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看見有人提出了問題,有人說:假設世界上,就是我們地球上突然降下不可逆轉的天災,比如有一種毒性超強的神秘病毒,讓所有的1歲以上的人類全部死亡,只能有1歲以下的嬰兒活下來,請問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對此,很多網友議論紛紛,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人類嬰兒雖然很小,但是他們可以自動的學會走路,已經可以拼著本能去覓食。所以,災難足以造成地球上絕大多數嬰兒的死亡,但是依然會有一小部分嬰兒成功的存活下來。而就是這批嬰兒,會慢慢的成長為延續人類文明火種的希望。

對此問題,其實很多科幻作家都構思過可能性。比如,劉慈欣就寫過一篇長篇小說,叫做《超新星紀元》。《超新星紀元》是這樣假設的,公元1999年末的一天,位於御夫座的一顆超新星突然大爆發。這次超新星爆發誕生的超強輻射,可以破壞人類的基因結構,讓人類患上重病,在痛苦中迅速死去。後來發現,不幸中的萬幸,這些帶來死亡的輻射並非造成人類集體“團滅”,而是對12歲以下的孩子造成的症狀很輕或根本沒有。科學家們研究後發現,估計在10個月到1年後,地球上12歲以上的人將逐漸死去。於是,為了延續人類文明的火種,整個世界的大人們都拼命把知識和經驗,教給這些還處於懵懵懂懂中的孩子。

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超新星爆炸

在這裡,人類世界的格局被徹底改變了。但還沒有極端惡化到世界上只剩下1歲的嬰兒。畢竟還有12歲和以下的孩子可以活下來。加上之前有1年左右的時間可以緩衝,人類可以儘可能做好佈置。比如,可以把文化知識和科學知識用手段保存下來。12歲的孩子,相當於小學畢業,已經大致掌握了識字功能。只要可以識字,就可以慢慢去掌握那些知識。即使掌握的文字還不夠多,文化水準有限,有些文獻一時看不懂,但是我們還有字典和百科全書,可以慢慢學。這樣,文化傳承大致不會中斷。而且,人類社會的制度大體也可以保存下來。比如國家就是一種制度。

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康熙字典

在我的構想中,延續人類文明的關鍵,除了文字,就是對能源的使用程度。毫無疑問,現代人類社會最離不開的能源,就是電能。而使用和掌握電能,第一需要電學的原理知識的掌握,第二需要會使用發電和運輸電力的設備,還要懂得維護。

此外,還需要掌握幾點技能。第一,還需要懂得數學知識。數學是科學的工具,懂得數學,科學技術才能發展下去。第二,懂得化學知識,這樣才能提取或者製造所有的產品原料。第三,還需要掌握種植和養殖知識。有了這些知識,孩子們才能製造出源源不斷的食物,有了充足的食物,才能考慮其他。

所以,大人們在去世之前,可以先測試孩子們的智商,先選取出一批智商特別高的孩子,讓他們聚集在一起,專門學習和研究各種文化知識。

不要小看小孩子,有些天生智商超群的孩子,從小被譽為“神童”,他們學習能力無疑是遠超普通成年人的。比如,我就遇見過一個11歲的孩子,參加過全國天文奧賽,還獲得過比賽名次,他10歲就掌握了微積分。據說有些11、12歲的天才兒童,他們在這個年紀已經學完了大學本科的教材。這些高智商的孩子,就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所以要重點培養和保護他們。

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少年寧鉑

但他們畢竟都是孩子,沒有治理社會的經驗。所以,可以設計一種人工智能的計算機,預先輸入很多治理社會的經驗,當孩子們遇事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計算機就會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幫助。

最後,人類還應該預先處理掉所有的核電設備和核武器。由於今後世界上就只是孩子可以存活,孩子們年齡太小,不太可能掌握核電工廠的技術,也不太可能具備嚴密的組織性讓整個核電系統運作起來。這樣,核電工廠在脫離了人工控制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問題,進而產生核洩漏,給外界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而核武器更是如此。目前,地球上差不多一共擁有14000件不到的核武器。核武器是需要每年進行養護的,為了進行養護,耗費的資源不計其數。所以,人類要預先做兩種處理。第一,將核武器深埋。通常做法是把它們深埋在地下200~400米以下。還有一種,就是將它們捆綁到火箭上,發射到宇宙深空處引爆。這個時刻,已經不用考慮到成本了,為了未來的安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米國的核武器

