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摘要:體教結合是體育體系與教育體系相結合,以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和優秀文化素養的四有人才為目標。根據體教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出發,全面梳理和拓展學生的學訓矛盾,構建一套既符合訓練規律和教育規律,又能充分發揮體育和教育兩部門優勢的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1、分析

1、構建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訓練為輔,構建學訓管理、監督機制,提高教練員自身素質,科學規範體育課堂,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合理分配學生學訓時間和精力,做到一切訓練服從學習,最終將體育迴歸教育,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

模式一:構建學訓管理、監督機制,建立校長、班主任、任課教師、教練員、家長管理監督小組;

模式二:規範體育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練習,主要採用課課練、每課必有規定內容和中等強度練習等形式進行練習;

模式三:提升教練員自身素質、科學系統訓練,學校堅定不移地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訓練模式;

模式四:遵循以學為主、以訓為輔,訓練服從學習的基本思想,因為學習成績是學生訓練的基礎,只有做到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體育訓練工作才能長期有效地開展,而科學系統地訓練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最終有效解決學訓矛盾、實現學訓共進。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構建學訓管理、監督機制

在體教結合教育模式中,學訓矛盾一直以來是個難題。校長、班主任、任課老師、家長在潛意識中排斥訓練,認為訓練肯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缺少思想上的正確認識,同時,學校各層面人員和家長的想法和目標各不同,在行動上很難做到一致,且缺乏系統的管理、監督、反饋機制,往往都是以個人利益為主,缺少一個協調、統籌的管理領導小組。而我校有著豐富的素質教育基礎,我們依託學訓管理領導小組,遵循“學訓共進”的教育理念來開展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效保證學生的訓練和學習時間不受衝突和干擾,尋找一條符合我校體教結合的有效途徑,構建學訓管理、監督機制,形成學訓管理領導小組,由校長、任課教師、班主任、家長、教練員共同組成,最終確保學生文化學習有效落實。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規範體育課堂、充分利用課餘時間

訓練包括業餘時間訓練、體育課學習、體育俱樂部鍛鍊等等,我們不能把訓練侷限於專門性的業餘訓練,只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我們就能讓學生的運動技能、體能、爆發力等素質有所提升,因此規範體育課堂、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是實現學訓共進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制定了體育課與課餘時間的活動方案,共分為兩大塊內容:規範體育課堂和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規範體育課堂主要利用課課練、遊戲化教學內容以及圍繞“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設計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而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則利用大力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每月一主題活動、週週有遊戲、科學安排大課間活動、全面落實體藝“2+1”活動來安排課餘時間。最終起到以下3種效果:一是體育課堂更有效、更高效;二是增加了學生的課餘訓練時間,提高課餘時間利用率;三是訓練穿插到各種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提升教練員自身素質、科學訓練

教練員自身水平的高低對學生運動成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校部分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能力有限,訓練方法和手段比較單一,很難訓練出高水平的運動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校採用了“請進來、走出去”培養模式,一是外聘高水平教練員帶隊,本校教師跟隊學習訓練方法和手段;二是定期組織學校教練員走出去考察其他高水平教練帶隊情況,實行蹲點學習,總結經驗,將他人的精華融入到自己的訓練當中去;三是經常組織教練參加一些訓練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教練員的專業知識素養;四是定期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教練、隊員到專業隊或特色學校蹲點學習訓練,最終通過提升教練員的自身素質來進行科學訓練,設計出一套符合我校學生特色的訓練計劃。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以學為主、以訓為輔,力求學訓共進

在體教結合教育模式中,教練員要明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當學生的文化學習受到影響和波動時,教練員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文化課動向,一味追求運動成績而忽視文化成績,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了達到學訓共進的教育狀態,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行為干預的研究。最終,制定出一套學訓共進干預系統,分為課堂行為干預、競爭性行為干預、激勵性評價干預以及課後行為干預4種:一是課堂行為干預,通過關注運動隊學生制定針對性學習計劃並多提問;二是競爭性行為干預,通過成績大比拼的形式讓運動員曬學習成績以及進行運動技能比武;三是激勵性評價干預,通過評選星級好學生、體育特長生、三好學生等形式,把運動成績加入到學校評優考核制度中。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例如:縣、市獲前三名的學生可以評選體育特長生,而評到體育特長生的學生可以進行期末文化課加分,同時體育特長生評三好學生不佔用班級三好生名額等學校制度,從學校制度方面讓家長、教師、學生都重視運動成績;四是課後行為干預,通過協調補課的方式對運動員進行賽後補課、後進生補課、階段性後進生補課。讓學生在訓練的同時,保障文化成績不受影響力求達到學訓共進。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2、對學生運動成績、文化成績的影響

  • 運動成績與文化成績的關係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表 1 運動成績與文化成績交叉統計

從表1運動成績和文化成績交叉統計中可以看出,文化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有63人運動成績優秀,文化成績差的學生中,只有4人的運動成績是優秀。從統計學意義上來看,運動成績和文化成績成正相關,即運動訓練並不影響學生的文化學習成績。同時,文化成績好的學生,能夠較好的領會和掌握運動技能和技術,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體育和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體育運動與文化成績並不矛盾,反而科學的參與體育活動會有利於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 學生的文化成績穩中有升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表 2 文化成績問卷調查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在實驗前文化成績平均優秀率為68%左右,在實驗後文化成績平均優秀率為73%左右,優秀率提高了5%左右,說明學生在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下,文化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隨著科學的訓練,合理的安排課餘時間,使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文化成績隨著學習效率的提高而穩步提升,達到了學訓共進的目的。

  • 學生的運動成績顯著提高

從表3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各運動隊的運動成績優秀率普遍較低,平均優秀率在45%左右,在實驗後各運動隊運動成績優秀率提高幅度很大,平均優秀率達到了73%左右,提升了28%左右,說明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效果顯著,在不影響文化成績的情況下,運動成績進步明顯。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表 3 運動成績問卷調查統計表

2、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1構建學訓管理、監督機制,學生的文化學習和業餘訓練得到了制度的保障,領導小組起到了管理、協調和溝通的作用,且能夠有效的把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教練、學生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目標統一的集體。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1.2規範了體育教師的課堂,讓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學到更多的運動技能,並且通過規範的體育課,使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形成一個健康的體魄。

1.3科學合理的安排課餘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課餘時間去參加各類體育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運動技能,而且能夠減少學生正常學習時間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文化,最終達到學訓共進的目的.

1.4構建“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模式,有效的提升了教練員的自身素質,使教練員的訓練計劃更加科學合理,減少了學生不必要的損失,學習效率和訓練效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減少甚至避免了學訓矛盾的產生。

探析 “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2、 建議

2.1小學實行體教結合教育模式,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認識到小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文化知識的學習,要遵循“以學習為主,以訓練為輔”的教育原則,不能主次不分,最終導致學訓矛盾日益激烈。

2.2學訓管理、監督小組一定要起到管理、監督、協調的作用,如遇學生比賽、訓練、突發事件等情況影響學習時,該機制必須馬上干預,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從而將學訓矛盾減少到最低程度。

2.3構建學訓共進體教結合教育模式,要轉變教師和家長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一切的教育觀念,樹立“學訓共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