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的經濟那麼發達?

零微QQ


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看:

1、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時,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禪讓,將五代時後周的柴氏王朝,和平過渡為趙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將節度使操縱國運的教訓,以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參與朝政的機會,實行文官統治。對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錢物捐助北方遊牧民族,換得珍貴的百年和平。

2、宋太祖採取抑武揚文、君臣共治,提高知識分子地位與責任感。因此,給後人印象似是國運不濟,國力孱弱。先忍讓於遼、金,後又退守江南稱南宋,再100多年後又亡於蒙古族的元朝。

3、唐朝中晚期我國經濟中心以經南移,北方多戰亂南方相對穩定,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而南方城市社會能夠發展。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開封,位於豫東平原的中心,又稱汴梁、汴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九帝,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其繁榮程度,後世難以企及,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宋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宋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領先的國家。漢朝雖比宋朝長了幾十年,但窮兵黷武,經濟文化的發展皆受到影響,比起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皆大為遜色。


M墨墨M


宋朝當時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80%,一個熟練地技術工人年收入要高於當時的知府,四大發明有兩項誕生於北宋,而且知識分子當官絕對沒有生命危險,宋太祖趙匡胤的祖訓“不殺士大夫”.在文化上可比盛唐,“唐宋八大家”北宋獨佔六席.至於軍事上的軟弱,我是這樣認為,宋朝重文輕武,


主要是趙匡胤看到唐朝藩鎮割據的危害性,加上自己本來就是武將出身而黃袍加身,不知諸位注意到沒有,歷史上如秦 西晉 隋,這些王朝在完成統一之後,無一例外都是短命,只有北宋能夠存活一百多年,宋朝主要以步兵為主,以步兵對抗草原鐵騎,那等於自殺.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唯一的軍事天才皇帝,他認為將領可用,便會委以重任,認為不可靠,就來個“杯酒釋兵權”.

有人說宋朝每年給胡人的貢金不少,知道多少嗎,“澶淵之盟”後每年給遼10萬兩白銀,絹20萬匹,這僅僅是宋朝兩個縣的財政年收入,而且每年通過互市,宋朝至少要收回幾千萬兩,一樓不妨去翻翻《夢溪筆談》,裡邊就有談到當時戰爭的後勤供應,其成本之高超出你的想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開封,位於豫東平原的中心,又稱汴梁、汴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九帝,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其繁榮程度,後世難以企及,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經濟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

宋朝人口已達到2千萬戶,1億多人,耕地達到7.2億畝,GDP佔全球60%,人均GDP為2280美元。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最高達到1.6億貫文,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文,這樣的稅收後世難以企及。


熙寧年間開封米價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約100市斤米。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購買力,即1文錢0.625元(宋時一貫錢為770文),一貫錢481.25元。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文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340.24億RMB。


歷史來揭示


宋富 這已早成歷史的定論 其他王朝“抑商” 而惟獨宋例外

宋初 太祖趙框胤就言“多積金 市田宅以遺子孫 歌兒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後 宋太宗也號為“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 神宗在位時"尤先理財" 令眾“政事之先 理財為急”這樣的重視經濟的思想一直貫穿於宋朝 這是保證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 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 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法 輕民法的傳統做法 專門研究施行了專賣法 如鹽法 酒法 茶法等法令 宋代則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 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 而且宋的經濟法令 統一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 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 是非常科學的法律法規 這些正確的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 商貿發展迅猛 手工業發展迅猛 使宋朝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 這是絕無僅有的!甚至銀行可以貸款 異地付款 就算是從近代來看 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 以地域而言 宋時的發展不僅僅侷限於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區 就連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 也比唐代有較大發展 這也是另人很驚訝的

從手工業看 坑礦 茶鹽 造船 造紙 製糖 紡織 制瓷等都比唐代進步的多 宋的手工業除了產地擴大 產量增加以外 技術提高也是非常明顯 比如“糖冰”(冰糖)的生產技術 “單筒井”的開鑿 宋瓷的精良等 無不反應了技術的成熟和創新 而商業和手工業的興起 解放了大量受俘於土地的農民 使他們投入於商業 手工業中 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大量開採金 銀 銅 鐵 煤等礦藏 而且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 加工工廠 如 造船廠 造紙廠 印刷工廠 織布廠 火器廠 還有各地的官窯等等 可見當時的手工業之興旺是空前的!

