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在烏江自刎,他有什麼成名傳奇留存於世呢?

鐵男春秋


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人。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古人贊曰:“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其主要成就是: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他的成名傳奇可以濃縮為六個“一”。

  一言——取而代之。

  《史記·項羽本紀》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此言可見年輕時項羽的豪情壯志。

  一舉——力能扛鼎。(扛鼎gāng dǐng)

  《史記·項羽本紀》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一戰——破釜沉舟。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鉅鹿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此一戰,留下了“破釜沉舟”這一成語。

一宴——鴻門宴。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公元前206年劉邦攻佔秦都咸陽後,派兵守函谷關。不久項羽率四十萬大軍攻入,進駐鴻門,準備進攻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調解,劉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項羽留飲。宴會上,范增命項莊舞劍,欲乘機刺殺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常以身掩護劉邦。最後樊噲帶劍執盾闖入,劉邦始得乘隙脫險。後遂以“鴻門宴”指藏有殺機的宴會。

  一火——火燒秦宮。

  《史記·項羽本紀》載:“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後人多傳被燒者為阿房宮,然而,考古工作者在對阿房宮遺址前殿發掘中,並未發現一鏟紅燒土。而此前考古人員在秦咸陽宮(秦始皇在咸陽仿造六國宮殿建造的龐大建築群)發掘中,卻發現了大量的紅燒土,證明秦代宮殿確實被火焚過。(有人言,秦阿房宮遺址位於今西安市以西13公里處的古皂河西岸,渭河南岸,與秦都咸陽城隔水相望。)

一別——霸王別姬。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徐廣曰:“一雲姓虞氏。”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長老傳雲項羽美人冢也。”

  相傳虞姬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豔,並有“虞美人”之稱。項羽歌《垓下歌》後,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史稱《復垓下歌》或《和垓下歌》。

這一別,實際上包含著一馬、一姬、一歌。

  安徽和縣霸王祠有一副七言對聯,僅僅14字卻說出了項羽的成敗之因,它的上聯是:

  鹿野舟沉王業兆;

  鴻門斗碎霸圖空。



阿揚說聯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無顏見江東父老,《霸王別姬》都是關於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故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生於下相(今江蘇宿遷),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

項羽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於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霸王別姬後又被改編為戲曲、影視、小說、歌曲等文藝作品!

“鴻門宴,四面楚歌,坐壁上觀,錦衣夜行,沐浴而猴,破釜沉舟”等成語故事,都與項羽的傳奇經歷有關!


姐妹排行老四


項羽一生豪勇,他真正的成名之戰,則是鉅鹿之戰,而鉅鹿之戰中最有名的,就是項羽“破釜沉舟”以激勵士氣的行為,在後世的很多分析中,項羽的破釜沉舟跟韓信的背水一戰頗有相似之處,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佳案例,兩者都是靠打雞血創造奇蹟,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JASONLIN53


霸王舉鼎威震山河,成為沙場戰神。乃是我民族英雄。項羽烏江自刎被現代人評頭論足的罵了多少年。但不知,唯有項羽能有這樣的氣節。就連漢族平帝冉閔都拜其為終身偶像。

正是經濟發展,變通世事才會只尊勝者,歷史長河中何時埋沒過真漢子真英雄。虞姬也只配這樣的霸王。管你三千越甲,還是四十萬兵圍,在霸王的眼中都會被殺個痛快。沙場之事,霸王乃是萬世之大英雄。


簡文主義


他的傳奇就是在秦朝末年,他領兵和秦朝的軍隊打仗,自己軍隊的人數和給養都遠遠落後對方的情況下,為了能戰勝對方,使自己不被對方滅亡,不得已的情況下,命令把自己方面的船隻鑿漏不能使用,做飯的鍋毀壞掉,讓自己和士兵都沒有退路,這樣大家只能往前奮力衝殺,最終把對方殺的大敗,後來人們把項羽這次的做法叫做破釜沉舟。可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有時候做事全力拼搏上下同心就容易出現奇蹟。瞻前顧後不能放手一搏,有時候會坐失良機。


北京的劉師傅


歷史上的傳奇,霸王項羽,創造三個第一,活出了自己的霸王之名!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擁有數之不盡的英雄人物,他們氣吞山河,或者是機智過人,又德才兼備。在這些數之不盡的風流人物中,項羽可以說是一個讓我們記憶非常深刻的一位亂世英雄。雖然說項羽後來失敗,但是他創造的三個歷史第一,而且這三個第一頁印證了項羽從年少無知到登臨巔峰,最終卻是以死亡收局的一生。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項羽創造的歷史第一都是那幾個吧!

