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東南日報》載溫嶺文物出土消息 六朝古磚發現人顏邦垣(恆)何許人也

《溫嶺日報》3月14日刊發的《書香劍影盡是民族光榮——民國時台州舉行的兩次先代文物展覽》,介紹了民國期間台州的兩次先代文物展覽情況,其中一次是1936年5月14日在溫嶺孔廟開幕的台州先代文物展覽會。1936年6月16日《南京日報》第5版的《地名新聞》版上,介紹了這次展覽會情況,其中一段提到了長嶼發現的六朝古磚,這一段是這樣寫的:在一堆古銅器古硯當中,我發現了一塊磚,顏色黃、稍帶點黑色,表面不怎樣光潔,長約近尺,五寸闊,一寸半高,磚的側面刻著古錢形的圖案,另一則刻著反筆的元嘉七年庚午八月周道建興等字樣。這磚是在原溫嶺長嶼鄉婁山一個古墳邊發掘出來的,聽說早幾年已被人盜去不少,直到今年4月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民国《东南日报》载温岭文物出土消息 六朝古砖发现人颜邦垣(恒)何许人也

《溫嶺日報》有關民國台州先代文物展覽會報道。

實際上,婁山發現古磚一事,已載入1992年版《溫嶺縣誌》,在該志295頁第一節《磚瓦》中提到,“民國時期《東南日報》載:溫嶺婁山發掘古墳一所,有‘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太歲庚午八月周道興造’十四字的泥磚。”

根據《溫嶺縣誌》提到《東南日報》曾刊發新聞的線索,記者費了不少時間,終於找到了當時的兩篇報道,分別為刊於《東南日報》1936年4月25日的《古磚 元嘉七年間物》和1936年5月10日的《省令溫嶺縣長 保存六朝古磚》,內容如下:

《古磚 元嘉七年間物》

(溫嶺通訊)本月十二日溫嶺顏邦垣,於該縣東區婁山,發現古墳一所,該墳四圍,環以泥磚,業已沉沒土中,磚長一市尺,寬四寸七分,厚一寸四分,重約十市斤,色灰褐不一,其一側面有“元嘉七年太歲庚午八月周道興造”十四字,均系正楷反筆陽文,另一側面及其兩端,各有一古錢狀花紋,誠屬鮮見雲。

《省令溫嶺縣長 保存六朝古磚》

(市訊)省府以準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函開,據本報四月二十五日溫嶺通訊載稱,本月十二日溫嶺顏邦恆,於該縣東區婁山發現古墳一所,該墳四圍,環以泥磚,磚面刻有古錢狀花紋,及反筆“元嘉七年”字樣,按元嘉系六朝宋文帝年號,反筆文字乃古時為摹搨便利而作,殊不多見,故此項墓磚,確為重要出土文物……

這一文物的發現,引起了專業人士的重視,記者檢索後獲知,衛聚賢先生曾將此發現寫入1948年出版的《中國考古學史》。

報道中提到南區婁山,應當是今新河鎮樓山村,因為《南京日報》報道稱是“長嶼鄉”,至於古墳發現人顏邦垣(或恆)則尚不知其身份,記者猜測當為溫嶺新場顏氏後裔。為此,記者聯繫上浙江省顏子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顏海鷹,請他幫忙查一下顏邦垣(或恆)信息,只是可能比較費時。

六朝古磚發現人顏邦垣(恆)何許人也?讀者朋友,如果您知道顏邦垣(恆)信息,煩請與記者聯繫,手機號:15988955998(微信同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