早在北宋 中國已懂得用燒煤 鍊鋼 大型手工業則僱傭幾百全職的產業工人 而政府的兩處軍工業聘用八千工人——這已經是重工業規模了!華北的鋼鐵業以1078一年為例 年產達一百二十五萬噸的水平 而英國於1788年亦即工業革命之始才不過年產七萬六千噸 此外 礦冶 造紙業 制瓷業 絲織 航海業也高度發達 宋代無愧於 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 更是當時世界上的手工業之霸主!

從商業看 唐代的城市多趨於行政中心 而宋代市鎮則趨於工商業化 唐代都市內的貿易地區由官員嚴格控制 宋代則更加自由 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城市的發展 “坊制”的突破 集鎮的興起 因此住宅區與商業區的界限逐漸消失 宋代的這一類的"新型"都市有些發展至有了很大的規模 如開封和杭州都達到一百萬人口 而後者就是"馬可波羅"在元初所見的“前所未有”的城市 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後期 中國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達" 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萬之間 數百年後阿拉伯旅行家 伊本.貝圖塔也稱杭州為"世上最大的城市"!從事工商業的人口逐步增多 產量加大 投入資本大幅度擴充 因此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 也已不單獨只是農業了 工商業所比重已經超過了農業

且在其商業運作中還出現了 銅板印刷的廣告 這比西方資本主義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 就學士蘇東坡來說 他就曾給一位做油食老婦人 做過一首廣告詩 使之興隆

更有意思的是 宋朝還出現了近似現代報紙的“小報”和史上最早的商標 商標是小可意義重大 這標誌著宋朝商業化體系的逐步完善

此外 著名學者沈括所著貨幣流通速度論也是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

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 也是世界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母體 而宋代的經濟突飛猛進 則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


南牆蹲在牆角下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它的特點,一談到宋朝,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他的富有。那麼宋朝到底富到什麼程度呢?宋朝不僅出現了國際性的大都市,商業發達,在唐朝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穿的起的綾羅綢緞,宋朝大城市裡的平民百姓、小商小販都能穿。宋朝用在軍隊上的裝備,成本是明朝的5倍之多。從人民生活水平,到膨脹的國庫,宋朝都是一個大寫的“富”。


那麼北宋為何這麼富?首先,宋朝的運氣好。趙匡胤黃袍加身,沒費一兵一卒,省下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後周的皇帝柴榮和郭威,都是重視經濟的明君。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國家已經安定下來了,他這個盤接的很穩。不像其他的開國皇帝,開局一個農民,裝備全靠打,等打完了還要重新休養生息。

北宋的財政體系健全,對於稅收這件事做的密不透風。簡言之,宋朝的稅收制度是,有錢人交的多,窮人交的少,而宋朝經濟發達,有錢人也是不少的。並不像明朝後期,所有的稅收都甩給底層百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宋朝的政府重視發展經濟,從趙匡胤開國之時,就對發展經濟十分包容,打破了歷朝歷代極度傾向於小農經濟的局面。工商業、手工業的發展,讓宋朝國富民強,安居樂業,北宋稅收總收入7070萬貫,農業稅收只佔2162萬貫,約佔1/3。繁榮的經濟,造就了國家的富商。


歷史密探


很難說什麼叫經濟最發達,我傾向於說,宋朝是比較幸運的時期。

1

先來看一個圖,秦漢以來中國的平均氣溫:

這個圖還是有很多侷限的——比如採集的信息來自個別地區,不一定能反映出全國的狀況;再比如看似比較精確,其實很多地方還是學者的推測。

但大體上還是告訴我們一個趨勢:

900到1100年的這段時間,中國氣候比較溫暖,暖到什麼程度呢?全年平均溫度比晚明高出整整 1 攝氏度,比起漢唐許多時候,也要高出0.5攝氏度。氣溫高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知道,當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0攝氏度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天氣更暖和,農作物就可以愉快地茁壯成長。同等情況下,收成就會比較好。

2

在其他回答中,我還提到過宋代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相對關係比較理想。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人口太少,勞動力不足,就沒有辦法把森林啦沼澤啦變成肥沃的農田。人口太多了呢,同一片肥沃的土地不需要那麼多的人手,多餘的人只能去開墾相對貧瘠的土地;雖然最後也能養活自己,但人均的生活水平就下降了。

