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是個情種嗎?

愛情灰常假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之四,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詩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其意思是:曾經到臨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為雲。就使是從花叢中走過,也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的人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你。單從這首詩來看,元稹對其亡妻韋叢是感情深厚的。不管是尊佛奉道,修身治學,或是心懷亡妻,不忘柔情,元稹能做到身臨花叢不回頭,毫無雜念,可顯因情深而寡慾。

從元稹的婚史情史看,我認為元稹的確是個情種。元稹與崔鶯鶯(崔雙文)的初戀是真情甜蜜的,雖然為了仕途抱負,選擇靠山強援與韋叢成親,但是元稹對崔鶯鶯是因為有真情難於忘卻,以致寫出《鶯鶯傳》,後來成了《西廂記》流傳至今。元稹與韋叢結婚七年生了六個孩子,韋叢去世,其間也沒有元稹在外濫情放縱的傳說,說明元稹對韋叢的情是真而專的,所以元稹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是真實感情的寫照。至於後來元稹與薛濤、安仙嬪、裴淑、劉彩春的婚姻和情緣都可稱得上情真意切,不可厚薄,元稹稱得上情種。


浪花李


唐.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前兩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其中:“海水”、“巫山雲”指代自己的愛妻韋叢,其他的“水”和“雲”指代世間其他的女子,即:自從我遇見了我的愛妻,覺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體現出作者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可見,元稹的確是位多情的人。




Forest祥子醫生


這兩句詩是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表達出詩人對亡妻的思念和忠貞不渝的愛情。

元稹,鮮卑族,文學家,與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官至尚書右丞,但宦海沉浮。韋叢,名門大家之女,聰明賢惠。二十歲嫁於元稹,二十七歲不幸去世。多麼美好的年齡,似一朵鮮花短暫的開放之後即刻凋零。

詩歌的藝術形式本來都是假物託情,以滄海之水,巫山之雲比喻對亡妻的思念,這是一種多麼深沉,多麼篤定的愛啊!氣勢磅礴。

以懶回頭,半緣君來表達夫妻間的恩愛和對妻子的忠貞之情。除了妻子,其她女人都不削一顧,這是刻骨銘心,忠貞不渝。

所以現代人都喜歡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心中所愛的人痴情與愛慕。

元稹,除了這首《離思五首》以外,還有《遣悲懷三首》,都是惦念亡妻之作。《遣悲懷》中有: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即使同穴也未必能再續來生緣,夜夜失眠,愁眉緊鎖,亦無法報答亡妻之情。

元稹對於亡妻韋叢的愛,可以說是比海要廣闊,比山要深沉。說元稹深情卻不多情,痴情而非情種。

在此,不由想起另外一首詩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悼念亡妻王弗之作,很巧,王弗也是二十七歲英年早逝。

二十七歲,人生最美的年華,美麗的容顏,美麗的身材,美麗的愛情,美麗的憧憬,怎麼能不叫人懷念?


夢中有澤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元稹寫的《離思》詩第四首中的一句。

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為了紀念亡妻,元稹寫了多首詩,尤其是這首詩,直到現在也是廣為流傳。

詩作者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

他在年輕時就和白居易相識,二人也是至交好友,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也常把二人並稱“元白”。

元稹對杜甫的詩十分推崇,甚至在為其撰寫的墓誌銘中,宣稱杜甫的詩超過李白。

賞析

拋開元稹是不是“情種”的問題先不談,這首紀念亡妻的詩,寫得懷念之情十分真摯。

經歷過大海的人,就不會在意江河,去過巫山看雲,也覺得別處的雲不再是雲。哪怕從花叢旁經過,這些花都不能吸引我回頭看一眼,可能是我又是修煉得清心寡慾,又想你的緣故。

詩人在這首詩中,不僅僅表現了思念亡妻之情,還有種看破紅塵,厭世之情。

元稹的亡妻

元稹的亡妻是什麼樣的人,值得他如此思念?