一:第一場以少勝多的戰鬥,鉅鹿之戰。曾經的項羽憑藉著自己的勇猛和膽識,僅僅率領了兩萬多的部下,硬是戰勝了秦軍的四十萬大軍,因為項羽的首當其衝,他的部下也都是士氣十足,在鉅鹿之戰經歷了九場戰鬥,沒有失敗過一次,項羽的軍隊也也是由此一戰成名,這場戰鬥在歷史上的影響巨大,可以說這是一場充滿傳奇色彩的戰爭,鉅鹿之戰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可以說最大的功勞就是項羽武力和英勇,鉅鹿之戰結束之後,就有了一句“誰人不識楚霸王”的傳說。

二:中國歷史上舉鼎第一。項羽從小勇猛國人,不僅是天生神力,並且異常豪爽,據史書記載,項羽舉鼎的事件是真實發生過的,有一次在集市上面,當著眾人的面硬是把幾百斤重的大鼎聚了起來,而且一舉就是不短的時間。在當時引起來巨大的轟動們,也就是從那一刻起,項羽就有了小霸王的稱號。大家知道,項羽是將家之人,而且還是一個武藝高強的能人,歷史上出現過霸王舉鼎的事實。曾經的唐朝李元霸和秦武王贏蕩也都舉過鼎,但是贏蕩最後卻是被鼎 砸死了,後是的人說起來也是吹噓不已,也算得上是最倒黴的君王了。

三:歷史上第一對自刎的愛人。當時的項羽正處在人生巔峰,也狂妄自大,在一次失誤中,被劉邦後來居上,到處逃亡。虞姬是項羽最愛的人,在被追殺的路上,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拿劍自刎,愛人倒在了地上,相遇看著血泊中的愛人,被稱作為霸王的項羽看著自己的愛人倒在自己面前,也無能為力。隨著虞姬自刎,項羽知道大勢已去,甚至在看到自己之前的老部下也來追殺自己,項羽深知即便自己能以一敵千,也挽不回這面臨失敗的結局和天下的民心,在悲哀的長嘯一聲之後,想著自己也曾是一代豪傑,如今也有這麼被追殺的一天,最後自刎烏江,也算得上是與愛人一起長眠。

歷史上的第一對自刎的一對愛人,也說得上是悽美的傳說,亂世之下,成王敗寇在所難免,從歷史上的戰爭中,項羽是一個優秀的統帥,被稱之為楚霸王的項羽,一代豪傑,一生更是創下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也代表著他從巔峰到失敗的一生。


夏雲龍博士世界通識課


項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甚至不敗的。[15]


事實上,楚漢戰爭打到漢四年八月,雙方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尤其是項羽,兵疲糧絕。於是達成協議:項羽歸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楚漢中分天下。


中分天下的分界線,叫鴻溝。鴻溝原本是一條古運河,是戰國時期魏惠王十年(前360)開鑿的。故道從今河南省滎陽市引黃河水,至淮陽縣流入潁水。以此為界,西為漢,東為楚,這就是所謂“楚河漢界”。


協議達成,楚軍山呼萬歲。


張良和陳平卻對劉邦說,漢已有天下大半,糧草也很充足,項羽則其實撐不下去。這是上天亡楚之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絕不能放虎歸山。


劉邦認為有道理,決定打過鴻溝去。


漢五年十月,即和平協議達成後兩個月,劉邦單方面毀約,率兵尾追楚軍到固陵(今河南省淮陽縣)。又兩個月後,韓信和彭越的部隊趕到,三軍合圍項羽於垓下。


西楚霸王只能別姬了。


此時,夜色已經深沉,四面都是楚歌,王的帳內點起了巨大的蠟燭,帳外燃起了通明的火把。已知迴天無力的項羽在這生死存亡的最後一刻,惦記的是那位名叫虞的姑娘,還有那匹名叫騅(讀如追)的駿馬。


項羽飲盡杯中之酒,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是項羽自己創作的。他反覆唱了好幾遍,虞姬也應和著一同歌唱,悲壯而蒼涼。聞者被深深打動,無不潸然淚下,沒有一個人能抬頭看他們的王。


項羽淚流滿面。


啊,虞兮虞兮奈若何!


