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學:向祖國獻上詩的珠璣——評主題詩集《朗誦中國》

本文原刊發於《解放軍報》(2020年3月21日)


楊志學:向祖國獻上詩的珠璣——評主題詩集《朗誦中國》

《朗誦中國》(河南文藝出版社),是去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編選的一部主題詩集,選取和匯聚的是在不同時段從不同角度歌唱新中國的詩篇。


楊志學:向祖國獻上詩的珠璣——評主題詩集《朗誦中國》

《朗誦中國》 楊志學 主編 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

這部詩選採取了六部曲的結構。第一部分“一唱雄雞天下白”,主要選取慶祝新中國誕生之作,讀者從中可領略到新中國成立初期舉國歡騰的熱烈場面。第二部分“天塹變通途”,選取的作品主要反映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所煥發出來的建設祖國的巨大熱情和沖天幹勁。第三部分“江山如此多嬌”,側重抒發詩人個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第四部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是緬懷革命先烈的詩作,激勵後來者不忘初心。第五部分“舊貌變新顏”,選取改革開放初期湧現出來的優秀詩歌作品。第六部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側重選取新時代的優秀詩作。

這本詩選遵循了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以七十年積澱而成的一束束詩歌之花編織成繼往開來的花環,有回顧歷史、致敬經典的味道。但回望歷史,必須落腳到現實。歷史的聲音要能依然穿透歲月的長空,歷史的光芒要能依然照耀現實的大地。詩選中選取的蕭華的《長征組歌》、李瑛的《天安門上的紅燈》、賀敬之的《回延安》、薛柱國的《我為祖國獻石油》等作品,既具有歷史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這些作品中洋溢出來的純真激情、天真的浪漫和崇高的理想是永遠不過時的,其藝術表達也是永遠可以帶給人特殊美感享受的。

這本詩選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做到了文獻價值與文本價值的統一。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名人名篇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馮至的《韓波砍柴》、賀敬之的《西去列車的窗口》、邵燕祥的《到遠方去》、雁翼的《在雲彩上面》、喬羽的《祖國頌》、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因其文本的藝術價值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發光,入選自然在情理之中,也為讀者所期待。同時,對於一些詩人的詩作,雖有一定記錄歷史的文獻意義,但由於明顯的歷史侷限或藝術表達的缺憾,編者也沒有選編。

《朗誦中國》所選作品一般都適合朗誦。實際上,該書所選的大量名家名篇在以往的歲月裡已經被群眾廣泛朗誦,能經得起讀者的反覆閱讀和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