韋叢,元稹之妻,是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卻在二十七歲時不幸死去。

推測

據說,元稹的亡妻韋叢,名門閨秀、面容姣好、賢良淑德,元稹因此才娶韋叢為妻。

元稹寫給她的詩有《譴悲懷三首》,《離思五首》、《六年春遣懷八首》等等。如此,元稹就不只是“情種”,而是“情聖”了。

看一下元稹從婚前一直到他妻子去世,這段時間是什麼樣的。

  • 婚前,元稹尚無功名。

  • 婚後,科舉考試,成為校書郎。

  • 四年後,升為左拾遺。

  • 妻子去世,提拔為監察御史。

可以說婚後一帆風順,為何元稹在官場如此順利,離不開韋叢的父親,以及韋氏家族。

唐朝,是世家鼎盛時期,“關中四姓”韋裴柳薛,韋叢她們家,應該是世家一份子。


元稹妻子去世後第二年,就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而且貶職的理由很奇葩,因為與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爭搶驛站上廳,並被打得鮮血直流,唐憲宗據此,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導致元稹被貶謫。這應該就是失去世家庇護的結果。


元稹,經過幾年官場低迷之後,就又開始了順風順水的升官之路,甚至一度成為宰相,臨死之前任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我認為,這其中應該有為亡妻寫詩的緣故在裡面,也許就是世家臉面問題也說不定。

結論

人在逆境的時候選擇屈服於權貴,以此換來自己官路的順利,這並非不可能。如果據此判斷,元稹寡情薄義也有些論據不充分,畢竟那麼多紀念亡妻的詩流傳下來,但因為這些詩,就說元稹是“情種”,我認為更加荒謬。

無論元稹人品如何,“情種”與否,他的詩詞成就是掩蓋不了的,元稹至少是中國古代一個偉大詩人。


再學二十年


我是西域大都護,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歡迎大家指正。

《西廂記》的故事最早是他在與韋叢新婚不久的某一天,敘述給自己的好友,當然,是從他的視角來敘述。

好友頗為感慨,拍案稱奇,元稹就將此事寫成了《鶯鶯傳》,被後來的王實甫借鑑,改寫為《西廂記》。

唐時的儒學還沒有後來那樣迂腐,士子們仍然奮發,喜歡遊歷天下,少年元稹也是。

在山西蒲州普救寺遇到了母親的族妹帶著女兒也住在這裡。

元稹出身前朝皇族拓跋氏,母親和這位姨母是門閥鄭氏,姨母嫁的是門閥崔氏。

姨母已經寡居,身邊財產很多,寄居普救寺。

元稹看在親戚份上委託當地駐軍將領照看,保護人財安全。

姨母設宴感謝元稹,叫出自己的女兒崔雙文出來與這位遠方表兄見面。

這位姨母如此做的目的,未必沒有想撮合之意。

元稹倆眼珠子看見美貌的崔雙文表妹立馬就直了!

文化人,血氣方剛,正常!

從此元稹就在普救寺轉起了腰子,安營紮寨不走了!

但男女有別,見面不易,那時候也沒有微信電話手機什麼的,只能寫信。

寫了信就得有人往裡面傳遞,這個傳信的,就是紅娘了。

崔雙文抗不過元稹死纏爛打,被元稹打動了,倆人在普救寺悄悄的談起了戀愛了。

也不怕佛祖怪罪!年輕人談起戀愛真是啥都不在乎啊!

這寺,也就由此名垂千古,成了著名的愛情寺廟,至今猶存。

按小說《西廂記》所載,該張生趕考了,現實也是如此。但結局變了!

元稹沒考上!

可也沒回來,就留在首都,據說是要好好複習。

崔雙文默默的等待著元稹,在得知他落榜的消息之後,寫信安慰鼓勵元稹。

此時的元稹已經不再把這段感情當回事,崔雙文的信函成為了他酒後與友人談笑的話題。

年輕人,總是喜歡吹噓自己受女人歡迎,什麼時代都如此,自然天性。

後來有人問起元稹拋棄崔雙文的原因,元稹理直氣壯的解釋說:她就是個妖精,我是要做大事業的,不能被他迷惑,耽誤了前程。

人生無恥識字始,流氓就怕有文化,況且是位大詩人!

