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時“動真格”要做純電商店鋪

全時“動真格”要做純電商店鋪

突如其來的疫情進一步確定了零售企業加碼電商業務的決心。

近日,小編了解到,全時便利店的電商業務正在加緊推進中,全時內部正進行電商業務板塊的人員招聘,計劃重構電商部,在商品和服務上謀求新變化。在全時發佈的一則招聘公告中,“JAVA開發工程師”等職位都在招聘之列,主要負責電商業務系統的整體設計和開發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全時在2020年還將探索新的店鋪類型,比如純電商店鋪等。

全時相關負責人透露,純電商店鋪可以理解為一個類似前置倉的概念,將以低租金、大面積為主,純粹面向電商市場,除了共享線下有的商品以外,也會有專門針對電商消費群體的商品。

目前,便利店做電商主要還是同線下門店捆綁在一起,且線下門店的銷售佔比更高。線下門店店面租金相對較高,面積也小,SKU數量普遍有限,這或許是全時便利店探索電商和線下更好結合方式的動力所在。

事實上,便利店試水電商並非新鮮事。此前,7-11、全家等都已普遍接入美團、餓了麼等電商平臺。便利蜂、好鄰居等也都在建立自有電商平臺。

更注重線下客流的實體便利店何以對電商業務念念不忘?

背後更多是會員維護的訴求。

據瞭解,便利店客群佔比最高的是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尤其是20-35歲之間的工薪階層,SKU數量有限的便利店實體門店較難滿足用戶更多場景的消費需求。儘管好鄰居、便利蜂等品牌都在嘗試在自有電商平臺上售賣門店以外更多的商品種類,但截至目前尚沒有較為成功者脫穎而出。便利店做電商要摸索出最優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精益零售理論創始人、零售專家龔胤全認為,便利店銷售的零食、盒飯等小商品客單價不高,即便顧客承擔外賣騎手成本,便利店所要支付給第三方平臺的佣金或自營電商團隊的技術服務費也會大大增加經營成本。另外,當所有便利店都做電商時,彼此又回到了同一競爭環境,最後決定競爭優勢的,仍然是開發原創商品尋求差異化,而非依靠電商平臺本身。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則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會是便利店未來的發展趨勢。便利店的特點是貼近消費者,但面積非常小,商品品類非常有限。線上平臺可以作為一個貨架延展,豐富便利店的商品品類。如果輻射半徑過大的話,成本會非常高。所以,具體到操作層面,企業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以現有的店鋪體系為基礎,探索出一個最優模式,不要去過於盲目的做更大投入。


趙馳/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