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是个情种吗?

爱情灰常假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其意思是:曾经到临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为云。就使是从花丛中走过,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的人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单从这首诗来看,元稹对其亡妻韦丛是感情深厚的。不管是尊佛奉道,修身治学,或是心怀亡妻,不忘柔情,元稹能做到身临花丛不回头,毫无杂念,可显因情深而寡欲。

从元稹的婚史情史看,我认为元稹的确是个情种。元稹与崔莺莺(崔双文)的初恋是真情甜蜜的,虽然为了仕途抱负,选择靠山强援与韦丛成亲,但是元稹对崔莺莺是因为有真情难于忘却,以致写出《莺莺传》,后来成了《西厢记》流传至今。元稹与韦丛结婚七年生了六个孩子,韦丛去世,其间也没有元稹在外滥情放纵的传说,说明元稹对韦丛的情是真而专的,所以元稹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是真实感情的写照。至于后来元稹与薛涛、安仙嫔、裴淑、刘彩春的婚姻和情缘都可称得上情真意切,不可厚薄,元稹称得上情种。


浪花李


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其中:“海水”、“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和“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可见,元稹的确是位多情的人。




Forest祥子医生


这两句诗是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表达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元稹,鲜卑族,文学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官至尚书右丞,但宦海沉浮。韦丛,名门大家之女,聪明贤惠。二十岁嫁于元稹,二十七岁不幸去世。多么美好的年龄,似一朵鲜花短暂的开放之后即刻凋零。

诗歌的艺术形式本来都是假物托情,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比喻对亡妻的思念,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笃定的爱啊!气势磅礴。

以懒回头,半缘君来表达夫妻间的恩爱和对妻子的忠贞之情。除了妻子,其她女人都不削一顾,这是刻骨铭心,忠贞不渝。

所以现代人都喜欢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心中所爱的人痴情与爱慕。

元稹,除了这首《离思五首》以外,还有《遣悲怀三首》,都是惦念亡妻之作。《遣悲怀》中有: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即使同穴也未必能再续来生缘,夜夜失眠,愁眉紧锁,亦无法报答亡妻之情。

元稹对于亡妻韦丛的爱,可以说是比海要广阔,比山要深沉。说元稹深情却不多情,痴情而非情种。

在此,不由想起另外一首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很巧,王弗也是二十七岁英年早逝。

二十七岁,人生最美的年华,美丽的容颜,美丽的身材,美丽的爱情,美丽的憧憬,怎么能不叫人怀念?


梦中有泽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元稹写的《离思》诗第四首中的一句。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为了纪念亡妻,元稹写了多首诗,尤其是这首诗,直到现在也是广为流传。

诗作者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他在年轻时就和白居易相识,二人也是至交好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也常把二人并称“元白”。

元稹对杜甫的诗十分推崇,甚至在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宣称杜甫的诗超过李白。

赏析

抛开元稹是不是“情种”的问题先不谈,这首纪念亡妻的诗,写得怀念之情十分真挚。

经历过大海的人,就不会在意江河,去过巫山看云,也觉得别处的云不再是云。哪怕从花丛旁经过,这些花都不能吸引我回头看一眼,可能是我又是修炼得清心寡欲,又想你的缘故。

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仅表现了思念亡妻之情,还有种看破红尘,厌世之情。

元稹的亡妻

元稹的亡妻是什么样的人,值得他如此思念?

韦丛,元稹之妻,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却在二十七岁时不幸死去。

推测

据说,元稹的亡妻韦丛,名门闺秀、面容姣好、贤良淑德,元稹因此才娶韦丛为妻。

元稹写给她的诗有《谴悲怀三首》,《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等等。如此,元稹就不只是“情种”,而是“情圣”了。

看一下元稹从婚前一直到他妻子去世,这段时间是什么样的。

  • 婚前,元稹尚无功名。

  • 婚后,科举考试,成为校书郎。

  • 四年后,升为左拾遗。

  • 妻子去世,提拔为监察御史。

可以说婚后一帆风顺,为何元稹在官场如此顺利,离不开韦丛的父亲,以及韦氏家族。

唐朝,是世家鼎盛时期,“关中四姓”韦裴柳薛,韦丛她们家,应该是世家一份子。


元稹妻子去世后第二年,就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而且贬职的理由很奇葩,因为与宦官仇士良、刘士元争抢驿站上厅,并被打得鲜血直流,唐宪宗据此,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导致元稹被贬谪。这应该就是失去世家庇护的结果。


元稹,经过几年官场低迷之后,就又开始了顺风顺水的升官之路,甚至一度成为宰相,临死之前任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我认为,这其中应该有为亡妻写诗的缘故在里面,也许就是世家脸面问题也说不定。

结论

人在逆境的时候选择屈服于权贵,以此换来自己官路的顺利,这并非不可能。如果据此判断,元稹寡情薄义也有些论据不充分,毕竟那么多纪念亡妻的诗流传下来,但因为这些诗,就说元稹是“情种”,我认为更加荒谬。

无论元稹人品如何,“情种”与否,他的诗词成就是掩盖不了的,元稹至少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诗人。