此後兩人再未相見,元稹為了自己的前程,迎娶了國字號領導的女兒韋叢,進入了首都頂級貴族圈。

婚後某一天,元稹不知道那根筋抽風,突然回頭去找崔雙文。

唐朝的風氣很開放,何況元稹是渣男。

崔雙文此時已另嫁他人,斷然拒絕了“表哥”的見面請求,寫了首詩,把元稹這位大詩人罵了一頓。

元稹臊眉耷眼的離開了,一次與友人聚會中聊起此事,寫成了《鶯鶯傳》,被後來《西廂記》的作者借鑑,改寫成《西廂記》。

大詩人元稹的一生,還將不停演繹流連花叢到處留情,卻又總是翻臉無情的故事,是唐朝出名的大詩人及渣男。


西域大都護


元稹唐朝詩人其妻韋叢元和四年病逝年僅二十七歲!詩人感念亡妻與知患難與共!寫下很多悼亡詩,尤以,遣悲懷三首,連章詩最為著名!更以“貧賤夫妻百事哀”流傳千古!詩人表達了對亡妻的一片深情!更寫出了貧賤夫妻互相護持患難與共!一旦生離死別!生者憶起往事更加傷懷。詩人遣詞用句,出自真實深情,感人至深!!


勇哥勇哥勇哥大勇哥


應該是專情的那種,你自己感覺一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出自元稹的《離思》其一。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從所作。本意是見識過大海後就看不上眼江河溪流了,欣賞過巫山的雲後就就得別的雲彩不再美麗了。在元稹眼裡韋從就是“滄海”,“巫山之雲”,愛上她後,別的女孩紙都是泛泛之色,難入法眼。所以他這首詩表達的是對亡妻愛的死心塌地,矢志不渝。我個人感覺應該是一個愛情專一,眼裡只有老婆的好男人。喜歡評論666




琅琊微光


他偶然拾得半句詩,而且不同的人理解這句詩,也有不同的感受。縱觀其一生之所作所為,非但不是一個專心至致的情種,倒是一個處處留情、風情萬種的孬種!



空谷幽生


《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七言絕句,是《離思五首》的第四首詩。這首詩並未直接寫人,而是“索物以託情”,通篇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間至美的形象 “水”、“雲”、“花”來表達對妻子的無限懷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元稹,唐代詩人,文學家,與白居易同朝為官,交情甚厚,史稱“元白”。元稹不僅僅是個深情大意的“情種”,而且家道興旺,世代為官。元稹及第入仕,之後又選婚高門,髮妻韋叢,後來官至三品,任監察御史。元稹詩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諸體兼備,均為佳作名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裡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

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離思》則是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也被詩情感動。正如楊雨教授所言: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

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元稹對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韋叢與他同苦七年,卻在他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離開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愛妻,以及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思念。‘‘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的夫妻總是這樣,儘管互相恩愛卻因為物質條件的貧瘠而無法讓心愛的人過得更加幸福,韋叢因為幾組情意綿綿的詩歌而永遠留在了後世讀者的心中。

下面再引《離思》其餘四首,共同欣賞!

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其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史永wang


你知道嗎,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

是雲”的元稹是個大渣男呢!

現在的人們喜歡用這句話來標榜自己情深,卻不知下半句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

君”,意思就是說,這個情種和前任分別後半個月就在別的女人壞裡了呢,然後還說什麼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

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

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去你M哈哈哈

雖然說就當代而言,有些詩的原意已經改變了,往美好祝福的方向變化,但是還是很反感那些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動不動就引用幾句詩來標榜深情,標榜這那的。感覺自己有文采,其實就是個

憨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