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呼吸機一機難求?存在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呼吸機一機難求​:



呼吸機為治療呼吸衰竭重要手段,是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戰略儲備。

1、呼吸機為治療呼吸衰竭患者重要手段。呼吸機用於機械輔助通氣,實現幫助患者正常呼吸。當患者呼吸功能失常時,呼吸機可以模仿人的呼吸速率將含氧量不同的氣體(21%-100%)送進肺部,並規律性地進行氣體交換,幫助患者改善缺氧、二氧化碳滯留狀態。醫用呼吸機為三類醫療器械,常規家用呼吸機為二類醫療器械。有創呼吸機主要用於治療重度呼吸衰竭的無意識患者,無創呼吸機是針對有呼吸意識的呼吸衰竭高危患者。關鍵芯片技術壁壘高,決定了呼吸機的臨床使用效果。

2、呼吸機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戰略物資。新型肺炎的多數患者伴有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狀,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分別約為13%、6%,在缺少特效藥的情況下,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就需要給予及時的呼吸機治療,緩解病程向重症、危重症轉化。呼吸機已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但是各國當下儲備不足。歐盟委員會已決定建立囊括呼吸機和防護口罩等的戰略性“拯救歐洲”醫療設備儲備庫。美國已啟動《國防生產法案》,批准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等汽車企業製造呼吸機。

為啥呼吸機一機難求?存在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海內外醫用呼吸機儲備需求急劇性增長。

重症診療方案中,呼吸機、人工肺不可或缺,為重症、危重症病房必須配置。

1、海外疫情全面爆發,醫用呼吸機面臨巨大缺口。截至3月30日10時,海外(除中國外)已經累計確診638928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30672例。環ICU醫療設備需求將隨著重症、危重症人數增加繼續加大,亟需進口儲備。估計海外至少急需新增130萬張ICU床位儲備,生命監護、呼吸支持類產品彈性大。其中,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儲備需求量分別約為62.9萬臺、20.5萬臺。亞洲、歐洲、北美洲合計現存呼吸機數量約30萬臺,與各大洲國家累計確診人數相比,亟需擴大國內已有產能或進口解決。

2、國外知名呼吸機企業積極擴產,優先彌補本國防疫需求缺口。飛利浦Philips每週生產大約1000臺呼吸機,計劃在未來八週內(2020.03.23-2020.05.18)產量翻一倍,在第三季度前實現四倍產能提升;意大利國內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Siare產量已經翻倍,每週可生產150臺,且推遲了向印度等其他國家的交貨,以滿足本國需求;德爾格Draeger已經接受德國政府1萬臺重症監護呼吸機的訂單;瑞士的Hamilton醫療目前已經將年產量提高了30%到40%,每天可生產大約80臺呼吸機。五大國際知名呼吸機廠家合計產能約為301臺/天,難以在短期內滿足本國防疫需求,國外出口訂單更是緊張。

3、疫情刺激公共衛生應急儲備、ICU建設,環ICU醫療設備需求大幅增長。中國亟需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儲備應對重大疫情,環ICU醫療設備鏈中呼吸機需求大。無創呼吸機為救治重症患者的必需設備,疫情爆發後,武漢地區重症監護資源急速擴張7.6倍。假設應對全國範圍內的武漢級別新冠疫情,估計全國範圍所需重症監護床位數將達到23.5萬張,合計擴張床位數為18.2萬張,估計至少急需新增無創呼吸機約88261臺、有創呼吸機28781臺以滿足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儲備。後疫情期,ICU擴建將大幅拉動呼吸機需求。按照ICU設置標準估算,未來將新增的84142張ICU床位,其中,呼吸機有望增加約84142臺以滿足ICU建設需求。

4、國產呼吸機企業擴產迅速,大幅供貨滿足疫情需求。疫情期間,國內企業呼吸機月度累計供貨量超過1.5萬臺。自國內疫情爆發至3月3日,工信部重點監測企業共為湖北(主要是武漢)提供了無創呼吸機約1.4萬臺、有創呼吸機2900餘臺。受疫情刺激,月度供貨量已基本覆蓋2019年的全年銷售量。隨著國內疫情平穩,海外疫情爆發,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接海外訂單,目前,魚躍醫療呼吸機訂單已排至4月底,邁瑞醫療海外呼吸機訂單量高達上萬臺,訂單約排至6月份。

