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北辰Online


安迪和那個高牆內所有損害與被損害,侮辱與被侮辱的群體們,都得到了救贖。包括那個臭名昭著的監獄長,也以伏罪的方式完成了救贖。

甚至是導演耿耿於懷,對慘淡票房的無奈,也因為錄像帶的大賣而煙消雲散。

隨著影片熱度持續發酵,作為經典影片的《肖申克救贖》,還那些身處逆境的電影觀眾們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實現了更大範圍的慰藉與救贖。

可以說,戲裡戲外,它都實現了逆襲和救贖。

不論是安迪還是他獄友,都曾被關在監獄的高牆裡苟延殘喘。而《肖申克的救贖》則告訴我們,即使處在生命的最低谷,上帝也沒有放棄我們,那些在陽光照不進的角落,仍然有勇氣、希望還有自由的燭光。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美國電影,它闡述了偉大的救贖之道。在伊甸園裡,亞當和夏娃受蛇的蠱惑,偷吃了無花果,被認為是不潔有罪的。所以人生而有罪,必須接受救贖。

而如何實現救贖,影片給出了答案。

一、懷有勇氣。安迪在抗爭無效,被打入大牢後,並沒有自暴自棄。面對欺凌,也沒有逆來順受,而是想辦法奮起反抗。

二、尋找希望。安迪進來後,應該就下定決心逃離,並想到了可行的方案。不論是海報,錘子還是《聖經》,都成了他龐大越獄計劃中重要的一環。在肖申克的歲月裡,他一點點把它變成現實。

三、重獲自由。在那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安迪終於逃出了高牆,在雨中光著身子咆哮的時候,我的心靈深深地震撼了。不僅如此,他還指證了典獄長。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安迪不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在監獄裡,他幾年的堅持,為監獄圖書館爭取了撥款。他像一道明亮的光,不僅照亮了自己的回家路,也溫暖了別人。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一部救贖之歌。《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淡,在當年的奧斯卡評比中又敗給了《阿甘正傳》。但金子總會發光,它的光芒連時間的煙塵也不能掩蓋。他與小金人失去交臂,卻成為錄像帶銷售市場常青樹。各大榜單,不論是國外的IMDB,還是國內的豆瓣,都是NO,1。在電影史上,肯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如果說《阿甘正傳》代表的是美國精神,那《肖申克的救贖》則象徵了人類勇氣、希望及自由。即使隔著熒屏,也能擊中我們心中最軟的那個地方。


方田耕不盡


我覺得首先救贖”了安迪個人的自我,其次,“救贖”是安迪對獄友的救贖,最後,“救贖”還是安迪對肖申克監獄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的秋天,而時至今日,將近過去了二十四年,再談起這部電影,談起安迪,觀眾心中仍然湧動著情懷與感動。它可以影響幾代人,可以鼓舞不同膚色不同地域的人不斷自我救贖。

安迪本是一名小有成就的銀行職員,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莫名被身陷囹圄,換做誰都是和安迪獄友一樣崩潰、一樣難以接受。在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夢想似乎離你遙不可及,渾身充滿憤怒,滿腦子都是不公平與無望。一直渾渾噩噩下去,也許人生就此黑暗了。但安迪能夠自我鼓勵,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為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寫信,挖洞等,這都需要非凡的毅力。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幫助你。安迪渴望的是清白與自由,當他最後的決然越獄其實是對自己的最終救贖——“我本無罪,我需要自由”。

這些給予實際上是對他們的一種精神上的救贖,點燃一個人對生活的希望無疑是對他的救贖。

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影訊新知識


在我們開始講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前我想大家應該明白兩點。

第一點:肖申克是一所監獄的名字,所以被救贖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監獄裡的所有人。

第二點:你要明白救贖兩個字的含義。救贖的意思一是贖回,二是償還,三是履行,四是贖罪,五是挽救贖救。

當明白這兩點後我們才能開始講到底救贖了什麼?

