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號雪舫,溫州鰲江藍田人,著有《雪舫吟稿》


文:光明人家 2020-03-03
清代中葉的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平陽小南(今鰲江)一帶文風頗為鼎盛,相繼出現葉嘉棆、鄭衡、陳乙,黃青霄,錢蕙纕等一些地方著名文人、詩人,他們與同時代的鮑臺、華文漪、謝青洲、謝青揚、董芸等學者詩人唱和,真可謂是詩人鹹集。這裡面多人在民國《平陽縣誌》中有人物傳記載,而其中鄭衡卻少為人知,這裡稍微介紹一下鄭衡其人。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鄭衡,生卒不詳,號雪舫,平陽人。關於他的故居在何處?文獻記載頗為不明,有些爭論,據民國《平陽縣誌》載:“鄭衡,號雪舫,慕賢西鄉豐山人”。在(民國)周喟編《南雁蕩山志》載:“鄭衡字友庚,邑諸生,居藍田”。柯愈春著《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載:“《雪舫吟稿不分卷》,鄭衡撰。衡字湘山,號雪舫,浙江溫州人”又有《鄭雪舫吟稿》不分卷,吳雲樵鈔本,溫州市圖書館藏。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上述文中裡面地名頗多不明,連鄭衡其人的字號都有爭議,一說字友庚,一說字湘山。近年,平陽出版點校了地方文獻叢書《鮑臺詩文集》,在《文集》中,鮑臺有《過藍田雪舫故居愴然感賦》詩,“吾友藍田玉,藏珍久末售。情懷饒綺麗,翰墨更風流。消夏張棋局,嬉春斗酒籌。黃壚今寂寞,屑涕憶前遊”。“吾友藍田玉”這句,可知鄭衡其人確是平陽小南藍田(今鰲江鎮雁門辦事處藍田村)人。因鄭衡是鮑臺學生,所載應為正確無誤,《南雁蕩山志》所載正確,而民國志則誤。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鄭衡其人善琴,好詩,與華文漪及鮑臺均為至交。著有《雪舫吟稿》、《鄭雪舫劉敭芝詩》、《讀左鈍吟》等鈔本傳世。《讀左鈍吟》刊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鄭衡攜詩《讀左鈍吟》請葉時作序。 葉時,寧波慈溪人,嘉慶十八年(1813)起主講於平陽。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相處同時代學者與後人對鄭衡詩作與才學評價頗高,其師鮑臺稱其才學為“珍藏玉石久未售”“情懷綺麗翰墨風流”,嘉慶平陽拔貢華文漪在《鄭雪舫詩稿序》評其“詩秀,至性過人.....清妙絕塵,令人神遠......詩本乎情,而情有淺深,則詩之工拙即因之......”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華文漪 (1774—1825),號菉園,平陽蒲城人(今屬蒼南)。清嘉慶辛酉年(1801)拔貢,殿試被黜落,為“蘭社六君子”之一,清乾嘉年間,平陽文風頗為鼎盛,其中以華文漪尤為突出,因以“入清以來文學之最”美譽名聞浙南閩東。著有《逢原齋詩文鈔》等文集。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清代瑞安大儒孫鏘鳴評價鄭衡其詩云:“今觀其篇,凡涉家庭之作,皆藹然孝弟,有味乎其言之,此詩之本也。”《閒居》五律雲:“養拙煙蘿地,空山歲月深。束狂防忌口,居賤少知音。酒倦常貪睡,詩豪慣朗吟。眼前秋色曉,籬菊復如金”“束狂”五字,口口之藥石也。又《旅懷》七絕雲:“煙光淡淡射朝暉,桐葉添黃綠漸稀。燕子不知身是客,秋來猶傍草堂飛,饒有風致。又《詠雪>》句雲:“守我清貧無濁骨,憑他富貴亦寒心”語頗警”。答鰲江張伯度“茂陵風雨客,善病賦閒居。避俗先栽菊,拋忙只讀書。真能留傲骨,絕勝附虛譽。水闊蒹葭滿,鰲江一草廬。”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鄭衡是鮑臺的詩弟子,鄭衡與鮑臺及同裡的陳乙,宇振雯,號藜閣,著有《鳳硯齋詩抄》,黃青霄,號雲谷,著有《香肪詩抄》。又有董沄,號月漁,平陽慕賢西鄉東莊(在宜山區江山鄉)人,諸生,與陳乙,鄭衡結社賦詩,過往唱酬甚密。《鮑臺詩文集》中有多篇寫與鄭衡之詩,略摘幾首如下: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柬鄭雪舫於龍湖書院》

溪橋贈別柳絲絲,轉盼秋風流火時。遙羨工書常種柿,獨慚衛足僅如葵。訂朔日往訪以禪,暑不果。徘徊鸞廡留人住,咫尺龍湖放棹遲。何日西窗同剪燭,與君論劍更論詩。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秋日宴鄭雪舫齋中留別之作》

幽居劇愛水雲鄉,楊柳當門牡蠣牆。傍渚蘋花新點雪,隔籬橘實恰垂霜。芳開蔣徑慚三益,酒漉陶巾醉幾觴。回首溪塘清絕處,詩人我憶孟襄陽。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鄭雪舫介予乞花於王亭午,札中有媒字,寄此謔之》

冒雨傳來雙鯉魚,惜芳心事更誰如。紫雪請後新開閣,碧玉婚時乍上車。團扇歌殘秋水外,桃根移植晚風餘。匪媒不得君知否?可有青琴寄贈予。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附:《鄭雪舫衡詩稿序》華文漪

往予獲交於鮑石芝臺,讀其詩,嘆其情深而文明,異於世之塗澤以為工者,乃其篇目多與雪舫倡酬之作。予時未識雪舫,然因石芝之詩以思雪舫,心藏之久矣。丁卯秋,應試,在杭過石芝寓邸,始與雪舫相識。為人溫文大雅,符餘意中之所擬,亟索其詩,以行篋未攜為解,僅出示絕句十餘首,皆清妙絕塵,令人神遠,別後時往來於懷而不能釋也。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今歲餘寓硯昆南,而雪舫亦館於荊塘王氏,相距不過十餘裡,得以不時聚首,因出詩稿一冊,以力相彈撾為囑。餘受而卒讀之,不覺作而嘆曰:“詩本乎情,而情有淺深,則詩之工拙即因之。”予聞雪舫至性過人,以親老常不肯遠館,一月中定省往返數四,猶喋喋焉而弗安也。今覽其篇,凡涉於家庭之作,皆藹然孝悌,有味乎!其言之此,真詩之本也。彼夫矜格矜調,練字練句,自以為得唐人三昧者,要皆落第二義矣。

清代詩人:橫陽鄭衡

觀其古今諸體,抒寫性靈,真氣坌湧,大旨與石芝同,而機軸各出,則又未始同也。蓋石芝之詩逸,而雪舫之詩秀,其才分之所成就,均灼然有可指者。餘數年來有志於韻語,而拙於言情,方且日事塗澤於字句間,又何足以知雪舫之詩乎?姑藉以諗石芝,不知以餘言為然否?某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