5、呼吸機生產壁壘高,產能新建週期長。雖然專業呼吸機制造商擁有完備生產供應鏈,可能實現單日多臺產出,但在滿產後,短期內難以繼續加快生產速度,擴建生產線需要較長時間。而跨界企業生產呼吸機需要突破技術壁壘、生產線改建、完善供應鏈、通過質檢審批等,估計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

醫用呼吸機市場穩步增長,專科建設拓展呼吸機增量空間。

1、市場規模穩步提升,高端產品增長更快。2012年到2018年,醫用呼吸機產量由0.41萬臺增加到0.84萬臺,CAGR=12.7%。2012年到2018年,中國醫用呼吸機產品銷售量由0.78萬臺增加到1.47萬臺,CAGR=11.1%,低端產品進口替代基本完成,高端產品迅速滲透。

2、醫院科室建設升級,拓展呼吸機增量空間。一是縣級醫院總計31個醫療科室或治療中心,其中有8個科室明確要求配置呼吸機;二是二級及以上醫院建立5大醫療中心,醫療中心明確了必要的呼吸機設備配置;三是全國3.6萬鄉鎮衛生院和3.5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新版的醫療設備配置標準,要求必配呼吸機。假設醫院呼吸機按要求配置齊全,估計年更替數量達6.5萬臺,新增量達6.2萬臺。

3、國產呼吸機品牌樹立,海外市場逐漸滲透。長期以來,外企在高端醫療設備的生產製造上有著明顯優勢,中國民族企業僅在少數產品實現打破壟斷,且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民族品牌。同時,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民族企業積極對外出口供應,既滿足海外市場的防疫需求,又實現了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滲透。醫用呼吸機海外出口強勁增長,邁瑞醫療一家獨大。

為啥呼吸機一機難求?存在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患者對OSA認知率提升,家用睡眠呼吸機需求潛力逐漸釋放。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危害大,發病率高,治療率低,家用睡眠呼吸機為首選治療手段。OSA是一種有潛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中國OSA發病率高達13%。NPPV(無創氣道正壓通氣)為一線治療手段,即家用睡眠呼吸機為治療OSA首選的非手術治療手段,但患者治療率低。國內OSA的整體治療率低,約為0.1%。

2、患者認知率的提高與產品銷售渠道的優化有望激發市場潛力。目前,中國OSA患者在醫院的確診、治療率非常低,家用呼吸機的市場規模有限。主要是患者認知率低與自主治療意識淡薄,其次產品銷售渠道單一,最初是國內生產企業與醫院和睡眠中心合作。隨著患者醫療保健意識的提升與家用呼吸機銷售渠道的優化,家用呼吸機迎來行業拐點,估計未來潛在市場空間有望達到213億-1065億,預計睡眠呼吸機銷售規模將有望從2015年的8.3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27.6億元。

3、國產品牌逐漸打破外企壟斷,進軍全球市場。老牌外資企業飛利浦偉康、瑞思邁等跨國公司已經形成較好的客戶黏性,市佔率相對較高。但根據在線零售端統計,魚躍醫療、瑞邁特等公司產品逐漸形成品牌影響力,2018年銷售佔比分別為29.11%、14.31%。而且國產品牌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

魚躍醫療、瑞邁醫療兩家優勢明顯。

投資建議及推薦標的:呼吸機為治療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發,呼吸機的市場需求加速釋放。疫情期間,海內外的呼吸機儲備需求在短期內拉動生產企業的業績彈性。後疫情期,醫院專科科室的建設將拓展呼吸機增量空間;同時,隨著居家治療理念的深入,患者對OSA的認知率提升,家用睡眠呼吸機市場的需求潛力逐漸釋放。建議重點關注呼吸機相關生產企業,投資標的:邁瑞醫療、魚躍醫療。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出現重大變化、技術進步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