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又是一年花满山。疫情也没阻挡住春天的脚步。

时间过得好快!立春之后,雨水,惊蛰,春分,季节更替似乎静悄悄的。直到周末外出,看间满山花开,草长莺飞,才知道,夏天的日子也渐渐临近了。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古时候,寒食节更像一个时令节气,此时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景象变得清洁明净。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呢?流传最广泛的是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抱树而去。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寄情思,后相沿成俗。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但后人多所考证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介子推割股的史实也存在争议。

现今学界认为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吃冷食。

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有关“寒食节”的古诗词。读者诸君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①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②斜。

日暮汉宫③传蜡烛④,

轻烟散入五侯⑤家。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著有《韩君平诗集》。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④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赐给。

⑤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诗词大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经典赏析】

诗的一二句写白昼,三四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除了皇宫,贵戚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全诗以“飞花”、“柳斜”、“日暮”、“轻烟”组成一幅春天黄昏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严肃的政治内容被隐藏于轻盈优美的诗境之中,足见艺术手段之高妙,这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人传的原因。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①冷,

江上流莺②独坐听。

把酒③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①空斋:空荡的书斋。

②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③把酒:手执酒杯,意思是饮酒。

④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诗词大意】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

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声。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家中的几个弟弟,

寒食节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

【经典赏析】

这首诗,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70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30岁后始举进士,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

【诗词大意】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

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

不仅仅是明天因为纪念介子推而吃冷食。

【经典赏析】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这是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介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①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②万家,

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

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约762—约827),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其所著诗,见窦氏联珠集。

【注释】

①宇文籍:作者的一位友人。

②见:现,显露。

【诗词大意】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春风吹拂,万千柳条随风飘拂,

河堤上,只有我一人独自纵马游览,无人相伴

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经典赏析】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东风吹柳”、“马踏春泥”,非常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名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木兰花·乙卯①吴兴②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③吴儿竞④,

笋柱⑤秋千游女并⑥。

芳洲拾翠⑦暮忘归,

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⑧笙歌池院静。

中庭⑨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注释】

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②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③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④竞:指赛龙舟。

⑤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⑥并:并排。

⑦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⑧放:停止。

⑨中庭:庭院中。

【诗词大意】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划着小船竞赛,

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景色秀丽的郊野,踏青的人往来不绝。

如云的游女走了远山逐渐昏暗,

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

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无影无踪。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

玉炉②沉水③袅残烟。

梦回山枕④隐花钿⑤。

海燕未来人斗草⑥,

江梅⑦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章丘)人,自号易安居士,著名婉约词派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注释】

①淡荡:舒缓荡漾。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②玉炉:香炉之美称。

③沉水:沉香。

④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⑤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⑥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⑦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不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诗词大意】

寒食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梅花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经典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荡漾,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原来这么多!看一看,你还知道哪几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