記者,公司可以完成精準的銷量預測,數據能精確到某一天、某一家4S店、某一個細分級別某款車型的某個顏色。“基於這樣強大的預測能力,東風日產對每個市場的銷量以及能夠佔領的市場份額,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並擁有可執行的計劃。”

再談“引領”。在去年底舉辦的廣州車展上,東風日產深度結合消費者生活場景,通過智行駕控、智行供能站、智控踏行、智影空間、智行感知助手、全智視界、智行夥伴以及智行顧問八大體驗組成的“日產智行城市”,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一系列科技趣味互動,更展示出其自身理念和技術實力的引領實力。

“將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三大領域逐步導入領先技術及產品,東風日產以日產智行為核心,通過持續提升技術創新的速度、效率和競爭力,不斷夯實科技創新引領的開發競爭力,把最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技術與產品以合理節奏推出,真正做到先行。”東風日產技術中心副中心長周鋒說。

在智能製造方面,東風日產通過四地五廠的佈局與日產全球標杆工藝水平,進一步夯實全價值鏈製造實力。自2017年東風日產將日產智行概念引入中國以來,便開始不斷推進這一概念的落地。從2018年軒逸·純電的上市到天籟搭載的超變擎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從2018年勁客互聯版上市到去年8月車聯網用戶迅速突破100萬,東風日產不斷引領汽車行業智能製造水平的躍升。

“東風日產要實現二次增長,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轉型升級的決心。”陳昊表示,當前東風日產正以“放棄馬車、跳上火車”的姿態,完成自我革命和轉型升級,努力超越產業週期律的限制,進入“第二增長曲線”,實現自我成長。

除了“尊重”和“引領”,“責任”是東風日產的又一重要驅動力。

“真正走得遠的企業,不僅要靠產品和技術驅動,更離不開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東風日產黨委書記趙書良告訴記者:“基於這樣的認識,東風日產成立17年來,始終秉承‘共創價值、共謀福祉’的企業使命,在產品力和體系力的基礎上,強化價值力驅動。”

比如,公司的“陽光關愛”活動,11年來累計為近85萬師生帶去精神與物質扶助;連續贊助成都馬拉松,倡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走進大學校園,與青年學子交流溝通。“這些看似與業績沒有直接關係的舉動,都從側面輸出了東風日產的價值觀,也為走進東風日產大家庭的人們提供了正能量。”趙書良說。

記者楊忠陽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