安迪: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其實是被冤枉的)他的救贖我們就從救贖兩個字本身的含義來看看。

安迪的贖罪:“老婆說我是個很難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來的書,她整天這樣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麼愛她啊,我只是不擅長表達。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選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安迪認為自己有“罪”,這是他的罪。

安迪的償還:在監獄中二十年,期間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傷,失去了多少,他的償還夠多了。

安迪的挽救:“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從不消逝”

“在我們心裡,有一塊地方是無法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做希望。”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讓人發瘋”

“我希望太平洋中的海水,和我夢中一樣蔚藍”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安迪挽救的是希望與自由。

安迪贖回的是希望與自由。

這是安迪的救贖。

其實無論安迪,還是監獄中的其他犯人,還是典獄長等人,他們在進入肖申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贖罪,開始了償還,只是他們只知道贖,卻不懂得救。安迪的到來讓他們懂得救贖的真正含義,監獄裡的人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孤崖


針對《肖申克的救贖》救贖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層面:

1、強者自救,聖者度人。

安迪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在監獄內建立起了圖書館,幫助獄友們豐富精神生活。他為大家爭取來了勞作後的啤酒,是想讓大家獲得在自家修屋頂時的自在感。在助人的同時,他也獲得了巨大的幸福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他不僅救贖了眾人,也救贖了自己。他更想告訴獄友們的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心存希望和對自由的渴望,這才是救贖的真正意義所在。而內心一旦失去了希望和對自由的嚮往,安於甚至享受制度帶來的安全感,就會像那個被釋放的圖書管理員老布一樣,到了外面的自由世界,卻只剩下惶恐不安,因無法適應外部世界而絕望自殺。

2、救贖的還有朋友和友誼。

如果說安迪是瑞德精神的救贖者,那麼瑞德就是為安迪提供物質支持的身體自由的救贖者。安迪幸運地遇到了瑞德,瑞德更幸運地遇到了安迪。在肖申克這個地方,一份真摯的友誼是不可多得的,那是一種在壓抑之下的可貴的友情,一幅海報,一塊石頭,一隻口琴,一句簡單的語話,這些普通的東西成為兩個朋友生活中珍貴的鼓勵和支持。

自救又度人,最終他們都得到救贖,成了生活的強者。





剪輯蝦ovo


魯迅先生說過:“人這一生,貪圖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經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仔細品讀來,確實能感受到其中的涵義。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就是如何對這些進行選擇。

電影以回憶的形式展開,由男主的獄中好友Red第三人稱的口吻,講述了一個被冤入獄的天才銀行家Andy,如何在監獄裡度過了19年後成功越獄的故事。

起初安迪入獄時,與這個監獄顯得如此格格不入。他是大銀行家,一生光榮顯赫,他還有非常美好的未來,本不該在這樣的地方待著。他對這裡的生活非常不適應,對於被冤枉入獄這件事也耿耿於懷,一直力圖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平反。

或許是同化的力量太過於強大,安迪在被抓入獄堅稱自己是無辜的,如今卻也放棄了掙扎。他和獄中的犯人一樣,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乏味無趣,永遠暗無天日卻又無力掙扎,像是一群被囚禁在籠中的鳥。

監獄長曾經說過,每一位來到肖申克的犯人,身體和靈魂都已經不屬於自己了。

這個監獄在某種意義上,與我們秉持的價值觀和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及生活裡某種默認的形式非常相同。我們常常就處在這些一堵堵高牆所構建的牢獄當中生活,在不知不覺中,為之所同化著。“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人一旦沒有了希望,就幾乎和傀儡沒什麼區別了。

電影中的男主角也曾渾渾噩噩,深以為自己也會一輩子呆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愧疚的一生。但在他得知殺死自己妻子的真正凶手後,安迪開始反思自己,進行自我的靈魂救贖。

於是他開始越獄,在狹小的臭水溝管道中,他整整匍匐爬了500米,於他而言,那就是通往自由的方向。最後的他,也終於如願完成了,對靈魂的自我救贖,重獲新生,以另一個身份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安迪之前有句話常常掛在嘴上:肖申克里的每個人都是無罪的。無罪的罪犯,乍一聽似乎很可笑,可我們對於罪犯的定義是什麼?對於有罪的定義又是什麼?自我救贖又是什麼?

就像瑞德一樣,因為年少無知犯下錯誤,他在肖申克呆了40年,失去了最美好的青春。

“你改過自新了嗎?”

