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造血式”產業扶貧 山區土紅薯成為脫貧“金疙瘩”

3月29日,週末,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休寧縣榆村鄉嶺腳村卻遊客不減,當地徽姑娘農家樂負責人程彩玲忙著招待客人,銷售紅薯粉絲等土特產。她告訴筆者,紅薯加工成粉絲後已然成了當地緊俏農產品。

近年來,休寧縣立足本地生態和資源優勢,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鼓勵引導白際鄉、榆村鄉、渭橋鄉等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紅薯產業,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該縣多次組織農業、扶貧等部門到白際、榆村等地實地調研,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各駐村扶貧工作隊走村入戶開展紅薯產業扶貧項目徵集,徵求貧困戶意願和需求,結合實際謀劃村集體產業扶貧項目,引導貧困戶發展紅薯產業,並跟蹤做好技術指導、宣傳銷售、貨物運送等服務保障。2019年,該縣實施有關紅薯產業扶貧項目91個,惠及9個村91戶。

休寧縣還出臺了《產業扶貧到戶項目獎勵扶持辦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扶貧獎補辦法(試行)》等政策,明確紅薯種植產業項目補助方式。2018年以來,共投入18萬元支持貧困戶發展紅薯種植、粉絲銷售等產業項目,惠及271名貧困人口。同時,積極幫助發展生產、自主創業的貧困戶申請“免擔保、免抵押”信用貸款。此外,縣農業科技部門還從品種改良、標準化種植、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加強技術支持,重點幫助引進一批品質好、適合當地種植、適合粉絲加工的新品種,舉辦“扶貧專題班”“扶貧小課堂”12期,培訓貧困勞動人口510人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縣鼓勵農業經營主體按照市場價溢價10%以上收購貧困戶農產品,並對溢價收購部分加大獎補力度。

該縣還通過政府搭臺、黨員幫扶和能人幫帶等形式,引導貧困戶與園區、農民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等經營主體建立訂單、勞務、服務、租賃、股份等聯結關係。渭橋鄉上前村成立阡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對農產品進行“包裝再造升級”,帶動紅薯粉絲銷售約2500公斤,農民增收10餘萬元。黃山市俊軒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旺農匯”微商城平臺,促成白際紅薯乾等農產品實現生產、加工、包裝、品牌營銷、倉儲物流等一條龍運作,2019年完成銷售1300餘公斤,銷售額達21.6萬元。榆村鄉建成全市首家徽州古法粉絲展示館,開辦了全市首個徽州古法粉絲原產地粉絲煲店,去年10月下旬營業以來,累計銷售額達3萬餘元。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模式拓寬銷售渠道,白際紅薯幹、榆村紅薯粉絲已具有一定市場認可度。

休寧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精心宣傳推介原生態紅薯產品。白際鄉通過微信宣傳介紹紅薯幹生產全過程,榆村鄉藏溪粉絲走進媒體直播間。為增強產業文化吸引力,精心梳理紅薯產品古法加工手法,通過舉辦紅薯節、農事體驗等活動,豐富紅薯、粉絲文化。白際紅薯幹加工技藝成功申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積極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榆村藏溪粉絲先後亮相中央電視臺、安徽新聞聯播、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2019四省邊際城市群文化產業博覽會,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集體商標申請,目前已通過初審。

據統計,白際鄉紅薯幹加工戶達220戶,2019年總產量66噸、產值330萬元,加工戶戶均增收1.5萬元;榆村鄉等紅薯粉絲加工戶212戶,2019年總產量60噸、產值300萬元,加工戶戶均增收1.4萬元。其中共有334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加工、銷售,紅薯產業已成為當地脫貧主導產業之一。·萬多蓉葉振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