宋代有相當的人口基數,可以南下開墾遼闊的南方;南宋中後期以前,這些地方還沒有達到飽和,因此相對來說,人們在種比較肥沃的土地,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比較高。

無論是適宜的溫度,還是相對理想的人地關係,都是比較偶然的因素使然。由此發展起來的富裕的農業經濟,也較難維持。


在野武將


宋朝的經濟發達,是由多方面因素作用導致的。

第一點就是人口暴漲。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口的多少意味著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強大,宋朝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從東南亞引進了占城稻。這種高產稻米供養了大量的人口,使得中國能供養的人口數量從6000萬變成了1個億。有了大量人口,就意味著勞動力多(宋朝可沒有人口老齡化)。



第二點,遼金西夏政權和歲幣制度。一直以來人們都為宋遼、宋夏、宋金議和感到羞恥,殊不知這其實間接的解決了中國南北經濟分配不均的問題。宋朝開始,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南方對北方的物產並沒有需求,但是北方會從南方買大米買絲綢。所以基本上北方的錢往南方流,卻流不回來。因為遼金西夏生產力不如宋朝,很多奢侈品生產不出來,皇室成員就要從大宋買,使得歲幣又重新留到北方,使得南北經濟可以運轉起來。這就促進了宋朝貿易的發展。



第三點,土地兼併。土地兼併說白了和英國的圈地運動一個德行,農民沒了地,不會馬上造反,而是想其他解決辦法。不能種地就去打工,所以宋朝也是有一股強大的農民工進城打工風波,直接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比後世的明清,強得多得多。


第四點,海貿昌盛,市坊打破。宋代,因為人口增多,市坊結構被打破,市民可以在城市隨意的做生意,城市經濟發展繁榮。宋朝的造船業到達了中國獨立發展的頂峰,這就使得宋朝的商人可以遍佈東南亞和印度洋一直到波斯灣。

第五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宋朝的政府很開明,因為文人的權力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所以思想不受閉塞的文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集體意志建設國家,而皇帝也要順從這個強大的政治力量。這就為工農商三大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火器工坊


作為一個被後世大書特書為“富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王朝,宋朝經濟繁榮富庶的景象,大家都已說的比較多。但為什麼富到這程度?具體說來,有三條原因十分重要。

首先必須承認的一條,是宋朝的開國運氣好。

宋朝之外的王朝,比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開國後的第一大難題,就是面臨一個百廢待興的殘破江山。但宋朝在這一條上,卻是吃了現成。原是後周臣子的宋太祖趙匡胤,以黃袍加身的方式兵不血刃登上皇位,不但沒有打仗流血這類的嚴重損失,先前經過幾代苦心經營的後周王朝,更給他留下一個初步富庶的江山。後周世宗的艱難改革,叫國家經濟已經趨於穩定。而當時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割據政權,比如後蜀南唐,也全是以經濟富裕著稱,又幾乎是兵不血刃投降,好家當幾乎被宋朝全收。

所以不誇張的說,宋朝這份開國好家業,如果叫劉邦朱元璋看見,恐怕要羨慕到眼珠子掉下來。也正是憑著這份家業,大宋開國後的經濟生產建設,難度要比漢唐明幾個朝代小的多,自然而然也就富的快。

但雖說大宋開國撿了大便宜,但撿便宜敗江山的事情,歷朝歷代也同樣多。宋朝值得稱道的,是他用好了這個家業。尤其一個亮點,就是技術先行。

作為一個工商業高度發達的王朝,宋朝並非不重視農業,但是比起其他朝代在田畝賦稅制度上做文章,宋王朝卻把腦筋打到了技術領域。特別是宋真宗時期,多次集中國家力量,改良農具和稻種,甚至動用宮廷的珠寶,從天竺和占城引進新型稻種,一年三熟的三季稻就是在這個時代鋪開的。因此,宋朝發展到宋真宗時代時,農業產值就已經甩開盛唐時代三倍多,真正的富裕王朝。

