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孩子的成長的確應該受到父母的尊重,但是,父母要做的更應該是適當的引導。

表面上以孩子為中心的所謂"快樂教育"很可能會害了孩子。


事事尊重孩子,很可能讓孩子錯過最佳的學習機會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現在的孩子都抱怨父母要求太多,每天學這個學那個。沒有一個是孩子喜歡的。可能這些孩子還真的是不懂事。

我說一個我大學舍友的例子,我當時的大學在省會城市。這位舍友是當地人,從小家境優越。但是,她偏偏就是現在所說的從小被父母用"快樂教育"養大的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不想學就不學了。父母對她可以說極其放任,她不但沒有學壞,而且還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在當年馬失前蹄的情況下,還可以學院前十的成績順利讀了這所大學。

你可能會問,這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呢?

問題就出在上大學第一個學期的迎新會。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都在迎新會上大顯身手,那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自己很渺小,沒有一樣能拿得出來的才藝。只能暗暗地羨慕。

可是我的舍友當時不是羨慕是,恨。

當我們從迎新會回到宿舍的時候,舍友和她父母的一段對話,簡直讓我瞠目結舌。她在電話中這樣質問她的媽媽。

"為什麼,我小時候學跳舞半途而廢,你怎麼不強迫我要堅持下來?"

"為什麼我當年小提琴拉得還挺好的,你為什麼不提醒我要練琴?"

"害的我現在什麼都學過一點,又都上不了檯面!"

"都怪你們!讓我不優秀!"

"我那個時候小,能懂什麼?當年你們要是強迫我學一個才藝,我現在也不至於沒有一個才藝能拿得出手!"

羨慕她是個任性的女孩,連自己小時候做的決定都要父母來承擔責任。

我小時候父母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能讓孩子學各種才藝的父母實屬不多。如果,我當年有機會學習才藝,我肯定會很珍惜。更不會隨意放棄。

雖然,已經畢業十幾年了,舍友當年那段和她父母的對話,至今猶如在耳旁。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如今我做了母親,也常常遇到孩子學習中要半途而廢的情況。我總是想起我當年那位舍友,如果今天我縱容我的孩子,他長大了會不會也怪我?怪我當年不強迫他做正確的決定,讓他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機會?

漸漸地我發現,作為父母替孩子做正確的決定,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去成長,這是父母的責任。

作為父母不能讓孩子不想學什麼就不學什麼。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雖然道理都能明白,但是,如果孩子偏偏就是不願意學了。父母該怎麼辦呢?

首先,為什麼孩子會選擇放棄?

幾乎每個孩子在學習一項內容的前期都是興致勃勃,保持很高的積極性。一段時間後開始覺得無味,枯燥甚至排斥。這個階段就是學習的困難期,孩子感覺到了明顯阻力。想用不學了、放棄來消極對待。能偷懶就偷懶。

其次,學習興趣是前提

這裡也不得不提,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動力最好的前提就是興趣,沒有興趣學一切都是枯燥的。有了興趣還不夠,還需要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讓孩子有慾望鑽研,求知慾讓孩子渴望獲得答案。

但是,無論前提是怎麼樣,任何一種學習都必要經過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

如果孩子不喜歡學就不學,用偷懶來面對自己的學習。那麼孩子永遠都無法擁有真正的知識,永遠都無法獲取深層次的學習樂趣。如果不加以糾正,甚至逼迫孩子去學習,這樣的父母從一定程度上說是不負責任的。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因為,孩子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還記得蔡康永那段話嗎?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從小不準備,從小不勤奮,長大了哪來的機會?

從小偷的懶,長大了就會變成,我本來可以的。

我本來可以讀省重點,我本來可以上985,我本來可以拿到這個面試邀請,我本來可以獲得這個機會

如果不想孩子長大後後悔,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只要小時候多努力那麼一點點,長大後的人生就會不同。父母就更應該引導孩子,真正地為孩子好,為孩子長遠打算。哪怕逼迫、哪怕不捨、哪怕被孩子記恨。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父母更不應該逃避和偷懶。

當孩子要放棄的時候,適當地引導孩子,教會孩子堅持、隱忍並且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這段學習中最難熬的時期。

這個世上哪有什麼天才?哪有什麼神童?我們不提倡經濟上拼爹拼娘。

但是,孩子都是普通人,智商相差無幾。而孩子前面的引路人才是最關鍵的。這個引路人就是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

每個不偷懶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不偷懶的父母。

孩子不想學能不能就不學?今天偷的懶,明天歲月定會加倍奉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