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齡越來越大,過年越來越沒意思?

以夢為馬5054


生活越來越好了,小時候過年過的是有新衣穿有好吃的有壓歲錢,現在過年過的就是團圓。


小才無用


那是因為童年的記憶太深刻,導致的反差。

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你見過太厲害的東西,後來就會感覺這個世界其實很平淡。


童年對過年的記憶很深刻,所以越往後面越沒有那種深刻記憶的良好感覺。所以會感覺越來越平淡。這其實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說的。


因為人的童年時期,每個人都是無助的,也就是所謂的單純的童年,人類的童年往往是在被照顧,被監護的狀態下成長的,因此那種被照顧的感覺無憂無慮,顧著享受周圍的過年氣氛,當然在長大以後,肯定無法再體會了。


因為長大後,誰會給你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讓你專門去體會過年的好玩的感覺呢?不可能的,回不去了。

就像一顆種子,發芽了,長成大樹,懷念做一顆種子的那種快樂日子,有人呵護,有人施肥,不可能了,既然長大成為大樹,就要自己去 遮風擋雨,迎接狂風暴雨,烈日爆曬,誰都不會照顧了。


結論:種子的樂趣,大樹回不去。


作者:張澤鋒,資深企業財務管理顧問,2019年出版個人著作《決勝財務職場》


張澤鋒


為什麼年齡越大,過年越覺得沒意思。小時候物質生活貧乏,精神卻很充實。那時侯每當過年才能吃上肉,吃飽飯,偶爾能穿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湧向街頭,逛燈會。走親戚,拜年年味很濃,現代人文化生活豐富,思想也越成熟,物質,財富都不缺,人情味缺比以前淡了。自然大家覺得過年越來越沒意思。


溫江花木姐姐


馬上過年了,年齡越來越大為什麼就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好像我們大家都有類似的感覺,是啊,隨著我們國家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感覺過年與平常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現在過年感覺基本沒什麼年味了…………

回想起小時候盼過年的感覺,彷彿盼了一個世紀一樣,好漫長!到了過更是年激動的不得了。一直到年三十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氣瀰漫,這是年的味道,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

不禁想起那句話,那些年窮的像個孫子,但快樂的像個爺!

以前到了臘月十幾,每家每戶就要開始準備各種吃的了。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瘦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這就是過年的特權。雞、魚、肘子、排骨,那時候,什麼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才吃!

春節前有各種活動,對對子,寫春聯,刻字,剪窗花…………還有一項重要事情就是痴痴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的春節聯歡晚會還不像現在這樣,地位非常的崇高。

吃完年夜飯,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趙本山老師的出現!那時候全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點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才叫過年!

初一開始,是過年進入高潮的開始,天天跟著父母走家串戶,平常用零裝玩具裝零食的口袋成了錢袋子,拜個年躹一躬就會收到壓歲錢,幸福這時候是寫在臉上的。

總之,小時候過年,都是平時沒有的或不常玩的,過年幾乎可以滿足一切平時達不到的願望,過年是美好的嚮往的。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人到中年生活瑣事越多,壓力越大,小時候過年的樂趣已不再有,多的是擔當、壓力、彷徨…………

所以,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大江侃歷史


不是過年沒意思,而是負擔重,壓力大。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日日如年,不過現在2000年前出生的人壓力大,大人掙錢養家,孩子在校讀書都有不同壓力,沒有進步,沒有成就感,大人掙錢一年不如一年,所以壓力山大,過年後又不知到哪裡闖蕩,上有老的只是回家看看父母,匆匆又出門賺錢。所以這類人群年年都怕過年。



小孩子都喜歡過年,有壓歲錢,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玩耍,他們考慮的畢竟很侷限。

其實,過年很有意思,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心情倍兒爽!


彩虹嗨音


太真的太贊同了。我今年23,我都感覺越來越沒有年味,就是一個形式。可能我離老家近,開車也就半個小時的路程。也經常回家,體會不到那種在外地常年不回家,春節回來的那種高興。

記得小時候過年多麼的開心啊,新衣服在拜年的前幾天都要晚上偷偷拿出來試穿一下,心裡美滋滋的。拿零花錢買好多小鞭炮出去玩。現在長大了,過年就是一起吃飯喝酒。怎麼也沒有小時候的開心了。

但是在這裡還是要祝大家新年快樂哦☺



小強在濰坊


關於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的問題,這是我們成年人普遍的心理感受。仔細想想,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兒時盼過年的目的,現在每天基本都能實現,並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也都發生了轉移和變化。

一是我們小時候覺得年味足,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物質極度缺乏,日子過得清湯寡水,雞鴨魚肉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擺上餐桌。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盼過年,就是盼著能吃幾頓好吃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每家每戶的餐飲,幾乎天天都是過年的水準。

二是我們小時候盼過年,是因為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家長才會給孩子們買新衣服穿。因為孩子多,平時都是小孩子撿穿大孩子穿不了的衣服穿。

三是我們小時候過年,小夥伴們可以不受拘束,瘋狂的玩耍幾天,大人們不再多加看管,由著孩子們盡興,其樂無窮。

四是在小的時候,孩子們純樸、天真,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面,無需考慮其他生活瑣事。長大之後,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隨之而來,對年的企盼也就逐漸消失了,甚至害怕過年。再也沒有心情像小時候那樣去品味和感受年的滋味了。


嫩江船伕


本人認為,一些人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這與人的年齡大小沒有必然關係,而與其本人在時代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因窮富分化帶來的思想價值觀念的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遭受時代經濟生活浪潮的衝擊,致使生活工作環境發生了鉅變帶來的感受和體驗有關聯。

在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面前、在不斷增加的生活工作壓力面前,在過年的待人接物、禮尚往來的體驗中,使一些人越來越感到身心疲憊,力不從心,以至心灰意冷。物質生活的滿足並未帶來精神愉悅的感受,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落差帶來的煩惱與越來越淡的親情,漸漸使人失去了往日對過年節日到來親朋團聚的歡樂、欣喜與期盼。

為了自已和家人物質生活的富足,為了養家餬口,長時間的外出打工,與家人、親朋相處的時間少了,各自的經歷及經濟收入的差距使思想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改變,過年團聚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越來越少,甚至無話可說了,無話不談的愉快歡樂氛圍越來越少了,過年的禮尚往來在親情友情越來越淡薄的背景下,也就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桂山情未了


哈哈。。畢竟現在生活條件也好了。不像小時候。日子緊巴巴的。就盼著過年吃好的穿新衣服。現在長大了。很多事感受也不同了。小時候是別人給自己拿紅包。現在自己給別人拿紅包。一過年。幾乎用光自己一年的積蓄!!哈哈,過年。不圖熱鬧。我就想自由自在,安安靜靜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啃啃雞爪鴨爪。。而這些事,就是我平時經常做的。所以覺得過不過年就那樣。



happy ending


小時候家裡都穿,每年春節才可以穿新衣,還可以吃到肉食,人們的期盼值大,由於物質饋乏,大人小孩都會自我創造,情趣也多,而如今,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很好,什麼也不缺,過年吃穿與平時一個樣,期望值低,人們也由過去的大雜院住進了單元樓,交往少了,溝通少了,年味也就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只是為了休息一下而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