而最重要的一條,卻是宋王朝的發展理念:別的王朝都把農業作為根本,宋朝卻把工商業做為增長點。

從宋太祖登基起,北宋就高度重視工商業,尤其是重視海外貿易。北宋平定南方的戰爭裡,每當攻佔了海岸港口,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市舶司。甚至從宋太宗年代起,宋朝更多次製造巨型大船,派使者去南洋各國招商。這與後面某個朝代閉關鎖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就連宋朝的沿海官員們都有任務,招募多少外國商船,都要納入政績考核。

在這樣的理念下,大宋的海外貿易紅火發展,宋朝更從中大獲其利,與宋朝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兩宋時代多達二十七個之多,且大宋以絕對優勢的絲綢瓷器貿易,換取海外的財富。在東非國家的考古遺址中,都曾大量出土中國的瓷器。這也就意味著,海上絲綢之路在那時,就是大宋朝的黃金商路。

甚至在財政問題上,哪怕昏聵的宋高宗,都要比明朝的帝王們有見識。宋高宗自己就曾說過,通過海外貿易賺到的財富,足以支撐國家財政,何苦要從農業裡刨錢呢?雖然宋朝的軍事戰略嚴重無腦,但在賺錢方面,觀念確實遠遠超過好些王朝。

科學的發展,正確的理念,外加開國時的好運氣,宋朝的富庶,主要來自這三個原因。甚至,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發展來說,宋朝在經濟層面的成功,都是值得學習的經驗!


歷史風雲錄


準確地說,宋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比較發達的朝代。究其原因,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來分析。

人類進行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既要同自然界發生關係,人們之間也要發生一定的社會關係,這就構成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二者辯證統一於生產方式。生產力最終決定生產方式的存在、發展和變革;生產關係則直接規定生產力的性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中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王朝都採取“抑商”的政策,唯獨宋朝例外。這意味著,宋朝經濟之所以發到,主要得益於生產關係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狀況,推動了生產力快速發展。

宋之初,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朝也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法、輕民法”的傳統做法,專門研究施行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朝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中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而且宋的經濟法令還統一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是非常科學的法律法規。宋朝這些正確的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手工業發展迅猛,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銀行甚至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即使近代,這也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了。


經濟好望角


簡要說幾句:

1、在宋代之前,中國的城市經濟一直是受束縛的,這個束縛來自“坊市制”。所謂“坊市制”,是指城市中的居民區(坊)與商業區(市)嚴格分開,坊與市都築有圍牆,交易還有時間限制。這是國家控制城市商業的一項制度表現。但是到了北宋,蓬勃發展起來的城市經濟力量終於衝破了“坊市制”的桎梏。實行了千年之久的“坊市制”終於瓦解。

2、“坊市制”的終結,又反過來進一步解放了宋代的城市經濟力量。我們看看《清明上河圖》或者《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就可以領略到兩宋都城的經濟繁華了。在宋代的大城市內,不論是北宋的汴梁,還是南宋的臨安城,臨街皆是商鋪,小商販雲集,酒樓歌館遍設,瓦肆勾欄等娛樂業興起,商業廣告滿街。宵禁的慣例也被突破了,有了夜市,“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買早市者,復起開門,無論四時皆然”,簡直就是“不夜城”。

3、宋代繁榮的商品經濟,造就了一大批富戶,宋真宗朝的宰相王旦說,“京城資產百萬(貫)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宋人也產生了非常明顯的投資意識,一名宋代人觀察到,“人家有錢本,多是停塌、解質、舟舡往來興販,豈肯閒著錢買金在家頓放?”意思是說,宋代的市民如果有了閒錢,不會換成金子在家放著,而是會用來屯積貨物,投資放貸業,或者從事貿易。

4、宋代的經濟水平也達到有史以來的巔峰,不僅市民經濟、交通網、手工業、海外貿易業高度發達(整個南宋國土的海岸線,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也因應經濟發展之需求,出現了紙幣、櫃坊(類似銀行保險櫃業務)、便錢務(貨幣匯兌機構)、“熱錢”(所謂“豈肯閒著錢買金在家頓放”),城市人口達到20%以上,來自商業稅的國家財政收入甚至超過了農業稅,這是歷史上的破天荒,一個商業社會幾乎呼之欲出了,以至美國的一些漢學家都認為宋代已是中國的“近代初期”。