再学二十年


我是西域大都护,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欢迎大家指正。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是他在与韦丛新婚不久的某一天,叙述给自己的好友,当然,是从他的视角来叙述。

好友颇为感慨,拍案称奇,元稹就将此事写成了《莺莺传》,被后来的王实甫借鉴,改写为《西厢记》。

唐时的儒学还没有后来那样迂腐,士子们仍然奋发,喜欢游历天下,少年元稹也是。

在山西蒲州普救寺遇到了母亲的族妹带着女儿也住在这里。

元稹出身前朝皇族拓跋氏,母亲和这位姨母是门阀郑氏,姨母嫁的是门阀崔氏。

姨母已经寡居,身边财产很多,寄居普救寺。

元稹看在亲戚份上委托当地驻军将领照看,保护人财安全。

姨母设宴感谢元稹,叫出自己的女儿崔双文出来与这位远方表兄见面。

这位姨母如此做的目的,未必没有想撮合之意。

元稹俩眼珠子看见美貌的崔双文表妹立马就直了!

文化人,血气方刚,正常!

从此元稹就在普救寺转起了腰子,安营扎寨不走了!

但男女有别,见面不易,那时候也没有微信电话手机什么的,只能写信。

写了信就得有人往里面传递,这个传信的,就是红娘了。

崔双文抗不过元稹死缠烂打,被元稹打动了,俩人在普救寺悄悄的谈起了恋爱了。

也不怕佛祖怪罪!年轻人谈起恋爱真是啥都不在乎啊!

这寺,也就由此名垂千古,成了著名的爱情寺庙,至今犹存。

按小说《西厢记》所载,该张生赶考了,现实也是如此。但结局变了!

元稹没考上!

可也没回来,就留在首都,据说是要好好复习。

崔双文默默的等待着元稹,在得知他落榜的消息之后,写信安慰鼓励元稹。

此时的元稹已经不再把这段感情当回事,崔双文的信函成为了他酒后与友人谈笑的话题。

年轻人,总是喜欢吹嘘自己受女人欢迎,什么时代都如此,自然天性。

后来有人问起元稹抛弃崔双文的原因,元稹理直气壮的解释说:她就是个妖精,我是要做大事业的,不能被他迷惑,耽误了前程。

人生无耻识字始,流氓就怕有文化,况且是位大诗人!

此后两人再未相见,元稹为了自己的前程,迎娶了国字号领导的女儿韦丛,进入了首都顶级贵族圈。

婚后某一天,元稹不知道那根筋抽风,突然回头去找崔双文。

唐朝的风气很开放,何况元稹是渣男。

崔双文此时已另嫁他人,断然拒绝了“表哥”的见面请求,写了首诗,把元稹这位大诗人骂了一顿。

元稹臊眉耷眼的离开了,一次与友人聚会中聊起此事,写成了《莺莺传》,被后来《西厢记》的作者借鉴,改写成《西厢记》。

大诗人元稹的一生,还将不停演绎流连花丛到处留情,却又总是翻脸无情的故事,是唐朝出名的大诗人及渣男。


西域大都护


元稹唐朝诗人其妻韦丛元和四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诗人感念亡妻与知患难与共!写下很多悼亡诗,尤以,遣悲怀三首,连章诗最为著名!更以“贫贱夫妻百事哀”流传千古!诗人表达了对亡妻的一片深情!更写出了贫贱夫妻互相护持患难与共!一旦生离死别!生者忆起往事更加伤怀。诗人遣词用句,出自真实深情,感人至深!!


勇哥勇哥勇哥大勇哥


应该是专情的那种,你自己感觉一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首诗出自元稹的《离思》其一。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从所作。本意是见识过大海后就看不上眼江河溪流了,欣赏过巫山的云后就就得别的云彩不再美丽了。在元稹眼里韦从就是“沧海”,“巫山之云”,爱上她后,别的女孩纸都是泛泛之色,难入法眼。所以他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亡妻爱的死心塌地,矢志不渝。我个人感觉应该是一个爱情专一,眼里只有老婆的好男人。喜欢评论666




琅琊微光


他偶然拾得半句诗,而且不同的人理解这句诗,也有不同的感受。纵观其一生之所作所为,非但不是一个专心至致的情种,倒是一个处处留情、风情万种的孬种!



空谷幽生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元稹,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同朝为官,交情甚厚,史称“元白”。元稹不仅仅是个深情大意的“情种”,而且家道兴旺,世代为官。元稹及第入仕,之后又选婚高门,发妻韦丛,后来官至三品,任监察御史。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兼备,均为佳作名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离思》则是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也被诗情感动。正如杨雨教授所言: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下面再引《离思》其余四首,共同欣赏!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史永wang


你知道吗,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的元稹是个大渣男呢!

现在的人们喜欢用这句话来标榜自己情深,却不知下半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

君”,意思就是说,这个情种和前任分别后半个月就在别的女人坏里了呢,然后还说什么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

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

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去你M哈哈哈

虽然说就当代而言,有些诗的原意已经改变了,往美好祝福的方向变化,但是还是很反感那些明明什么都不懂还动不动就引用几句诗来标榜深情,标榜这那的。感觉自己有文采,其实就是个

憨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