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如果你一年四季總是感覺疲乏無力、打不起精神,那不僅僅是因為缺乏睡眠,你的飲食可能也出現了問題。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本草綱目》裡說,“飲食者,人之命脈也。” 也就是說吃飯是保證生存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而不良飲食習慣不僅會加重身體的疲勞感,甚至可能帶來諸多慢病。


四種飲食習慣加重疲勞感

如今,“累”越來越成為現代人掛在嘴邊的高頻詞彙。除了繁重的工作、“貧瘠”的睡眠,以下這4種飲食習慣也會大大增加我們身體的疲勞感。

1

愛吃甜食

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單糖或雙糖,很快會被人體消化吸收進入血液。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素的分泌就會增多,高胰島素水平是導致人睏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麵吃太多也會引起胰島素水平升高,加重疲勞。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建議減少吃甜食次數,每週不超過兩次,並且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寬。吃主食時,把至少1/3的精白米麵用全穀物、雜豆代替,粗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保持餐後血糖平穩緩慢地升高,避免胰島素水平過高。

2

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的大腦、神經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腦、神經則缺乏充足的能量,就會讓人容易疲勞、乏力。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體內儲存的糖原被快速耗盡,會導致水分丟失,蛋白質、脂肪分解。而蛋白質的大量分解會造成肌肉嚴重損失,人就容易肌肉痠痛、疲勞;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時候,脂肪無法徹底分解,會產生大量酮體,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早期表現就是乏力。

所以,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頭。儘量保持三餐主食食材的豐富程度。如整粒燕麥煮成黏黏的粥或飯,對控血脂有益處;紅小豆、綠豆、花芸豆等澱粉豆類,血糖反應都很低,且富含延緩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於降血脂、控血壓。

3

不吃紅肉

紅肉,也就是豬牛羊等畜肉,鐵含量豐富,如果長期不吃紅肉,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這時候人就會感覺疲勞乏力、沒有精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畜禽肉類的攝入量為40~75克。可以每天吃一點紅肉,每次控制在1兩左右,也可以每週吃3~5次,每次多吃一點,但是不要一次吃太多。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平時可挑選一些新鮮的瘦肉,如牛腱子肉、裡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肉類,尤其是“三高”人群一定要少吃。

4

吃得太油膩

大量脂肪進入小腸,會導致小腸分泌的膽囊收縮素增加,而膽囊收縮素能夠促進睡意。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你的疲憊可能是“吃”出來的...


建議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最好不超過25~30克。每次高脂飲食後最好吃幾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積,減輕身體各器官的負擔。還可以換更健康的烹飪方式,比如將油炸、燒烤改為清燉、蒸煮等。

關注我,一個能幫到你的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