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殺不可辱|諸如插隊之辱幾時方休?

“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準確來說是明朝官員王鏊在面對強權閹宦劉瑾發出的一句憤慨之音,作為傳統儒家文人,他實際上是完整的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所以這句話流傳至今,已經昇華為中國人的一種精神準則,也代表了做人的一種底線。

士可殺不可辱|諸如插隊之辱幾時方休?


如今,我國防疫工作形勢雖然大好,但源源不斷的外來輸入病例讓我們的防疫工作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著不慎,便會有疫情二次復發的風險。但即便這樣,我國仍然冒著風險接納著從國外疫區回中國的外國務工人員,這既是一種大國的擔當,也是一種民族自信。

但就是在這樣一種全民抗疫的情況下,面對著來之不易的“抗疫勝利”,一些外國務工人員湧入中國躲避自己本國疫情的同時,還為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嚴重的隱患。

士可殺不可辱|諸如插隊之辱幾時方休?


據報道,4月1日,在青島嶗山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排隊檢測核酸時,幾名外國人插隊,在遭到正常排隊的市民譴責後,一名外國人將一名居民手中的單據扔在地上,併發生呵斥排隊的民眾:“中國人滾出去”!

這句話給中國民眾帶來一種時空的錯亂感,這種只在電視中舊社會洋租界發生的事情居然活生生的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自己的家門口安分守己的排隊就醫居然被幾個外國人侮辱至此,這不是我們的國家嗎?憑什麼外國人可以讓我們本國人“滾出去”?

就連黑人都這麼理直氣壯的呵斥中國民眾,誰給他的臉?原來,是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懼怕這些“洋大人”,居然口口聲聲的對百姓們說:“給我個面子”!你拿著國家賦予你的權利討好“洋大人”,是誰給你這樣的膽子?

正常排隊的得不到有效的服務,而插隊的卻讓排隊的滾出去,文明與野蠻的碰撞,居然是野蠻以武力獲勝,這種現象出現在現代文明國家中,何其荒謬!

尊嚴和恥辱,是人與動物區別的重要標誌,喪失了這些,人還能稱之為人嗎?我們的老祖宗,尚且能說出“士可殺不可辱”的壯語,幾十年前,我們的祖輩他們千方百計,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維護自己民族的尊嚴,從而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何曾想到,他們的後輩會在和平的國家環境裡,也曾受到這樣的侮辱!

士可殺不可辱|諸如插隊之辱幾時方休?


不要總是以韓信的“胯下之辱”來標榜自己的忍耐,事實上韓信用一系列成功洗涮了這個恥辱,從而變成一個能屈能伸大丈夫的典範,然而現實中是絕大部分人只“忍”,並洗涮不了自己的屈辱,難道我們對這些給予我們恥辱的洋人就真的無可奈何了嗎?

這幾個外國人的做法,其實並不是針對某個人,從側面旁觀,他們更是用一種極端手段來摧毀一個民族的尊嚴,以釋放自己的怨恨,從而獲得一種邪惡的快感。侮辱人,一般來說是出於嫉妒,但又不完全是嫉妒,更像是征服,也不完全出於徵服。他們侮辱中國人,更是體現自己的優越感,通過侮辱他人來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這種趾高氣揚的侮辱,就是赤裸裸的民族對民族的侮辱,然而我的確想象不出,已經2020年了,他們從何而來這麼強烈的優越感!

當然,整體而言在我國的絕大部分外國公民還是積極配合我國的防疫工作的,同時我也相信既然他們選擇在中國工作,必然對中國是充滿善意的,對於這些外國公民,我們表示歡迎。但最近個別外國人行為惡劣,應該依照法律法規,對其嚴懲。

士可殺不可辱|諸如插隊之辱幾時方休?


雖然嶗山區數度發聲,但並未看到幾位當事人致歉,說明這幾個外國人並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外國人,如果得不到處理,以後便只會更加蠻橫無理,下一步做出其他違法違規的事情簡直是意料中的事情,望早日出臺有關政策來預防,管理此類事件,以保障百姓利益,保障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