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還需要勤於學習嗎?

易查分


對於老師是否還需要勤於學習,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們妨先看一看,老師不學習會有什麼後果。

第一:會跟不上快速變化的時代。現在這個時代最核心的變化就是一個字,快!知識結構在變,學生的特點在變,教學方式在變。以變應變才是生存的根本。

第二:會使教學工作產生困難。一個不學習的老師,首先講話就沒有力度,自己不學習又如何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呢?為人師表,才能以德服人。老師最有力的武器不是語言,而是自己的行為。

第三:無法做學生的朋友。一個好老師既能教學有方,還能做學生的朋友。而要做學生的朋友,你得去了解現在的學生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在追逐什麼潮流,什麼樣的話題與他們容易產生共鳴,而這一切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學習。

那麼作為一個老師,又應該學什麼,怎麼學呢?

1:嚮往聖先賢學,學中華傳統智慧。一箇中國老師得精通自己國家的文化,也有責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而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充滿了智慧和力量。比如大人有“大學”,孩子有“幼學”,大人學孫子兵法,孩子學增廣賢文,大人有四書五經,孩子有三字經。通過對這些經典著作的學習,讓我們成為一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

2:向優秀老師學,學優秀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們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向互動式,啟發式教學發展。新的教學模式也層出不窮,靠自己摸索費時費力,像優秀老師學可以兼容幷蓄,博採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優秀教學特色。

3:向學生學。學生是坐著的老師,老師是站著的學生。通過向學生學,不斷了解學生的需求,使教學內容和方式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形成教學相長,老師,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成長的優秀教學模式。





諸強新老師說


只有老師勤於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去傳授給學生。


易查分


這是必須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活到老人到老,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更何況是個老師。不尚空談。我講一點本專業的一個問題。我大二學的《生物化學》是上世紀59/60年代高教部頒發的的統一教材,包括實驗教材在哪個年代應該是算可以的了。學起來感覺頂好。到1998年因為我退休後到某電大一個分校兼職,並給大專性質的護理班講授醫學院校《生物化學》。發現要不是我在職時給我市中學生物教師業餘培訓班有個為期一年的該科教學工作,才沒有造成知識斷層的缺失。很顯然,畢業後幾十年的知識更新真正是日新月異。例如:我們上學時說到高血壓,慢阻肺老師說多少有點家族性,但現在進而言之為"多基因‘’遺傳有關。人之衰老終死是自然規律並不錯,但沒有現在初步認識到和染色體在DNA複製過程中的端粒‘’磨損"有關。這些說到底都是和生物化學有關。所以,《中國青年報》曾有一篇文章告誡剛畢業的大學生:你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只能佔你今後實際工作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青松187549822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進入大學體制,基本上就是鐵飯碗了,每月按時拿工資。尤其是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在二本及其以下的高校,教師地位穩固,沒有失業的風險。因此大量教師的確很少再看書,不願意再進步,甚至對職稱都沒有興趣了。這是一個必然過程。制度上,高校教師是鐵飯碗,因此教師的自我進步基本上是個人問題。



早晚聽書


不要說教師群體需要勤於學習嗎?其實只要是人都是在終身學習的,只不過每個人學習的方式不同罷了。有人看書、有人報班、有人通過經驗積累、有人跑去看世界……

從教師個人來說,即便不是為了工作,為了他人,那麼對於自己,多學習多開闊眼界也百利而無一害。不是有句話說: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言談裡。你的言談舉止形成了你獨特的個人魅力,做個有魅力有智慧的人不好嗎?

從教師職責來說,教師就像一桶水,當你的知識量有100升的時候,孩子可能才能從你這裡獲得80升,而當你只有80升的時候,孩子們可能就只能獲取60升的知識。我們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為教育服務。

況且,我們能帶給孩子的並不是表面的知識那麼簡單,你的言談舉止,甚至價值觀、世界觀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的。那麼你的三觀從何而來,無非也是通過從書中學、從事中學、從他人處學而已。