“是的,警官。的的確確改過自新了。我完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不會再危害社會了,上帝為證,真的痛改前非了。”

可一次又一次的假釋被駁回,早就讓他萬念俱灰了。

遇見讓安迪之後他明白了,他的悔意和改過自新,絕對不是為了他人,而該是為自己。他真正對不起的,是自己的人生。

電影的最後,瑞德出獄,重獲了自由,被體制束縛已久的他自然是不適應這個社會的。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他也想過和獄友老布一樣,死了一了百了。但安迪交代給他的任務支撐著他沒有倒下,他如約去找了安迪留給他的鐵盒,盒裡的紙條上說:如果你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也許你還可以再往前走一點。

最後,他在海邊找到了安迪,像往日他們所構想的一樣,投入了自由的懷抱裡。

處在逆境之中,放棄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堅持一定是最酷的事。也許我們被困在各種體制下掙扎不得,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體制所同化。只要堅持,有朝一日我們也一定會有能力打碎枷鎖,在體制下完成自救。


娛樂安利鵝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獲得過許多獎項。幾乎囊括了95年奧斯卡所有獎項,除此之外還有金球獎、土星獎、演員工會獎等等數不清的獎項。為什麼這部影片能獲得這麼多的獎項呢?而且多年來一直廣受好評未曾遭到質疑呢?一部好的影片不僅僅需要美麗的畫面、驚心動魄的特效,更主要的是主題和內容的豐富、表達技巧的凝練。

先從情節來看,本片用瑞德的口吻來記述安迪的故事,影片從開庭開始,用片段式的回憶來表現主角的內心世界。平緩而低沉的語氣加上憂傷的背景音樂,再到陰森恐怖的監獄,叫囂的罪犯,暴力的獄警,這個世界彷彿沒有了光明。這就是導演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於是影片的前半段就這樣讓觀眾一直低沉著心。但是安迪出現了,他隨後就給了這個黑暗的世界一種光明。這種存在於黑暗世界的不滅光明就是“希望”。這種情節的轉換平緩而又突然。這是兩個矛盾的形容詞,但在這裡卻不矛盾。平緩指的是情節過渡的自然而然,突然是觀眾的內心世界像是從冰凍中解封了一般。而隨後就是安迪對監獄的一點點改變,與之相伴的是安迪對獄警和典獄長的妥協。這種正義與非正義的交織不是在表現安迪內心世界的矛盾,而是在表現安迪的善良與犯人處於監獄時對當時體制的無奈。當然影片不能就這樣發展下去,布魯克斯出獄後自殺,湯米吐露秘密後被殺這一系列過渡後讓影片走入了結尾與高潮……

再從表達技巧來看,影片運用主題式悖論和片段描述的手法。所謂主題式悖論就是指影片給予一系列線索有意識地使觀眾產生可能性的聯想而產生有悖主題的想法。這種手法常常和片段描述一起使用。在開庭時,影片描述安迪酗酒的片段:烈酒,手槍,子彈……這些不難讓人聯想到“兇手”, 而重要的是這一切 是觀者方面的虛擬的,也可說成是導演幫助觀者作了一次思維熱身運動。當阿瑞問安迪為什麼會入獄時,他說:“我是無罪的。”一方面誘導觀者懷疑甚至重建假設,一方面繼續主題性悖論的凸現。阿瑞聽了後應到: “來這裡的都是無罪的。”於是乎,悖論在不經意間被揭示出來,此時觀者並未注意。

從這部作品的主題來看,本片的主題是“希望”,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我們可以用國內的牢獄電影與之對比,比如說周潤發主演的《監獄風雲》系列,整部影片充滿了陰暗與暴力,影片也是以暴力的形式結束。完全沒有《肖申克的救贖》中溫馨,充滿希望的畫面。從安迪在警衛那裡弄來啤酒,到悠閒地聽著音樂,再到教湯米讀書。這些畫面無形之中沖淡了警衛的兇殘,典獄長的陰險。。。主題由這種漸變、對比而得到昇華。希望不是靠人物一次次對話體現的,不是靠打在銀幕上的大字體現的,而是靠情節的逐步深入,讓觀眾從中感受到希望。本片還提到了“體制化”的問題,這對於經濟節奏逐步加快的歐美國家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在高速勞作、冷漠無情的體制下面,社會與牢獄已經沒有了區別。我想當整日處於焦慮、緊張、忙碌狀態的歐美人看到這部影片時應該會引起強烈的共鳴吧。這大概也是他們來到亞非國家時,產生反差的原因吧。

