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2020年進入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逐漸退潮,然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卻方興未艾,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相繼失守,而美國更成為了當前疫情的重災區,有關美國防疫的對與錯,英國的BBC北美大區記者安東尼·澤克4月2日撰寫長文進行了評論報道。

從確診首例患者到現在,不過是兩個多月的時間,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卻以驚人的速度爆發,迄今為止,已經造成了21萬人感染,超過5000人死亡,累積確診人口超過了目前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和第三的西班牙之和,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

然而據專家推測,考慮到美國採取的措施及現狀,現在還遠沒有達到美國疫情的高峰和拐點,而預期的時間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但是針對美國防疫的對與錯,現在已經越來越清晰。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錯誤: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是美國醫療設備和防護裝備的短缺。


面對傳染性極高的新冠肺炎,從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到呼吸機,全美,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的一線醫護人員所需的防護裝備和醫療設備,幾乎是全面短缺的狀況。

很多醫護人員不得不將垃圾袋改造成防護服,用衛生巾改造成口罩,呼吸機的短缺則讓很多官員擔心,一線醫療人員很快就將面臨要被迫決定救誰或是不救誰的道德困境。


其次,是遲遲不願做大規模的檢測。


從韓國到新加坡,疫情早期就對高危人群大量檢測是控制疫情的關鍵手段,但是美國政府的懈怠拖沓錯過了前期佈防的窗口期。

在專家看來,遲遲不願做檢測是美國政府最重要的失誤。因為只有大量檢測才能掌握疫情的真實狀況,才能做相關的部署,才能將感染人群識別出來並進行隔離限制,進而切斷傳播路線,否則衛生部門的官員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樣疲於奔命。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直到2月中下旬,只有為數不多的實驗室在做新冠檢測,直到疫情升溫的3月中旬,當局才承諾要在月底前作500萬次檢測。

然而一位獨立分析師在3月30日的數據顯示美國只做了100萬次的檢測,雖然表面上已經比意大利等國都多了,但問題是美國的人口有將近3.3億人,更糟糕的是突然暴增的檢測量壓垮了實驗室的承受能力,導致很多檢測要超過一週的時間才能出結果,而這其間又會造成多少新的感染難以想象。


第三,是囿於政治口水的相互指責。


3月3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用嚴肅的語調說,請每一個美國人都要準備好共度時艱。衛生部門根據當前的數據預測,即便是理想的情況,也可能造成至少10萬美國人死亡。

這一番講話和特朗普一週前充滿信心的表態大相徑庭,他當時甚至認為4月中復活節的時候美國的經濟生活就能恢復正常。

特朗普政府不斷在推卸責任,轉移焦點,為的是掩蓋自己應負的責任。而美國國內的防疫,又因為黨派之爭和政治考量,陷入持續不斷的口水仗。


第四,“保持社交距離”政策的失敗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從到處是放假學生的佛羅里達海灘,到擠滿了紐約市民的地鐵車廂,再到一如往常湧入了上千人做禱告的路易斯安納的教堂,美國人並沒有遵從政府提出的“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關於美國人不遵守衛生部門提出的避免過於親密的社交接觸的的建議,幾乎每天都可以舉出無數的例子。

派對動物橫行的美國,很多人寧可得病,也不願意暫時的停止社交生活,對此,當地政府也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畢竟民眾不遵守防疫建議,也沒有法律能實施懲戒措施,而自由慣了的美國人只會隨心所欲的按自己的心思行事。一位佛羅里達的衝浪愛好者在3月中接受CBS新聞網採訪的時候說,“如果我得了新冠肺炎,那就得吧,畢竟,我不會讓它阻止我參加派對的。”


正確:

第一,大手筆刺激經濟;


上週美國國會通過了創紀錄的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用於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困局,同時緩解可能造成的社會危機。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其中包括了給很多美國人直接發救濟款,拓寬失業援助範圍,資助州政府、醫療機構和其他公共服務機構,扶持受重創的產業,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讓他們少解僱員工。

這還不算完,從特朗普到民主黨籍的眾議員議長南希·佩洛西已經在商議另一個經濟刺激法案,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以及額外的醫療保險投資等。


第二,加強科研投入;


如果說新冠肺炎暴露了美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很多缺陷,比如成本高、覆蓋率低、供應鏈不足以應對沖擊,但同時也突出了藥物研發的重要性。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來勢洶洶的疫情讓製藥廠商和醫學研究的重要性被無比放大,使得很多研究機構都在加班加點的努力研究快速檢測、研製疫苗、克服病毒、戰勝疫情的辦法。以美國的醫療水平和科研實力,是最有希望能早日攻克這一難關的。但是專家認為,距離大量使用疫苗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現在只能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儘量限制病毒在大範圍人口裡的傳播水平。


第三,聯邦的領導力將得到提升


美國政府的聯邦體制下,各州擁有非常大的自主權,這一點早被證明了是一把雙刃劍。好的時候,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的採取各種各樣的公共政策,從中選出實踐效果最好的應用到全國。

但是BBC記者認為,在這場疫情之下,凸顯出沒有中央政府的統籌調配,美國各州各自為政,步調不一,很容易導致防疫措施的低效,結果就是造成很多可以避免的損失和經濟的衝突,有些州早作部署,宣佈學校停課,封鎖人口流動,但是有些州卻放任自流,坐視疫情的發展。

BBC:美國防疫四大敗筆導致21萬人感染,危機暴露體制弊端

美國衛生部門官員先前認為,絕大多數的美國大城市都會像紐約遭受重創,但是在各州的不同反應之下,他們認為可能會各自不同。

有些州還在努力避免重蹈紐約的覆轍,但是各州彼此之間的聯動效果,會讓他們自己防疫的努力,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結果。尤其是各州對於公共衛生投入意願的對手,會對每兩個州之間的防疫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這次疫情有可能讓美國人重新審視聯邦體制的弊端,加強聯邦政府的領導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