科幻大佬王晉康也寫過一個《逃出母宇宙》三部曲。在他的設定中,宇宙空間會週期性的暴漲和緊縮,如同一個男人在屋外撒尿,會不自覺的顫抖幾下。而宇宙的這種週期性的暴漲和收縮,就如同宇宙的“尿顫”。空間如果處於暴漲階段,會產生一種空間波,對人類的大腦造成巨大的傷害。結果就是每次空間暴漲之後,人類的智力程度就會大幅度下降,最後人類的智力徹底退化,倒退變成一種原始、愚昧、毫無智慧的野人。

這無疑比核戰爭更加讓人絕望。因為人類一旦喪失了智力,所有已有的文化和科學知識都將不復存在,這些野人甚至都不能被稱之為“人類”。“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之所以是“人類”而不是動物,在於人類具有超群的智慧,喪失了智慧,已經與動物沒有區別。類似古猿人的物種存在,還能夠延續人類的文明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你能指望一個智力和普通動物一樣的物種製造汽車和飛機嗎?

王晉康就設想,人類通過基因改造技術,把人類由胎生改造為卵生。

在大自然界,卵生動物一出生就能行走,比如小雞小鴨等卵生家禽,它們的成熟期特別短,短短几個月就能成長為可以獨立生存的個體。人類是哺乳動物,自然是胎生。所以人類出生之後,通常不能立即行走,也不能獨立覓食,需要人類耗費至少幾年的時間去養育嬰兒。一般嬰兒長到六七歲之後,才慢慢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這種高額的付出,也並非是一種累贅。實際上,人類社會養育嬰兒的集體行為,是人類文明誕生的關鍵。由於嬰兒需要長時間被照料,家庭這種組織形式形成了。父母為了獲得鉅額的資源來提供給年幼的嬰兒,則需要開動大腦去捕獲這種獵物,或者研究養殖動物和種植。這無疑是對人類大腦智慧的一種鍛鍊。而且,這種養育行為需要人類社會更加有組織性。一個有組織性的社會,才能加快推動生產力的前進。單打獨鬥的猛獸,它們是沒有力量改造自然的。

世界上突然只剩下1歲嬰兒,人類種族還能延續嗎?

人類的卵生

在王晉康的筆下,人類最終研究卵生成功,有幾百個“人蛋”被創造出來。這種全新的人類出生之後,就具備了人類的4歲的身體狀態和智力程度。這是因為,科學界認為人類4歲的狀態是滿足獨立生存的最低底線。年齡低於4歲的嬰兒,是根本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的。而“人蛋”的產物,讓嬰兒一出生就具備了4歲的能力。但是,人類還是不太放心。因為在計劃中,人類將把這些“人蛋”用宇宙飛船運輸到遙遠荒涼的外星球。那裡沒有任何生命存在,人類會預先用幾萬年到十幾萬年時間改造星球,播散植物種子,當星球表面具備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後,計算機發出指令,催化“人蛋”。但是,僅僅依靠這幾百個“人蛋”,就一定可以保證這些人類的後裔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外星球上存活下去,並且延續文明嗎?風險幾率還是太高了。於是,一個該項目的資助人,他也是一個地球上聞名遐邇的大富翁,他就自告奮勇,決定參加遠征計劃,陪同這些“人蛋”前往外星球。當外界環境可以滿足的時候,他將被計算機喚醒,然後帶領那幾百個全新的卵生開創新生活。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年人帶領,這幾百個新人類存活的幾率,無疑大大的增加了。

由此可見,4歲已經是滿足人類獨立生存的最低年齡界限了。而且即使是4歲,依然風險巨大,還需要成年人繼續帶領。那些1歲的嬰兒,是不可能具備生存能力的。1歲的嬰兒,剛剛學會走路,卻沒有能力去獲得食物。即使預先留下食物,但是食物會腐爛,嬰兒又不懂得創造新的食物,所以他們肯定會被餓死。在沒有強人工智能的情況下,完全得不到成年人照料的1歲嬰兒無法獨立的生存,很快就會集體被餓死,更遑論延續人類文明的火種了。事實就是如此的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