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史:墨家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即墨子)。同时,由于墨家具有严谨的组织机构,强调纪律与服从,因此除了是思想领域的哲学派别,墨家还是一个上下级明确的团体,兴盛于战国初期。

墨家的影响力在战国时期可谓非凡,然而我们的官方历史里,历朝历代几乎看不到墨家真姿,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

春秋战国史:墨家


一.墨家思想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杨朱之学并称“显学”。墨子的思想主要记录在《墨子》一书中,该数为墨子自著及其弟子记述墨子言行而成。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总体上说墨子的主张处处反对儒家学说,儒家重”仁义”,而墨家重“功利”,此功利并非一己私利,而是国家人民之利,是墨子估定一切价值的标准。人民富足,即是国家百姓之大利,一切有害于人民利益的事情都应该废除,因此墨子主张节俭、薄葬等。

经过不断完善与探究,后期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

春秋战国史:墨家


二.开创时期

在战国初期,墨子存在时,墨家已经成立了组织,并且开始进行各种反战活动,墨子当然是第一代巨子。最有名的应该是阻止楚王伐宋的事。这个时候墨家应当已经成为一个有些名气的组织。

墨子收徒应当是很谨慎的,《墨子 备梯》中讲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在墨子手底下干了三年苦工,墨子才教他守城。这样推断,墨子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组织内教育生活上,普及大众的工作还在逐步进行。

当然墨子特别能活,可能是诸子中最长寿的。也许是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巨子之位传给了孟胜。而孟胜也不负所托,后来带领一帮手下为楚国阳城君守城而亡,巨子之位则传给了田襄子。然而孟胜之死,有“守信“的原因,并不能算是完全贯彻”非攻“主张。可见这时候墨者组织已经成为了相当有信誉的国际反战组织,相应地可能被迫对墨子的指导思想有些微漂离。

春秋战国史:墨家


三.分裂与发展时期

墨子去世后几十年内墨家组织分裂为三部分,即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

这个时候墨家很可能已经主导时代潮流了,当然是和杨朱一起。墨家已经从组织生活扩展到了大众理念,开始和别的诸子争发言权了。鉴于《墨子》的主要主张有“非儒”,他应该是和孔子代表的儒家以及杨朱都有竞争关系,而且成效斐然,否则孟子不至于骂他“是禽兽也”。

这个时候墨家的组织性非常强而且已经极受尊重。《吕氏春秋 去私》记载秦墨的巨子腹䵍的事迹。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居然为了照顾腹䵍免去死刑,可见对巨子的尊重。而腹䵍居然依照墨者之法杀掉自己的儿子,可见墨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纪律严明而且可以和否决秦王的组织。《淮南子 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可见墨子在的时候已经很恐怖了(《吕氏春秋 上德篇》中指出这个也可能是墨子后的巨子孟胜的事迹),而且到了秦惠王时期(前337-311)还能维持这样的纪律性。


春秋战国史:墨家

四.逐渐衰败时期

《韩非子 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这时候墨家依然掌握着时代主流思想。但是这时候墨家的记载已经很少见了。毕竟是一个作为反战主义组织的存在,和战国后期互相攻伐的时代恐怕很难再合拍。何况小国都已经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余的几个也是作为附属国存在,并不能轮到墨者操心。

墨子实在是个理想主义者,因此墨家实际上是苦行的作风。《庄子 天下》中对此的评论深为沉痛:“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五.墨家的灭亡

秦时由于国家的统一因此墨者组织失去生存环境,法家对墨家的憎恶,以及墨家本身“尚贤”的主张与现实相反,墨家基本上被打压了。除了法家的诸子全部遭殃。而汉朝则是先行黄老,后由董仲舒糅合诸家形成儒家为主的政治理念。当然这里面有儒家、道家、阴阳家等等,法家也对汉代政治维持保持效果,而唯墨家的成分恐怕最少了。

直到清末西学传入,诸子学重新发热,才出现比如孙诒让等一批研究墨子的大师和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