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在“無現金社會”,家裡一定要有現金儲備

進入“無現金社會”,代表了近幾年來中國的發展迅猛,而且呈現了頗豐的成效,在去年,支付寶及微信就在全國國舉行了“無現金城市周”、“無現金日”等活動,同時小夥伴們每次回國都自豪地說,“現在出門真方便,不用帶錢啦,帶個手機,刷支付寶和微信就可以了。現在就連賣菜的大媽,收錢都用二維碼了。”這說明了,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對於電子支付是持歡迎態度的,至少是不反對。然而,在中國如此受歡迎這麼好、這麼方便的“無現金社會”,為什麼澳洲人對於這個方式有深深的顧慮和質疑,甚至還強烈反對呢?

澳洲人道出了背後的原因,也值得我們深思,“無現金社會”,是新時代的羅馬帝國的奴隸制澳洲民眾的想法,進入無現金社會,那就意味著,所有支付行為,只能通過少數幾個金融機構搭建的支付模式來進行。如果不使用這套支付模式,顯然在社會上就無法生存,甚至連一天都活不下去。因為,你不能買吃的、喝的、用的,也不能出行。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經濟上的強制與壓迫,你擺脫不了它,擺脫了它你就不能生存。另外,澳洲人還認為,進入無現金社會,從此以後,你口袋裡的錢只是某幾個金融機構裡的一個簡單的數字而已,所有的國民的命運掌控在少數的金融機構裡。或許在某一天你一覺醒來,因為降臨了天災人禍或者其他原因,你的錢會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你將一無所有了。

所以,澳洲人民認為現金是不得已的底線,無現金社會,是進一步削弱他們對自己財富的掌控,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事情。這不是澳洲人在杞人憂天,以前的澳洲衛報TheGuardian就發表過一篇文章,名為《我們為什麼要警惕無現金社會》也有澳洲人表示:進入無現金社會,還有什麼隱私權可言呢?如果所有的支付行為都用電子支付,這將意味著,所有你的支付行為,都是在某些金融機構的監控下進行的。你買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吃了什麼飯,住過什麼賓館,還有哪些娛樂活動等等,你已經下單但是還沒去的支付行為,就暴露你將要去哪兒,將要幹什麼,將要吃什麼,將要住哪個賓館,將要去進行什麼娛樂活動等等。看來細思極恐!對於及其重視隱私權的澳洲人來說,這樣的無現金社會,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另外,無現金社會難以面對戰爭和災難。在日本北海道強震引發了大規模斷網斷電,札幌市即刻成了黑暗之都,在這期間,195萬居民一下湧入超市和便利店購買生活物資。但是那些平時只用手機支付的那部分災民,卻一下子喪失了支付能力,買不到生活所需了。

在日本論壇匿名討論版上出現了一篇瘋狂吐槽電子支付的文章《只用電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文中說到,平時自己習慣使用Apple Pay(蘋果支付),出門從不帶錢包和現金。在當天凌晨,強震過後的札幌大範圍停電,他檢查了家中的冰箱以後發現只剩了牛奶和蛋黃醬,於是,急匆匆趕往超市買生活物資。到超市後,他發現身上根本沒有現金,他拿著僅剩下62%電量的iPhone,茫然看著手機上Apple Pay的畫面,當時感到了非常不安,排隊輪到他時,店員告訴他暫時無法使用電子支付,其它地方也一樣用不了。當晚他獨自在家中,飢餓難忍,因為取不了現金,電力還未恢復,有一種一切都完蛋的感覺。

在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長Stefan Ingves提出警告:無現金社會面對戰爭或者天災時 不具備任何抵抗性,那時龐大的社會金融體系將在瞬間崩塌。

“支付手段職能”是貨幣需要具有的四大職能之一,無現金支付不過是“支付手段職能”的一種補充,因為它必須藉助特定的電力、網絡、基站等基礎條件,它代替不了現金支付。札幌人還是幸運的,地震的發生給所有人上了一課。能夠正確認識現金支付和無現金支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