學習是終身的,無論你的意願為何,學習都在潛移默化的進行著。


幼兒教育百寶屋


作為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修養!教師自身修養是屬於個體品德的範疇,是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個體品質的產物,其構建要通過持續不斷地內化和外化的過程。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範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必須依靠教師本身不懈的努力,自覺地進行修養和鍛鍊,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風尚。因此,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這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修養:一、應該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同於社會的其他活動,它的顯著特點是塑造人、培養人、改造人,即把一個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為一個社會人,是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可以說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就是一種特殊教育手段。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可以影響學生求知的觀念和態度,正所謂“師表,人之模範也”、“博學為師,德高為範”這些名言,都說明了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響。1.要貫徹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 身為教師要首先提高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認識,要正確理解和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內涵和要求。可以通過學習他們這些先進模範典型,可以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而不斷地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師德認識和師德修養,積極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經常以師德榜樣鞭策自己、評價自己,自覺遵守和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完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列入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培訓和管理內容之一,制定研修計劃,確定研修內容和學時,考核合格計入相應學分,使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制度化和規範化,同時還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考核。二、在教學中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1.“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核心和精髓 “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熱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情感,也是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認真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2.嚴謹治學,知錯必改,營建學術民主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師與道的關係。一般來說,教師要比學生聞道在先,但是,有時我們老師還應該向學生學習。例如,有位語文教師在寫板書時寫錯了字,一位同學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老師,你寫錯了!”老師聽了一愣,檢查一遍仍未發現,便問:“錯在哪裡?”這時,有好幾位同學舉手,她意識到真是有錯,心裡很不好受,心想,自己怎能在學生面前丟醜呢?但轉而一想,只有知錯必改,才會取得學生的信任,於是請第一位同學指出錯在哪裡。結果,她細看書上,大吃一驚,深感自己基礎知識不紮實,備課時又疏忽。這位老師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這位老師對全班學生說:“這位同學學習認真、仔細,發現老師錯了又敢於提出來,幫助老師改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今後,我們師生來比賽,看誰學習最認真、最細緻。”這樣全班同學都被老師這種平等求實的態度所感動,師生間又增添了一份情感。3.要尊重家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長,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是樹立學校、教師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需要,同時也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部分。教師在接觸學生家長時,不論家長年齡大小、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都應該尊重理解他們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一無可替代的地位,尊重理解他們。對於家長決不要擺出訓人的架式,以免傷害家長的自尊心。更不能因為家長有權有用,就對他們格外殷勤,而對待平民百姓就冷眼看待。這是違背尊重家長的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4.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是一個人的世界觀組成部分,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主導著人們的言行。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的世界觀會側面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師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觀正確了,才可能正確處理教育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係的準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應當注意保持的品德。教師的職業使命是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教師歷來是備受廣大百姓尊崇的職業。古時有“天地君親師”之說,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因為他是人類文化、文明的傳播者,因為他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鉅任務,他們必然會是人之楷模。這樣一來,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就直接關係到整個民族素質的問題,關係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決定著一名教師對待神聖的教育事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約著一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規範,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精神支柱與實踐動力。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


東昇天下


理念更新,技術同步,專業生長 —— 不是還需要,是必須勤於學習,終生學習

學習是一件永遠不會過時的事情!何止作為教師還需要勤於學習,事實上學習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國籍,所有人都需要保持學習的狀態!正如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時代在飛速前進,如果教師不與時俱進,那拿什麼更好地教書育人呢?

一、理念上需要更新

一個人的理念決定著他的行為。課程改革近20年以來,新的理念層出不窮,如果一個老師不及時更新理念,還停留在原地踏步走,這樣的教學就像生產技術一樣,勞力卻出不了優質產品。

理念的及時更新,就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輸入。只有理念對了,加速前進才能事半功倍。

二、技術上需要同步

遠的不說,就說新課程改革的近20年,2000年的時候,一個學校有一間多媒體教室就是莫大的高大上了。那時的老師們普遍不太懂電腦,一般也只有在教學比賽中才會看到有老師用課件來上課。

僅僅20年的時間,但現在連貧困山區希望小學的教學硬件都是槓槓的。白板教學、平板教學、雲課堂教學,甚至我們當前的疫情期間,線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學,這些20年前能想像嗎?

如果在這些技術上教師不同步,那不是白白錯過了現代化?