吳鉤的鉤沉


首先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宋真宗不惜以皇帝之尊親自下旨引進東南亞的占城稻。占城稻“耐旱”且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加之可一年三熟,這都使宋朝的糧食產量大為提升。宋朝糧食產量高的佐證之一是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不禁酒的王朝,這點不僅空前而且絕後,其他朝代禁酒的根源就是因為釀酒需要耗費大量糧食,由此可見宋朝糧食產量之高。

然而農業只能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並不能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事實上宋朝統治者已經在那個年代對乘數效應有了初步瞭解——即使市面上的商品總數沒有太大的變動,但通過加速商品交換也能創造收益。我可以為大家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您有100根香蕉,我有100個蘋果,但您想吃蘋果,我想吃香蕉,於是我們約定用一比一的比率交換——1根香蕉換1根蘋果。交換之後您就有99根香蕉和1個蘋果,而我就有99個蘋果和1根香蕉。這時咱倆手中的物品總量連同包含其中的無差別勞動沒有任何改變——還是100根香蕉和100個蘋果。但在交換過程中我們都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感和獲得感,因為您得到了您想要的蘋果,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香蕉。所謂交換創造價值就是把人們內心這種滿足感和獲得感視為一種價值,而不是著眼於物品本身是否有增減變動。換句話說即使沒有生產新的產品出來,但每次商品交換都會產生利潤。宋朝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不抑商的朝代——來自商業稅的國家財政收入甚至超過了農業稅,這是歷史上的破天荒,一個商業社會幾乎呼之欲出了,以至美國的一些漢學家都認為宋代已是中國的“近代初期”。

宋代商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體現就是坊市制度的消解——所謂坊市制度就是將住宅區(坊)和交易區(市)嚴格分開,並用法律和制度對交易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嚴加控制。坊市制度將商業區和居住區分開,居住區內禁止經商。唐代後期,開始打破市坊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時間。在繁華城市不論白天還是夜晚,集市貿易都相當發達。唐代中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不斷髮展,商業出現了新的繁榮局面,單靠白天的市場交換商品顯然已不能適應,於是夜市正式出現。到了北宋蓬勃發展起來的城市經濟力量終於衝破了“坊市制”的桎梏。實行了千年之久的“坊市制”終於瓦解。“坊市制”的終結又反過來進一步解放了宋代的城市經濟力量。我們看看《清明上河圖》或者《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就可以領略到兩宋都城的經濟繁華了。

宋朝經濟的繁榮還應該感謝一個人——隋煬帝楊廣,雖然在中國古代史上他一直被定位為昏君、暴君,直到近年來人們才開始客觀地審視他的功與過。北宋東京汴梁的商業佈局因為楊廣所修的大運河而表現出全新的面貌。宋人喜歡臨河開店,運河上的商船南來北往,商業性的市鎮日益形成。在宋朝發生了一場城市革命——城市人口達到20%以上,宵禁制度被取消,有了夜市,“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買早市者,復起開門,無論四時皆然”,簡直就是“不夜城”。

大宗交易、長途貿易的日益頻繁催生出了發達的商業信用——宋朝立國之初和之前的朝代一樣以銅錢作為主要貨幣,但銅錢笨重,不便攜帶。為此宋人發明了一套商業信用,包括便錢、交引等用以支持長途交易。便錢是京師便錢務出具的匯票,商人只要在便錢務存入現錢即可獲得一張匯票,憑票可到各州政府開設的匯兌機構兌換現錢。交引是政府支持的有價證券。商人到邊郡納入糧草等,政府估價後即以高於市價的收購價發給交引,商人憑交引可赴京城或產地領取現錢或貨品。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正式發行交子,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紙幣,這比西方國家要早六七百年。

宋朝不僅國內貿易發達,對外貿易也極其繁榮。北宋後期的宋王朝一年的進出口總額超過2300萬貫,到了南宋紹興末年這一數據變成接近3800萬貫。在遼、西夏、金、高麗、日本、越南,乃至遙遠的非洲都有宋朝錢幣作為國際硬通貨流通的記載,可以說宋錢就是當時的美元。宋理宗年間的一個春天台州城的居民居然發現一夜間市面上的錢幣竟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臺州市面上流通的錢幣全被日本商船收購走了,日本方面為獲得宋錢不惜大量低價拋售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