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環保故事丨尋找排汙口,5000人徒步把長江2.4萬公里岸線走了一遍

編者按:2020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圍繞攻堅戰確立的階段性目標,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的環保人打響了一場場標誌性戰役,藍天保衛戰、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柴油貨車汙染治理、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

在這一場場大仗、苦仗、硬仗中,塑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他們是藍天碧水背後一份一份微小卻堅定的力量。為此,我們特別策劃《我的環保故事》攻堅戰篇,帶您走進投身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的生態環保人!

我叫陳堯,來自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我在參加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方案,進行前期的技術調研和試點,並且把我們能夠找到一些好用的新技術、新裝備應用到我們的專項行動中去,解決實際中發生的一些問題。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陳堯

長江的水質情況對周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有不小的影響。在長江下游有一些河流已經徹底淪為了排汙河,居住在河岸兩側的老百姓日子可說是每天掩鼻而過、苦不堪言。到了中游,經常是在雨季的時候,把堆積在河道里的一些汙物衝到下游去,對下游的養魚或者是種植帶來了損害 。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在我的理解中是一個非常宏偉和壯麗的工程,我是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努力來為它做一點小小的貢獻。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

在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入河排汙口排查是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幹傑部長多次強調,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是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當頭炮”、“牛鼻子”。我們就是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個口子在向長江裡排汙,排的是什麼,排了多少,為下一步整治奠定基礎。

組織這一次工作,我們是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可以借鑑的,難度非常大,整個排查我們涉及到長江干流、9大支流和太湖,24000公里的岸線,涉及到11個省(市)63個城市。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

在工作中,我和我們的同事們探索了三級排查的工作模式,第一級我們用無人機航拍疑似排汙口,第二級我們安排同事們人工現場徒步踏勘,第三級是對疑難問題重點攻堅。這一工作的可行性,我們在試點排查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幫地方建立了一套明明白白的入河排汙口“底賬”。

到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6批次的排查工作,總共幾乎投入5000多人次這樣一個現場排查,把整個長江所有的岸線走了一遍。

目前我們排查發現的長江入河排汙口大概是6萬多個,與各地之前掌握的排汙口數據相比,增加了大概30倍。

在長江排汙口的排查過程中我們是使用了很多先進的手段,包括通過無人機全長江流域的航拍,對整個長江拍了一張X光片。然後像使用快檢試劑包,等於對整個長江的各個毛細血管進行了一個快速的檢測。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

對於一些比較疑難的河岸,我們採用水下機器人,採用無人船進行探底,一些隱蔽在水面以下的排汙口,我們也掌握了相關數據。

這一年整個在跑長江的時候,其實蠻多時候是壓力特別大,特別想放手,尤其是回家的時候,兩個娃娃想讓你抱的時候,確實不想幹了。但是等回到長江邊上的時候,還是很主動地去看周圍有沒有排汙口。

我的环保故事丨寻找排污口,5000人徒步把长江2.4万公里岸线走了一遍

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做對了,抓住排汙口,確實是抓住了“牛鼻子”,是推進長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關鍵一招。我們這一年再苦再累,值了。

我之前是做純粹的技術工作的,現在來從一個長江的大面上來看咱們這個長江,感覺應該說是找到了人生的一種方向,覺得可以為這個事業去做一些事情,奉獻一輩子。

出品:@生態環境部 光明網

監製:戰 釗 宋雅娟

編導:張佳興 蔡 琳 趙宇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