沒人知道虞最後怎麼樣了,只知道騅回到了江東。項羽和他的弟兄們,則永遠留在了江西。[16]


當晚,項羽率領八百騎兵衝出重圍。他們渡過淮河到達了陰嶺(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卻又在陰嶺迷失道路。於是項羽毅然引兵東向,殺回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這時他的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了。


他的鬥志,卻也昂揚到了極點。


項羽對隨扈將士說,我自起兵以來,已經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戰必勝,攻必克,從沒敗過。這一回,大概是天要亡我了!那好,我就為諸位痛痛快快再打一次,看看是我不會打仗,還是天要滅我。


說完,大呼馳下,漢軍望風披靡,人頭紛紛落地。


項羽笑了。


他回過頭來得意地看著將士們說:怎麼樣?扈從將士一起拜倒在地,異口同聲地說:如大王言。


這真是孩子氣得可以!


很難猜出項羽此時的心理。也許,打了七十多仗,他已經累了。也許,有這七十多仗的戰無不勝,他覺得已經夠本了。也許,他原本就沒把那天下和王位太當回事。他只想能夠英武豪雄地痛快一生,也只想在退出戰場和退出人生的時候,有一個精彩的謝幕。


唯其如此,他才會放棄“決戰”,選擇“快戰”。[17]


同樣,他也才不肯過江東。


實際上項羽來到烏江時,有一條船正在那裡等他。而且駕船的烏江亭長告訴項羽,整個烏江之上只有這一條小船,漢軍是無論如何也追不過江的。


然而項羽卻謝絕了亭長的好意。他只是請亭長把他心愛的戰馬騅帶過江去,自己卻不肯上船。項羽說,天要亡我,我過江干什麼!想當年,我項籍率領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如今並無一人生還,我有什麼臉面去見江東父老?就算他們什麼都不說,我難道就無愧於心嗎?


項羽決定戰死。


視死如歸的人是不可抵擋的,身負重傷的項羽仍讓他的敵人聞風喪膽。他們把項羽團團圍定,卻誰也不敢動手。項羽又笑了。他對漢將王翳說:聽說貴國出大價錢,賞千金,封萬戶,買我的人頭,我就送個人情給你吧!


說完,項羽一劍砍下了自己的頭顱。


就在王翳搶得項羽人頭的同時,其他漢軍將士也一擁而上,爭相縱馬踐踏,拼死爭奪。最後,五個人瓜分了項羽的屍體,分攤了劉邦封賞的那塊土地。


一個英雄,就這樣不得善終。


這是項羽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力戰而亡,以其舉世無雙的英雄氣魄結束了史詩般的一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他最衝動,卻也最自然的選擇。


事實上,自從越王勾踐殺死了大夫文種,蘇秦和張儀靠詐騙和權謀出將入相,一個時代便已終結。那個被終結的時代充滿英雄氣質和貴族精神,就像虎和豹;後來的時代卻像狼和羊,崇尚利慾和權欲,越來越粗鄙而平庸。


於是我們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個畫面:一頭代表著英雄氣質和貴族精神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獨地死去,而一群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則一擁而上,恣意踐踏。他們每個人都扯下一塊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裡,準備回去邀功請賞。而在不久前,他們根本就不敢看那隻虎或豹的眼睛。


這群狼和羊的首領,就是劉邦。


[15]本節述項羽事均見《史記·項羽本紀》。


[16]所謂虞姬歌罷自刎,以及《楚漢春秋》所載虞姬和歌歌詞,均系小說家言,不可靠。


[17]此處之“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也有版本作“決戰”。關於這個問題,以及快戰與決戰的區別,請參看王伯祥《史記選》。


天翊傳媒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連宋代才女李清照都替他惋惜喲!唉!鴻門宴上,人家劉邦知道跑,逃命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您項公咋就不會跑哩?!死要面子活受罪呀!還是不如沛公想得開喲![大笑]


燕銜泥


最直觀的留存是中國象棋的楚河漢界!在文化領域中李易安的: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謂之:無顏見江東父老。也許華夏的貴族精神從此逐漸凋零!多了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芍苟且。還有文丞相的過零汀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以致後人哀嘆: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正是這種浩然不苟且的正氣,被魯迅先生讚歎為;民族的脊樑!也被基辛格博士日:中國總是被她的英雄保護的好好的!概然赴難,捨身而取義是炎黃子孫的精神的棟樑!







陶然官


京劇曲牌:夜深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