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又是一年花滿山。疫情也沒阻擋住春天的腳步。

時間過得好快!立春之後,雨水,驚蟄,春分,季節更替似乎靜悄悄的。直到週末外出,看間滿山花開,草長鶯飛,才知道,夏天的日子也漸漸臨近了。

寒食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古時候,寒食節更像一個時令節氣,此時春暖花開,萬物生長,景象變得清潔明淨。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流傳最廣泛的是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飢。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文公復國後,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抱樹而去。文公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以寄情思,後相沿成俗。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但後人多所考證寒食節禁火習俗的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割股的史實也存在爭議。

現今學界認為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源於遠古時期人類對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吃冷食。

古代文人墨客,寫下了大量有關“寒食節”的古詩詞。讀者諸君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①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②斜。

日暮漢宮③傳蠟燭④,

輕煙散入五侯⑤家。

韓翃(hóng),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著有《韓君平詩集》。

【註釋】

①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②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③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④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賜給。

⑤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詩詞大意】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

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

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經典賞析】

詩的一二句寫白晝,三四句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除了皇宮,貴戚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我們仔細一琢磨,就能品味到裡面暗含的諷刺意味。

全詩以“飛花”、“柳斜”、“日暮”、“輕煙”組成一幅春天黃昏的美妙圖景,充滿詩情畫意,嚴肅的政治內容被隱藏於輕盈優美的詩境之中,足見藝術手段之高妙,這也正是這首詩廣為人傳的原因。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①冷,

江上流鶯②獨坐聽。

把酒③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韋應物(約737—約791),唐代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其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註釋】

①空齋:空蕩的書齋。

②流鶯:鳴聲婉轉的黃鶯。

③把酒:手執酒杯,意思是飲酒。

④杜陵:位於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詩詞大意】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

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聲。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家中的幾個弟弟,

寒食節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

【經典賞析】

這首詩,首句從近處著筆,實寫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從遠方落想,遙念故園寒食的景色。這一起一收,首尾呼應,緊扣詩題。中間兩句,一句暗示獨坐異鄉,一句明寫想念諸弟,承接自然。兩句中,一個“獨”字、一個“想”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的妙用。從整首詩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鉤連,一氣流轉,渾然成章的。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

不獨明朝為子推。

孟雲卿(705-781),字升之,山東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人,30歲後始舉進士,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

【詩詞大意】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

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

不僅僅是明天因為紀念介子推而吃冷食。

【經典賞析】

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這是詩中常見的是以樂景襯哀景,即反襯的藝術手法。

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介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於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的快樂;而對於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繫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緻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襄陽寒食寄宇文籍①

【唐】竇鞏

煙水初銷見②萬家,

東風吹柳萬條斜。

大堤欲上誰相伴,

馬踏春泥半是花。

竇鞏(約762—約827),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竇庠之弟其所著詩,見竇氏聯珠集。

【註釋】

①宇文籍:作者的一位友人。

②見:現,顯露。

【詩詞大意】

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

春風吹拂,萬千柳條隨風飄拂,

河堤上,只有我一人獨自縱馬遊覽,無人相伴

馬蹄踏著路上的泥裡有一半裹著花瓣。

【經典賞析】

此詩描繪了襄陽城的美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陽城四周環水,春來煙水朦朧,當豔陽高照,輕霧才退去,方現出參差人家。一個“見”字,十分生動。“東風吹柳”、“馬踏春泥”,非常傳神。馬踏春泥半是花:點名季節;有“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意境,寫出春天的可愛。如此美景卻只能獨自消受,對友人的思念盡在其中矣。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木蘭花·乙卯①吳興②寒食

【宋】張先

龍頭舴艋③吳兒競④,

筍柱⑤鞦韆遊女並⑥。

芳洲拾翠⑦暮忘歸,

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

已放⑧笙歌池院靜。

中庭⑨月色正清明,

無數楊花過無影。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註釋】

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②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③舴艋(zé 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④競:指賽龍舟。

⑤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⑥並:並排。

⑦拾翠:古代春遊,婦女們常採集百草,叫做拾翠。

⑧放:停止。

⑨中庭:庭院中。

【詩詞大意】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划著小船競賽,

遊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鞦韆。

有的在水邊採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

景色秀麗的郊野,踏青的人往來不絕。

如雲的遊女走了遠山逐漸昏暗,

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

滿院子裡月光清朗朗的,

只有無數的柳絮飄過,無影無蹤。

【經典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遊春與賞月的詞。上片通過一組春遊嬉戲的鏡頭,生動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節的熱鬧場面。下片以工巧的畫筆,描繪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靜的景色。

詞裡表現作者喜愛白天遊春的熱鬧場面,也欣賞夜深人散後的幽靜景色。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是傳誦的名句,後人認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蕩①春光寒食天,

玉爐②沉水③嫋殘煙。

夢迴山枕④隱花鈿⑤。

海燕未來人鬥草⑥,

江梅⑦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溼鞦韆。

李清照(1084—約1151),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章丘)人,自號易安居士,著名婉約詞派女詞人。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註釋】

①淡蕩:舒緩盪漾。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②玉爐:香爐之美稱。

③沉水:沉香。

④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⑤花鈿(diàn):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⑥鬥草:一種競採百草、比賽優勝的遊戲。

⑦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不專指生於江邊或水邊之梅。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詩詞大意】

寒食時節,萬物復甦,盪漾著明媚的春光,

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鬥草遊戲。

梅花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盪漾。

零星的雨點打溼了院子裡的鞦韆,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經典賞析】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寫了薰香、花鈿、鬥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藉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盪漾,屋內香爐嫋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寫“寒食節”的古詩詞原來這麼多!看一看,你還知道哪幾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