最後,用文中的話來總結一下,“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騎豬看經典


救贖主要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影片最主要的的主題。

在電影主角肖申克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自由人對於命運的反抗精神,這是一個在心靈上得到了解放的人,任何實質的牢籠都無法束縛住他。

作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肖申克的肉體雖受磨難,卻並未消亡,他選擇了使用實際的行動來進行抗爭,而老布他放飛了傑克,卻囚禁了自己,這就和安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騎著驢子去旅行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安迪挖通了隧道,為什麼八年後才開始越獄?得救之道,盡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評論講到。

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之間有一段對話。關於自己的“罪名”,安迪說:

“我太太說我是個很難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來的書,整天這樣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麼愛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我倒是可以想像,一個花了二十年時間策劃獨自越獄的人,如果真的天天生活在你的枕邊,還真是一件有點可怕的事。

關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對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認識:

“……對,是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害她離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可以說,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 都有很強宗教因素。影片又加強了這一特徵,加了一段書裡沒有的內容——典獄長第一次查房,在安迪的房間發現了一本聖經,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得救之道,盡在其中”。

這是一句雙關的話,既是講安迪越獄的小錘子藏在其中,更在講整個影片都在講人生的“得救之道”。東方文化下的我們,想要理解這部電影,必須理解“救贖”這兩個字。

救贖有三層意思

救贖,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

所以救贖有三個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價——解脫。

救贖的第一層本意,結合電影,相當於我們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當然是反諷。

但電影所討論的“有罪”,遠不至於此。

在影片的開頭,安迪對瑞德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無諷刺地說:“肖申克”這個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無罪的。

這裡的“有罪”,是世俗意義上的犯罪。

而安迪後來說的那些懺悔:“對,是我殺了她,槍不是我開的,但我害她離我遠去,是我的脾氣害死了她”,“沒錯,是別人乾的,卻由我受罰”。

這裡的“有罪是宗教意義上的“原罪”——傲慢、嫉妒和暴怒。

在基督教義中有一點很特殊,因為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的背叛,人生下來就有七種“原罪”:暴食、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這是人類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個“救贖”的過程。

所以“救贖”的第二層意義,是宗教上的,指為陷入罪孽的靈魂,支付代價,給予其真正的解脫和光明,使其靈魂得以淨化。

監獄表面上是為你犯下的罪而受罰,實際上,你也在擺脫你的“原罪”。

安迪表面上看是蒙寃入獄,但此片的宗教意義下,監獄卻是人生“救贖”的最形象化的體現。

入獄後,安迪靠著之前當銀行家的經驗,幫獄卒和典獄長逃稅和洗錢。這事兒,他之前肯定沒少幹過,不過之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是“原罪”,之後是為了“給我的同事每人三瓶啤酒,因為戶外幹活有了啤酒,才像正常的工作”,是為了維護人的尊嚴,這就是一種“救贖”。典獄長為了方便安迪為自己洗錢,把他安排到圖書館,安迪卻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圖書館的規模,幫助那些罪輕的人掌握一技之長,出獄後更容易獲得新生活,這也是一種“救贖”。

典獄長利用安迪為自己洗錢,這是私慾的“原罪”,他為之付出的代價是:安迪利用他的信任越獄,並反過來告發,使他的下半生在監獄中度過,讓典獄長也為自己的“罪”與“原罪”進行“救贖”。

不過,“救贖”還有第三層意思,是心理學和哲學層面的。人性的另一種“原罪”

需要救贖的不僅僅是安迪和監獄長,還有肖申克所有的人。

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因為犯罪,到這兒尋求救贖,但監獄的這個特殊環境,卻激發了人性的另一種“原罪”——對人生麻木,失去人生的意義。

