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史:墨家

墨家創始人為墨翟(即墨子)。同時,由於墨傢俱有嚴謹的組織機構,強調紀律與服從,因此除了是思想領域的哲學派別,墨家還是一個上下級明確的團體,興盛於戰國初期。

墨家的影響力在戰國時期可謂非凡,然而我們的官方歷史裡,歷朝歷代幾乎看不到墨家真姿,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

春秋戰國史:墨家


一.墨家思想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他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楊朱之學並稱“顯學”。墨子的思想主要記錄在《墨子》一書中,該數為墨子自著及其弟子記述墨子言行而成。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總體上說墨子的主張處處反對儒家學說,儒家重”仁義”,而墨家重“功利”,此功利並非一己私利,而是國家人民之利,是墨子估定一切價值的標準。人民富足,即是國家百姓之大利,一切有害於人民利益的事情都應該廢除,因此墨子主張節儉、薄葬等。

經過不斷完善與探究,後期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

春秋戰國史:墨家


二.開創時期

在戰國初期,墨子存在時,墨家已經成立了組織,並且開始進行各種反戰活動,墨子當然是第一代鉅子。最有名的應該是阻止楚王伐宋的事。這個時候墨家應當已經成為一個有些名氣的組織。

墨子收徒應當是很謹慎的,《墨子 備梯》中講墨子的大弟子禽滑釐在墨子手底下幹了三年苦工,墨子才教他守城。這樣推斷,墨子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組織內教育生活上,普及大眾的工作還在逐步進行。

當然墨子特別能活,可能是諸子中最長壽的。也許是在他還在世的時候,鉅子之位傳給了孟勝。而孟勝也不負所托,後來帶領一幫手下為楚國陽城君守城而亡,鉅子之位則傳給了田襄子。然而孟勝之死,有“守信“的原因,並不能算是完全貫徹”非攻“主張。可見這時候墨者組織已經成為了相當有信譽的國際反戰組織,相應地可能被迫對墨子的指導思想有些微漂離。

春秋戰國史:墨家


三.分裂與發展時期

墨子去世後幾十年內墨家組織分裂為三部分,即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

這個時候墨家很可能已經主導時代潮流了,當然是和楊朱一起。墨家已經從組織生活擴展到了大眾理念,開始和別的諸子爭發言權了。鑑於《墨子》的主要主張有“非儒”,他應該是和孔子代表的儒家以及楊朱都有競爭關係,而且成效斐然,否則孟子不至於罵他“是禽獸也”。

這個時候墨家的組織性非常強而且已經極受尊重。《呂氏春秋 去私》記載秦墨的鉅子腹䵍的事蹟。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居然為了照顧腹䵍免去死刑,可見對鉅子的尊重。而腹䵍居然依照墨者之法殺掉自己的兒子,可見墨者已經成為了一個紀律嚴明而且可以和否決秦王的組織。《淮南子 泰族訓》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可見墨子在的時候已經很恐怖了(《呂氏春秋 上德篇》中指出這個也可能是墨子後的鉅子孟勝的事蹟),而且到了秦惠王時期(前337-311)還能維持這樣的紀律性。


春秋戰國史:墨家

四.逐漸衰敗時期

《韓非子 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可見這時候墨家依然掌握著時代主流思想。但是這時候墨家的記載已經很少見了。畢竟是一個作為反戰主義組織的存在,和戰國後期互相攻伐的時代恐怕很難再合拍。何況小國都已經被滅的差不多了,剩餘的幾個也是作為附屬國存在,並不能輪到墨者操心。

墨子實在是個理想主義者,因此墨家實際上是苦行的作風。《莊子 天下》中對此的評論深為沉痛:“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


五.墨家的滅亡

秦時由於國家的統一因此墨者組織失去生存環境,法家對墨家的憎惡,以及墨家本身“尚賢”的主張與現實相反,墨家基本上被打壓了。除了法家的諸子全部遭殃。而漢朝則是先行黃老,後由董仲舒糅合諸家形成儒家為主的政治理念。當然這裡面有儒家、道家、陰陽家等等,法家也對漢代政治維持保持效果,而唯墨家的成分恐怕最少了。

直到清末西學傳入,諸子學重新發熱,才出現比如孫詒讓等一批研究墨子的大師和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