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歷了4萬2千多次感動|李舸武漢影像日記節選

我們經歷了4萬2千多次感動|李舸武漢影像日記節選

3月31日,7000餘名援鄂醫療隊隊員撤離武漢。這是各地醫護人員離開武漢最多的一天,有些患者得知消息,趕來為救治他們的“親人”送行。治癒患者祝先生第一次看到湖南中南大學湘雅二院救治他的醫護人員的真面目,激動不已。李舸 攝

我們經歷了4萬2千多次感動——李舸武漢影像日記節選

圖│李舸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領隊

中國攝協主席

柴選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隊員

在武漢的每一天,我們都是疾行的奔波者、忠實的記錄者;在武漢的每一天,我們都會被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動著。

為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的4.2萬名餘隊員拍攝肖像的大工程,讓我們見識了4.2萬餘張可愛可敬的面孔,聽到了4.2萬多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更經歷了4.2萬多次情真意切的感動。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採訪拍攝中,無論是在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紅區”與醫護人員並肩戰鬥,還是在街頭巷尾的社區靜觀非常時期的管理、服務與生活,

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足夠感人的故事,所見到的每種世象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率領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已在武漢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逾40天。這些天裡,迎面而來的豐富信息,讓我們充分意識到鏡頭和視野的有限,更覺抓緊時間記錄英雄壯舉、鏡觀人間真情的重要。我們不僅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勝利完成了為白衣天使造像的任務,也以自己的視角為武漢這座城留下諸多戰“疫”時節的情境。

——定格一位位援鄂醫療隊隊員的面孔,見證他們緊張的工作狀態和無畏的英雄氣概,無論在醫院還是在駐地,他們的嚴肅認真,他們的真摯坦誠,他們的豐富情態,他們的點滴細節,都在證實著“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是怎樣的一種精神;

——在火神山的重症監護室,在方艙醫院的最後一個夜晚,醫護人員為患者治療、與患者交流的一幕幕,都在映現著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中的醫患真情、人間大愛、家國情懷;

——在定點醫院轉運患者的現場,在全面清理中的隔離病區,在全面消殺中的漢口火車站,緊張而有序的工作,讓儘快正常接診、正常運營成為可能;

——在燈光閃耀的黃鶴樓下,在歷經百年的古老街道,在隔板內外的不同社區,忙碌的社區幹部送菜送米、分魚發肉,以質樸的行動回報英雄的人民;

⋯⋯

這就是李舸身兼中國攝協主席和人民日報攝影記者兩種身份、肩負拍攝肖像和採訪報道兩項任務的日常工作狀態,這更是進入他鏡頭的諸多畫面之一小部分。從他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真情,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寂靜街道的早春景象,看到了隔板帶下的生活細節,看到了醫者仁心,看到了志願服務,看到了為保障城市正常運轉而努力前行著的所有平凡而偉大的人們: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區幹部、媒體工作者⋯⋯芸芸眾生各具情態,街頭巷尾皆有意趣,在抗擊疫情的時代背景下,微觀的視線裡隱藏著厚重的力量。作為記錄者和見證者,李舸用豐富而細膩的觀察、深入而認真的思考,報道新聞、關注現實、記錄感動、留駐時光,以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一個時期以來武漢的戰“疫”生活,看到一座城市非常時期的人文底色。

疫情終將過去,城市正在重啟,生活仍舊繼續。可能全民戰“疫”的氛圍會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淡化,但被鏡頭擷取的瞬間,被影像凝固的細節,一定會通過信息匯聚和元素交織引發更多想象與思考,來喚醒更多戰“疫”記憶,成為時間的永恆見證。

李舸武漢影像日記節選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0日,一列從北京開往長沙的列車在武漢站暫停,車上寥寥可數的乘客望著窗外的武漢。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1日,在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醫護人員在病區交接班。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2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在清洗防護用品。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每個病區的更衣室牆上貼著安全防護的“12條軍規”,醫護人員走出門前要認真對照檢查。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一位重症患者,在與新冠病毒抗爭24天后,終於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走出病房。她向休息區的醫護人員揮手,感謝大家的傾力救治,併為自己加油。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2月29日,武漢出租車司機們組成志願者車隊,在醫院運送康復出院的患者前往隔離點。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3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進行大規模消殺。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的醫護人員在護理重症患者。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的病房,醫護人員的精心看護讓患者感激不盡。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5日,一名志願者騎車經過武漢吉慶街,幾十尊真人大小的雕塑“見證”了這裡往日的熱鬧與繁華。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7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新冠病區外,保潔員在等待交班。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9日深夜,武漢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前的最後一夜,巡夜的醫護人員與睡不著的患者依依惜別。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0日,一位年輕女士走過開滿鮮花的武漢街頭。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的最後一批患者康復出院,至此武漢14家方艙醫院完成使命正式全部休艙。李舸 攝

3月13日,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連夜轉運新冠肺炎患者。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5日,社區志願者勸說並阻止一位老人外出。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5日,市民在武漢街頭掃碼接貨物。李舸 攝

3月16日,武漢江岸區的居民在社區內領取團購的補貼肉。李舸 攝

3月16日,志願者在武漢的密切接觸者隔離點值守。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9日,武漢小東門立交橋上,一位女孩舉起一束鮮花。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19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房進行徹底清理消毒。該院即將恢復非新冠肺炎的正常診療。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0日,武漢漢口火車站進行大規模消殺。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2日,武漢江漢區的下沉幹部在無疫情小區值守。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2日,一名武漢市民透過隔離牆上的小窗口買藥。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3日,武漢京東物流中心,物流機器人在高效快速分揀快遞物品。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5日,武漢正式恢復公交運營,市民上下車必須掃碼獲得“綠碼”。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8日,一名打工者從家鄉回到武漢的暫住地,準備復工上班。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8日,武漢積慶社區麵食店的店主拉了一車新做的副食,為社區居民送貨上門。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29日,消毒員在武漢楚河漢街商業區消殺,準備迎接第二天商業區正式恢復營業。李舸 攝

3月29日,一名武漢市民在楚河漢街練習籃球。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30日,在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內,全國首個“火眼”實驗室的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3月31日,在武漢光谷,烽火通信公司的5G智造車間,員工正在緊張地檢驗子板。李舸 攝

3月31日,在武漢火車站,幾位乘客剛剛下車。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4月1日,武漢的一些快餐廳陸續恢復營業。但顧客只能在店外通過手機自助點餐,並在指定區域領餐,不能堂食。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4月1日,在武漢江漢區塗家社區,居民在家裡健身娛樂。李舸 攝

4月1日,在武漢江漢區民族街的無疫情小區內,晚飯後走出家門的一家四口。李舸 攝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4月1日,在武漢長江大橋下的居民社區,祖輩居住於此的金大姐說,隨著一批批醫療隊撤離武漢,這個城市真的要重啟了。李舸 攝

中國攝影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藝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