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花一大把孩子都學不會地道英語,其實是家長“好心”惹的禍

這周體驗英語啟蒙課,其中一個媽媽的問題讓我記憶深刻。

“帶孩子讀單詞需要翻譯嗎?”


錢花一大把孩子都學不會地道英語,其實是家長“好心”惹的禍

最開始這個問題我也猶豫過,因為在我們固有的意識中,中文是孩子最容易理解的語言,似乎只有翻譯成了母語,孩子才能聽得懂。所以最初講繪本時,我會一句一句的翻譯,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過多久孩子就開始討價還價,強烈要求我跳過讀英文的過程,直接講中文。她這樣的算計讓我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停止了一句一翻譯。

錢花一大把孩子都學不會地道英語,其實是家長“好心”惹的禍

剛開始她對於我的改變提出了強烈抗議,而後拒絕聽英文故事。有那麼近半個月的時間我都不再提帶她讀原版的事。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自娛自樂


我找詞少有趣的繪本自己邊讀邊樂,孩子百無聊賴之際就會蹭過來撇兩眼,一來二去主動提出讓我講給她聽。於是我開始通過一些輔助畫面提高她的理解程度,很快我們的原版閱讀又能順利推進了。

錢花一大把孩子都學不會地道英語,其實是家長“好心”惹的禍

翻譯的思維模式

錢花一大把孩子都學不會地道英語,其實是家長“好心”惹的禍

不翻譯的思維模式

我們這代人就是教材喂大的,所以中文的轉換思想比較嚴重。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中文”“英文”都是外語,都是他們需要從頭來學的語言,因此並沒有明顯差別。還記得孩子剛學漢語時你的做法嗎?

見到,你會指給她“花”;


見到,你會指給她“房子”;


見到,你會指給她“狗”;

……

我們就是這麼直接告訴孩子的,沒有藉助任何媒介就輕易的將詞語和畫面幫他們聯繫起來了。而且大約一歲左右他們就能順利的理解大部分常見詞。英語的學習也是一樣。

見到,你告訴他“flower”;


見到,你告訴他“house”;


見到,你告訴他“dog”;

……


只要畫面和單詞聯繫起來,同樣不需要任何其他媒介。

千萬別讓你的眼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也別讓你的“好心”誤了孩子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