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

有的人在監獄裡過了一輩子的囚犯被釋放後,因為無法適應外部世界而自殺。

這就是心理學和哲學上的“救贖”,我們是自由的,但卻被囚禁地自身的牢籠中,被巨大的未知恐懼所包圍,只能有限的世界裡尋找短暫且易逝的快樂去麻木自己的靈魂。

電影中最經典的一段旁白,來自原著小說:

我曾經試圖描述過,逐漸為監獄體制所制約是什麼樣的情況。起先,你無法忍受被四面牆困住的感覺,然後你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進而接受這種生活……接下來,當你的身心都逐漸調整適應後,你甚至開始喜歡這種生活了。什麼時候可以吃飯,什麼時候可以寫信,什麼時候可以抽菸,全都規定得好好的。

肖申克監獄裡所有的犯人和現代社會的人一樣,他們追求的自由是一種自由的幻覺,是牢籠中一時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證。

這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冬瓜電影廳


這是一個關於自救和希望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在一個失意的深夜之後,被當作殺害妻子與情夫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他被判無期徒刑,送進了固若金湯的鯊堡監獄。

在目睹了獄中腐敗之後,他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於是他開始暗中實施自己的計劃,他結識了專在獄中從事黑市交易的罪犯雷,並從雷那裡弄來《聖經》和一些最不起眼的小東西。同時,他堅持近十年接連不斷的書信上訪,為鯊堡監獄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監獄圖書館。他還無私地輔導幫助眾多犯人獲得了同等學歷,使得他們可以在獄中繼續學習,為日後重獲自由,踏上社會打下基礎。

安迪在眾獄友的心中是一種尊嚴的象徵,他的才能、智力和人格魅力使他贏得了雷真誠的友情。而他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又使他成為眾獄警的得力幫手,甚至成為了典獄長的私人財務助理,如此的待遇讓安迪的越獄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當一個年輕的竊賊告訴安迪他曾在另一所監獄中遇到過殺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時,安迪再也剋制不住自己感情,他希望典獄長能夠幫他沉冤昭雪,討回公道。誰知,典獄長因為安迪知悉他貪汙、受賄的內幕而決意不讓安迪重返人間,竟殘酷殺害了那個年輕竊賊,並再次將安迪關入黑牢。

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典獄長的罪證之後,畏罪自殺。

拓展資料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作品的名稱也具有象徵意義。肖申克象徵著黑暗與惡,而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則象徵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值得思考的是,小說中的人物並沒有像早期美國移民那樣把“宗教作為社會生活的根本”,當然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宗教實踐。主人公安迪沒有等待上帝對他的救贖,而是憑著自己對善良人性的堅守,自救救人,贏得了自由,實現了重生。

其實,隨著20世紀西方社會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早已不那麼流行了。美國許多作家早已注意到,“物質金錢為腐蝕劑,工業科技為剝奪人性之源”。斯蒂芬·金筆下的“另類”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幾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詣、慘淡經營所實現的救贖決不是一般基督教教義上的救贖,這裡的救贖似乎加上引號才更為妥帖,才能表達更多的蘊涵,才能看出作者對當下社會和現代人性諸多問題的深層關注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詮釋了希望與自由的真諦,可以說如果故事中的安迪放棄了希望,他就不會獲得自由,通過小說情節不難看出,希望引導了行動,不僅僅主角安迪如此,就連故事中的瑞德也是通過安迪的禮物尋找到了光明和希望,最終通過希望獲得了自由。

雖然希望與自由是兩個不同的意義的詞彙,但是在小說中他們有著因果關係。希望”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因為安迪有希望,他才能做出一系列的救贖進行自我拯救。故事中自由就是希望的實現。



勵志人生看盡人生百態


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而我的理解就是希望和自由,從始至終,影片想要表達的就是這個主題

影片最後,監獄長自殺,同謀的獄警被捕,而安迪拿走了監獄長所有的錢,然後瀟灑的開著跑車離開了,最後他和老友瑞德相聚在遙遠的海濱,他們熱情的擁抱,這一刻,鏡頭轉向一望無際的大海,他真的完成了對自己,對自由的救贖,太震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