三、專業上需要生長

作為教師,課堂是主陣地,專業是硬道理!

以數學課為例,一道難題有的老師需要繞很久才能給學生分析明白,而有的老師只需要打比方,舉例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就是專業水平的差異。

造成這樣的專業水平差異,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師本身是否會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現代社會學習的方式和平臺多種多樣,紙質閱讀,網絡平臺,同事同行,只要你有學習的慾望,學習可以無處不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身肩重任,學習止境!


有一有二還有一


必須學呀!非常需要學!

活到老,學到老---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來說,進行終身教育者必先成為終身學習者。

學習可以使任何人與時俱進,同步進取;

學習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還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生命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我們要從前輩和同輩或者晚輩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老師來說,勤於學習不僅是職業需要,需要不斷學習來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需要,也為學生的培養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

對於老師來說,勤於學習也是生活所迫,生活在知識時代,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學習知識和經驗,你才能在生活中掌握更多技巧和常識,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適應學校以及學生的發展。

對於老師來說,想要高質量的完成自己的教育事業,必須是一個雜家,各個領域知識都要了解,例如,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對於名人、體育、流行音樂、遊戲、社會出現的新詞、新意、新解等等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要了解,不僅是為了利於教學,和學生很好溝通,而且在英語的閱讀理解中經常出現相關的短文,利於翻譯理解。

對於老師來說,勤於學習的人更能充實自己,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價值,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淵博的人永遠散發著無窮的氣質和魅力。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你好,我是老班說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毫無疑問我認為教師需要勤於學習。

身為一名教師,必須成為一名學習者!

首先教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是用心教好每一個學生。那麼如何更好教育學生?毫無疑問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幫著學生更好的成長。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湧現,作為一名教師,若想有所作為,不被時代所淘汰,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學習,多學一點知識和本事,就多一份競爭的實力。要保證自己在幾十年的從教中處於優勢地位,就必須不斷長本事,走終身學習的道路。不但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且要磨礪自己的思想品格,積澱自己的人文底蘊,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使自己始終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

最簡單一點,疫情期間全國響應中央“停課不停學”的政策都在舉行網課,對於教師來說如何上好網課就成了教師必須學習的內容:

  1. 選擇哪款軟件進行網課教學
  2. 如何將面對面授課方式運用到網課上
  3. 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輔助網課教學
  4. 如何監督學生網課質量與學習情況

當然老師除了日常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向別的老師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其他老師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經驗等等,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

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教師的工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和同行交流、和學生交流、處理棘手的事情、深入瞭解教學情況,等等。

學習是伴隨所有人一生的行為,老師更是要終身學習,要留心學習,主動學習,勤於學習等等。


老班說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

作為教師當然需要學習了,這是不用懷疑的。教育家於漪說“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我想,我們應當把它當做教育路上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要永不滿足於現狀,邊學邊幹,做一名終身學習的教師。現代社會的孩子視野開拓,知識廣泛,信息瞭解的快,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定力,文化判斷力,要有思想,具有堅守精神家園的意志,要有人格魅力,要以教師的人格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可見,教師具有人格魅力至關重要。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斷的認識自己,不斷挑戰自己。

提到學習,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學生,其實,做老師的更應該終身學習。時代不斷更迭,知識更是日新月異,網絡每天都在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量也該與日俱增。身為教育者,應時時做好為學生解惑的準備,如果知識儲備量不夠多,怎麼能及時的給學生解答疑惑呢?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們做學習的好榜樣。 教與學都應有使命感,一味地教育學生如何如何熱愛學習,不如自己成為一個愛學習的人,學生看到老師依然在學習,從而激發了學習動力,這才是榜樣的力量。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教師也並不是一個全能的人, 作為一名老師,不但要教育孩子讀書,更要教育孩子做人,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同學和老師了,一個孩子能成長成什麼樣的人,在校的學習生活佔其中很大一部分,老師的言傳身教,能讓孩子也變得積極陽光,對生活充滿希望。如果身在一線的教師落後了,很可能阻礙孩子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做到終身學習,不然怎麼能夠帶領孩子去領略知識的博大精深呢?

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快樂遨遊,而不是把他們拉上岸,教師應該與學生一同學習,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