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寒食節,是民間為紀念“介子推”;“忠信孝悌"而禁菸火,吃冷食, 捏寒燕等活動的節日。

介子推,今山西介休人;春秋時期,陪同因驪姬之亂的晉國公子重耳流亡期間的忠臣之一;後人尊稱“介子”。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寒食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典故之一,是有著兩千六百多年曆史的民間傳統節日;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割股事君”,介子推的“忠”;

因“驪姬之亂”,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十九年;在這流亡期間 ,重耳一行人 ,雖然風雨無阻、披星戴月 、殘露宿營,但是還是經不起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身心摧殘;營養的不足和精神的折磨,致使重耳有了營養不良的症狀;介子推看著心裡憋屈,該給公子吃一些有補養的東西了?錦衣玉食也不外乎動物脂肪和時令果蔬,這荒郊野外的連個鳥也逮不到;介子推想到了自身,於是揹著重耳,割下一條大腿肉和野菜熬湯給重耳食用。這便是“割股事君”的故事,更是介子推的“忠”誠大義!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這一善舉,便有了“忠”義之士———介子推的美名。二千六百多來,“忠”字的使用頻率是典故中最高的詞語,因為是有生物生存和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忠”誠度的說法。一個“忠”字不僅體現在人為外表,還體現在人內在的潛意識中,時刻都會發生。

由介子推的“忠”義,再一次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人文素養的優越性;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宋朝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清朝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民國時期的“李大釗”先生和抗日戰爭中的“楊靖宇”將軍;解放戰爭“聞一多”先生,新中國的“焦裕祿”先生和美歸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等以及最近的抗新冠肺炎的“一線戰疫的義士們”都是中國最為“忠”誠的勇士;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民國時期和改革開放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的思想還是沒有很好的解放;所以,才有那麼多的公派留學者一去不復返;這就是“忠”誠的反面教材,因為他國當時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充實;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祖國高樓大廈有了,艦船也開始像下餃子了;北斗導航商用了,老百姓都成快成富翁了;娛樂圈爆棚了,諾貝爾獲獎者也有了;和諧號和復興號高鐵提速了,大飛機C919開始商用了;5G也開始商用了,新冠肺炎也快殲滅了等等,這就是現實生活中“忠”誠度的最佳表現。

春秋時期,晉國“忠”信之臣,“介子推”居功隱退,孝悌於母,不言祿,被誤焚綿山的故事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介子推的“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排在第一位,有古語說:“百善孝為先”!

在介子推認為自己對晉國和公子重耳的“忠”誠已經完成,他便開始準備為老母親盡孝;在傳統文化中,有關“孝”文化的典故有二十四孝之說;介子推的“孝”,被排在第一孝。雖然,這個典故很悲慘;但是,故事是很勵志的。

一位有孝悌之心的人,必定是一位善良的人;一位有善良之心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靠譜的人;“窺一斑,見全貌”,就是這麼個意思;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孝悌之人;也有啃老族,但願這些啃老族,在現實生活的進步中能夠以“百善孝為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足下”的由來,晉文公在介子推母子被大火焚燒後,親自來到被大火燒燬的大柳樹旁;

此時此地,只能看見相互依靠於大柳樹的兩具面目全非的屍體;此情此景,悲痛由心而發,用衣袖擦試著眼淚。事都不能挽回了,只能超度亡靈祝願逝者在天國安詳;晉文公於是下令,給介子推母子二人立廟享人間祭祀;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晉文公查看現場的時候,帶回一塊柳樹殘木,讓木匠做成“木屐”;以表示時刻惦記著已故的介子推,常常看著腳下的木屐說:“悲哉!足下!”;此後便有“木屐”推廣民間,用“足下”的尊稱來表示對朋友的敬語。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介子推的“忠”言

在晉文公附身詳細查看現場時,發現大柳樹旁有一個掏洞,內藏有一份衣服前襟片兒,寫有一首血淚詩;

詩的內容大意是:“我曾經割取大腿上的肉 ,和菜熬湯為您補養身體;是為您的志向和晉國的安定而作,您不用記得您當時喝完肉湯所說的報恩之言,也不用愧疚未兌現的諾言;我之所以,認為自己功成身退;是因為,我覺的我的任務已經完成,該贍養我老母親的時候了。希望您能理解作為一個兒子,離開母親十九年的心情,同時也希望您為晉國的老百姓多做一些安民惠民的措施,更希望您能讓晉國更加強大,朝堂更加清明!”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捏寒燕 老一輩兒們一代接一代的傳言,當年在大火大風中,被焚燒於叢林大柳樹下的“介子推”母子二人;或許因為他們的氣節而感動燕鵲等飛禽,它們在他們娘倆的周圍形成一個飛行保護圈;無奈風勢太大,悲劇還是釀成!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從山西介休綿山周圍的民間群眾開始,每年一次一祭;在寒食節前幾天,人們用白麵起面、和麵、捏食“寒燕”;蒸熟定型之後,再用顏料來點綴;在用細線串起來,各種各樣的飛禽來紀念“介子推”母子二人。

“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忠與孝”。


作詩詞一首:

《憶介子推》

冀乾全

割股事君不言祿,

功成身退孝母前;

寒食煙火飛寒燕,

足下木屐復清明。

【泛文化寫作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